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感情去救助困难学生
——“金秋助学”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记者 李锋
救助困难学生是推进社会公平、保障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怎样做好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让每个贫困孩子都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此,市委书记吴兰在全市救助困难学生情况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要带着感情去做好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
感情是动力,是良心,更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只有带着感情,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力量才会真正认识到开展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有带着感情去救助困难学生,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贫困群体命运”的内涵。做好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对于困难学生和家庭来说不仅是能使孩子顺利上学,更是困难学生和家庭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对于这样的工作,我们不带着感情去做怎么能行?
带着感情做好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救助行动。对于困难学生的救助,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履行职责,不能处于被动状态,要主动出击,带着感情、怀揣真心去了解困难家庭、去帮助困难学生,将他们面临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把工作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困难学生和家长,投射到受助学生的家庭里,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同时,带着感情做好对困难学生的救助工作,不但要在资助育人上下工夫,更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既在经济上帮助困难学生,又在精神上培育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