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往昔青春岁月……
——有关五味杂陈的同学会的思考
“大伙一样坐在这里/寒冷的夜细数回忆/我们都在时间里头/时间把我们通通带走……”歌手张震岳在歌曲《同学会》中唱出了难忘的昔日同学情。同学情是一壶上好的陈年老酒,无论何时何地开启,都会让人不禁回眸往昔的时光而沉醉。每年的节假日和毕业纪念日期间,各类同学会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尤为“繁盛”。当年同窗的你、同桌的我,多年之后大家从天南海北又一次聚在一起,忆往昔青春岁月,重叙往日友情,那场景也必定亲切而又温馨。然而,因其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职业身份,以及不同的人生际遇,也使得这一场场同学会变得五味杂陈。在欢聚一堂与热忱的拥抱中,有人欢喜,也有人忧愁。
酸 攀比的同学会,着实让人很“恐聚”
“现在一听到同学会这个词,我头就痛。大家聚到一起,男同学谈当多大的官、月收入有多少钱、买了多大的房子;女同学相互攀比谁的老公有本事、谁用的化妆品好、谁家的孩子又考上了什么名牌大学……不是醉酒到天明就是一阵吹嘘,当年那种纯粹的情感早就变了味、走了样,这样的同学会,不参加也罢!”
谈起同学会,“80后”的李女士对记者滔滔不绝地发起了牢骚,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李女士从上小学到大学都没离开过辽源。当年的她是班里很活跃的一份子,每当有在外地回来的老同学相聚辽源时,都要把她喊上,人缘甚好,没得说。可是从小学聚会、初中聚会再到高中聚会,单单这“小三轮”下来,李女士深感同学会的世俗气息。几次相聚以后,凡有同学会邀约,她就借口工作繁忙、抽不开身而推辞掉了。
无独有偶。第一次参加同学会的黄先生刚刚接到初中同学20年聚会的通知时,还是兴奋了好一阵子,可是离聚会的日子越近,他就越是心里没了底儿。20年来,班级的各位同学在社会地位上分化明显,电话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又升了官,谁现在当了老板,谁又最近换了一款新车,谁又换了一座大房子。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现在不论生活还是婚姻都不如意。离婚后的黄先生带着孩子生活,而且自己仍旧和父母吃住在一起,不能说一贫如洗也差不多了,与初中那会儿自己当劳动委员比起来相差太悬殊了。黄先生经过前后思量后,最终放弃了参加此次同学会。
不管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还是“60后”、“70后”的中年人,各自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想找回当初的那一份纯真,是很多人共同的心愿。但是不少人对要不要参加同学会还是纠结。不去的话,似有不妥,毕竟同学情谊最值得珍视与怀念;去,大家一旦相见,很容易引起同学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有的人参加同学会得意洋洋,有的人则垂头丧气、怨声载道,抱怨人生的不公和社会的不平,自然也就有了“恐聚”心理。
甜 畅想青春记忆,温暖在心间停留
“同学会非常让大家动容和怀念。因为同学会上大家没有防备、没有隔阂,每个人都能够放松自己,每个人呈现的状态也都是最真实的自己,能让大家重新找回纯洁的友谊和青春的激情。”刚刚参加完初中同学30年聚会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1984年初中毕业。30余年匆匆而过,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已经步入中年,以前很多人不是忙着创业,就是忙着带教孩子,总是抽不出时间大家聚一下。今年,恰逢同学毕业30年,有着见证一段友谊的特别意义,有不少同学家的孩子都上了大学。所以,有时间好好相聚一番。
从今年6月初开始筹划同学会,到8月初聚会活动举行,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几名老同学作为“骨干成员”为这次同学会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最后,全班有30多名老同学参加同学会。第一天他们先是到饭店聚餐,请了几位老师,一同回忆当年上学时那些有趣的往事。刚见面的时候,同学间还都有些拘谨,但很快就亲热起来。到了活动的第二天,他们还组织到乌龙山户外野游,到山顶的时候,大家放开声音对着苍翠的山峦放声呐喊……他们欢呼跳跃、激动万分,在山上一同唱起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同桌的你》,几十位同学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手舞足蹈,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谈起同学会,张女士深有感触:人到中年,就会对逝去的青春特别怀念,再加上许多家庭由于孩子在外上学或是工作不在身边,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回味过去。所以,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如今的同学会才显得格外温馨。另外,大概是因为大家的工作或是家庭也都相对稳定了,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思想也慢慢沉淀下来,在经历很多事情以后都会淡然很多,不会对名利和金钱特别在乎。所以,同学会上世俗的气息自然少了很多。
苦 功利化、拉关系,一场重逢——变了味
“同学会?我看就是‘关系会’。”刚参加完同学会不长时间的刘女士感慨道。当前的社会风气下浮,同学会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炫富会”、“攀比会”,也因为受到了利欲等世俗风气的浸染,一些人习惯以势利的眼光看待生活、评价别人。与之相对的忆往昔友情岁月、畅想未来乐沟通、谈天说地重交心的同学会却越来越少了。
