
丝竹如缕醉川江
本报记者 李奎福 季式学
共享琵琶曲。 本报记者 宋贵才 摄
丝竹如缕醉川江,反弹琵琶寄梦乡。
天籁之音传佳语,北国小城亦风光。
琵琶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在秦朝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大凡丝竹之声、管弦之乐,历来盛行于江南。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小城辽源,却赢得了中国琵琶界的最高荣誉:2004年5月21日,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辽源之春·琵琶独奏音乐会”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授予吉林辽源“中国琵琶之乡”称号。于是,一曲曲琵琶的清音轻拂在东辽河畔这颗璀璨明珠的天空,沁人心脾,扣人心弦。
来到辽源,在呼吸到第一缕清新空气的同时,便能让人感受到如小桥流水、江河咆哮般的声声琵琶曲,使人一下子就会置身于这迷人的艺术氛围中。茶余饭后,当人们踱步于人民广场、东方广场和东山广场等地时,微风里就会传来动人的乐声。那起伏的旋律,仿佛把你带进了一个美妙新奇的世界,如醉如痴,几多感慨。
历史上的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指多种弹拨乐器。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与外域的文化交流,一种曲项琵琶渐渐成形,为梨形音箱、四柱四弦。现代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而来。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之一,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它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音调充满活力,感染力强。
“中国琵琶之乡”的殊荣能够归属辽源,显顺琵琶学校可谓功不可没。如今,显顺琵琶学校已成为“中国琵琶之乡”的载体和依托。2007年8月8日,显顺琵琶学校应北京奥组委邀请,赴京参加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北京居庸关长城大型民族器乐演奏会。在雄伟的长城上, 180名学生齐奏《阳春白雪》,天籁般的声音传向远方。2011年7月26日晚,在世界音乐殿堂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显顺琵琶学校的11位琵琶手身着民族服装,演奏了民族乐曲《龙船》。这次演出,不仅演绎了琵琶优美的韵律,也展示了中国龙文化的神圣境界。2012年7月,辽源举办了首届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由2012名琵琶小选手齐奏的乐曲《金蛇狂舞》,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显顺琵琶学校的师生多次受省委、省政府的派遣,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国际友人作汇报演出,为家乡争得了荣誉。
20多年来,这块丰饶的沃土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琵琶专业人才。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琵琶专业学生,大多都出自辽源。
芙蓉出水,凤凰涅槃。今天,古老的琵琶在中华大地上焕发了青春。琵琶,成为辽源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符号。可以预见,“中国琵琶之乡”的新辽源,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