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煤海的综采“医师”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在工作中,王建军总是把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同工友们分享,以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本报记者  王宁  摄

    “你若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你就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一名普通的采煤工人在自己平凡的残煤综采机械维修岗位上,凭着学习创新、爱岗敬业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能量。他就是辽源矿业(集团)公司西安煤业公司六区综采二段的一名电钳工人——王建军。
    迎难而上,勤奋学习,强化本领。2006年,因工作需要,王建军从吉林省万宝煤矿调到西安煤业公司六区工作。当时,破产重组的西安煤业公司,井下已全部进入残煤开采阶段,而残煤上综采在国内是没有先例的。王建军虽然有机械维修的特长,但还不能完全达到综采机械维修的要求。凭着与生俱来的不服输劲头和对技术工作的执着热爱,王建军知难而上,下定决心要干出个样来。于是,他自掏腰包上千元,购买了《综合机械开采》、《空气压缩机维修技能》、《矿山机械》等40余本关于综采机械维修方面的书籍,每天下班回家放下饭碗就看书,一看就是大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掌握了各种综采设备的设计原理、维修保养技术。随着辽矿公司逐渐进入综合机械化开采阶段,王建军开始负责全六区采煤机、空压机械等设备的维修工作,常常冲在生产第一线,24小时为井下生产服务,随叫随到。
    立足岗位,探索创新,彰显本色。只有平时刻苦钻研、在解决生产中各种难题时累积经验,才能在关键时刻呼之能来、战之能胜。
    2008年7月,六区16008采区后砂口出现明火,综采架子和机组已安装完毕,当时普通钻机打钻注浆控制不了火情,但新的油压钻机大家又没有用过。如果等厂家的技术人员赶来,最快也得3天,到那时采区极易发生封闭危险,经济损失将达几百万元以上,这可急坏了各级领导和职工们。这时,王建军主动请缨,一遍遍地琢磨厂家带来的技术资料,边安装边调试。凭着近几年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王建军在生产现场连续调试了2个小班,终于调试成功,避免了一次发火封区事故,使16008采区顺利采出原煤16万吨,王建军也因此被广大工友们称赞为“安全金牌工人”。
    西安煤业公司六区党总支书记这样评价王建军:他不仅是学习型的职工,在安全生产上,也给六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王建军带领的班组,在六七年间,无论是班组成员,还是他自己本身都做到了自我保安和相互保安,没发生过轻伤以上的人身事故,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他对班组成员经常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的结果。
    情系煤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2007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道路堵塞,交通停运。就在那天凌晨一点多,王建军突然接到段里的电话:井下综采机发生故障,急需处理。接到电话后,王建军急忙穿好衣服从宿舍里跑出来,顶着凛冽的寒风,步行2个多小时赶到了单位,及时解决了机器故障。
    王建军不仅是敬业的典范,也是奉献的楷模。他积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工作经验传授给身边的同志。他经常利用班前学习时间,给工人们讲解各种机械原理和维修技术。2008年以来,王建军已经帮带了十几名徒弟,其中有3名已经成为了六区综采战线上的技术骨干,还当上了班排长。一些朋友经常劝说他:“建军啊,你傻啊,没听说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吗?教徒弟可以,但也得悠着点,留点后手,等他们‘厉害’了,你就不吃香了。”可王建军对朋友的话不以为然,仍然义无反顾地做着他觉得有价值、有必要的事情,而且主动找到区领导,要求多带徒弟,尽快为综采工作领域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工作让王建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至2006年以来,他连续3次被辽源矿业集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和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以及省级“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度,他又被评为“感动中国的百名矿工”。
    然而,在王建军心里,荣誉不只是一块奖牌、一本证书、一阵掌声,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和一股子用之不竭的工作动力。在众多成绩面前,他永远不满足,在平凡的岗位上,他默默地耕耘着,毫不疲倦地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