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背后凸显的是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陈兴权

    9月1日9时30分,由辽源市首次承办的吉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东丰县体育场“震撼”开幕。按照节俭办赛事的宗旨,本次省运会开幕式表演者全部由我市的工人、农民及在校学生和文艺工作者等组成。在看似简约,缺少明星大腕的豪华阵容背后,凸显了文化内涵。
    开幕式看什么?带有惯性思维的想法肯定是要看明星脸谱,看五彩缤纷的焰火。那么,离开了明星,离开了声光电火等造势元素,开幕式就真的少了看点?回答是否定的。从赛前的一票难求,到演出时的阵阵掌声说明,简约绝非简单,“文化叙述”远比“流行小曲”高雅和厚重得多。
    纵观开幕式上的表演意境,贯穿始终的是“节俭惠民、文化兴赛”宗旨,将“时代特征、吉林特色、体育特点”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大写意的手法,展示出当代吉林人的精神风貌;展示出活力辽源与东丰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的魅力,以及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节俭办赛事,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没钱难做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奢华办赛事的现象并非鲜见。为树立新赛会理念,辽源市人民政府一位负责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届省运会节俭办赛,不新建场馆;辽源市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只对场馆进行维修;开幕式用文化展示取代文艺演出,展现全民健身,突出民众参与;竞赛组织工作中,对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不举行宴会和招待酒会……
    这位负责同志的话在开幕式当天即得到了验证:省“十七运”举办开幕式的东丰县体育馆是2012年落成;东丰赛区运动员村是东丰县第二中学的学生公寓;辽源赛区运动员则分住各大小宾馆。
    除去节俭办赛事,本次省运会开幕式另一大看点则是用“文化说事”。伴着清脆的琵琶声,观礼台上出现了“1902、1983、2008、2014”四组数字。这是用时间定位辽源发展的四个节点:1902年设置;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地级市;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2014年承办省第十七届运动会。
    这虽是一座建县设置才112年的新兴城市,却有着“梅花鹿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中国剪纸之乡”、“中国琵琶之乡”等诸多美誉。如今,辽源更添有“中国袜业名城”、“中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见义勇为城市”等新名片。
    辽源,不过130万人口的小城,所获美誉令人感叹。
    当“智慧辽源”和“三创三快”、“幸福东丰”图案出现在观礼台上时,作为辽源人,我们再一次找到了骄傲。在住建部公布的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辽源在2013年8月成为首批试点中的综合试点城市。与其他尚且停留在“智慧城市”概念建设的城市不同,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基础网络和基础设施布设阶段,“智慧城市”的脚步已经走进了城市生活的大街小巷。目前,已成功开展175个应用项目,引进28家相关企业落户,以“市长的视野、企业的视角、百姓的感受”为基点,从“产业发展”、“社会建设”、“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农业农村”5个方面全面谋划、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继而决定了辽源的2014年是一场无间断的“智慧辽源”成果博览会。
    ……
    没有烟花,没有大腕,快餐般的40分钟表演,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但沉淀百余年的灿烂历史文化,与辽源发力冲刺的铿锵脚步,定将更加震撼每一个辽源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