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引路人”

    “田间地头的事可不能马虎,那都连着老百姓的饭碗呢。”这是徐杰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工作27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正是这种无悔的付出和坚定的执著,让她成为农民们的主心骨、贴心人。

田间地头的“引路人”

盛妍妍

    49岁的徐杰,是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白天下农田、进大棚,晚上翻书籍、写资料成为她生活的主线。
    1988年,18岁的徐杰以优异的成绩从吉林农业大学蔬菜栽培专业毕业,分配到了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工作没多久,就遇上了富强村张庆文家的黄瓜大棚闹黑星病,刚开始村民以为是普通的病虫害,就按着老方法治,没想到反而严重了,没多久全村的黄瓜大棚都出现了这种病,连当地的老专家都束手无策。专业出身的徐杰一下就看出了病源,说出了防治办法。可村民对这个黄毛丫头的话半信半疑。为这,徐杰在大棚里一待就是半个多月,每天喷水打药、察看病情,常常忙到半夜。终于,富强村10多个大棚的黄瓜都好了,可这超强度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却让徐杰病倒了。生病期间,徐杰也没闲着,她把自己掌握的黄瓜病虫害的性状、防治方法编写成论文,在得到专业期刊肯定后,印制成宣传单,发放到农民们的手上。
    徐杰走遍了西安区所有的蔬菜种植地,细心的她发现,这里的大棚一年四季都只种黄瓜,不仅品种单一,更损害土壤的肥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杰多方考察、论证,引进番茄品种,从种子处理、发育胚芽、培植幼苗到移植大棚,整整3个多月的时间徐杰都没闲着。试验成功了,农民们看到了长出的果实和鼓鼓的钱包,心里乐开了花。徐杰心里也高兴,可更多的是愧疚,因为试验的这3个月正赶上过年,她没帮父母一点儿忙,也没陪他们过年。
    引进2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发表8篇论文,获得数十个先进称号。徐杰从当初骑自行车挨村跑的黄毛丫头到现在十里八村都认可的技术能手。20多年过去了,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放在田间地头上,放在农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