如今,一些世俗化与“功利化”的思维方式,逐渐渗透到了同学会中,根据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同学会也被化成了各取所需的“小圈子”。“同学聚会,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对家境贫穷、地位普通的同学另眼相看,总喜欢论个我大你小、我高你低,拉起了自己的‘小圈子’,让人心生隔阂。”李先生说,如今的同学关系变了味,成了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身为某公司部门经理的孙先生着实有点怕参加同学会。他说:“说白了,有的同学来参加聚会,一开始就是带着目的来的,不是求同学办事儿,就是找人借钱。”孙先生觉得,老同学之间,只要是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帮助一下也是正常的,但是带有目的性的接触会让人感到厌烦,很是讨厌把聚会当作获得利益的工具。
“同学情,似海深。无论同学现在过得怎么样,或富有或贫困,也不能把同学分为三六九等。现在一到同学会,有点儿职位的同学就被封为上宾,同学间的合影,有身份地位的同学被排在了最中间的位置上,俨然把其他同学都当成了绿叶来陪衬,实在让人不可理喻。”孙先生觉得,老同学虽然当时毕业时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但由于后期不尽相同的境遇,肯定有机遇好而发展的,也会有遭遇窘境而发展停滞不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发展有差距实属正常,作为同学,聚会就得卸下所有的身份包装,忘记彼此的身份地位,坦诚面对,而不是一味地攀比、炫富,以示尊卑。
如今有的同学会变了味,让人心生感叹和惋惜的同时,不禁让人自问:曾经的美好去了哪里?温暖纯真的同学情让人向往,剥去了种种流俗世垢的同学会,才会有它质朴、纯粹、率真的本来面貌。
辣 感情深,一口闷,喝多伤身又费金
“来来来,老同学,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够……”一听到酒局上这席话,“90后”小赵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不过,这也是同学会上最常听到的一句劝酒话。“每次同学会都是吃吃喝喝。其它应酬的时候被劝酒,还可以推脱一下,同学会上的酒再难喝,也得硬着头皮喝下去,大家要的就是这种氛围。自从参加同学会喝多了两次后,我就喝怕了。”
有不少人表示,无论是家人念叨着“紧箍咒”,还是自己提前给自己打的“预防针”,一旦到了酒席上碰起酒杯来,就会不知不觉忘得一干二净。在东方广场,一位锻炼身体的黄先生说:“同学聚会,气氛来了,那谁能挡得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我觉得和老同学喝酒,就算喝多了也没啥不妥的。老同学之间的友情是最纯真的,能聚在一起就得尽兴。以前不总联系的同学,在聚会的时候,几杯酒你来我往下肚后,同学之间那份感情一下就变深了。”另一位遛弯的市民陈先生补充说:“同学会上喝酒,和社会上、工作上的喝酒大不一样。大家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都有好几年了,一起经历过中考或者高考,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也没啥顾忌,你一杯我一杯的,就算是喝多了也很正常。”陈先生还表示:“这一次的聚会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聚。每一次同学会都会有人留下很多笑话,这样的聚会也才最有意思。”
除了讨厌同学会攀比炫富、饮酒过度之外,“80后”的小刘不喜欢参加同学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步入工作岗位上的那几年,同学会的场次显得特别多,像这类的聚会也基本上是AA制,但是吃饭、喝酒再到KTV几场下来,一个人往往得摊上两三百元。如果一个月聚会两三次,每月的工资就要花掉将近一半,还得有日常生活的开支,真是不堪重负。“老同学之间的多年情感自不用说,举杯畅饮,直至一醉方休,结果喝得不省人事,七倒八歪。一个人长期这样喝下去,对身体的损害和对工作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难道非得用喝酒多少来衡量交情深浅吗?”小刘说。
咸 危机悄悄潜伏,谁的情感溜了号
同窗几载,毕业多年,回想曾经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如今以同学会为载体,或许可以声气互通,资源互享。“没事开个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有的人这样笑谈如今的同学会对婚姻的考验。近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因为同学会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有的人也被同学会彻底弄伤了心……
有人说,同学会危机其实是中年危机的一种体现。许多人步入中年以后,由于在事业上已经趋于稳定,没有太多需要操心的事。这个时候,一些人会对单调的生活产生一种莫名的倦怠感和失落感,需要一些东西重新燃起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所以同学会的出现为此创造和提供了理想机会。
供职于我市某银行的33岁的孔女士原本家庭和睦,生活工作也很顺心。可是不久前,孔女士参加了一场初中同学会,回来后就一直和丈夫打冷战。“自从同学会后,我的心就一直堵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初中同学第一次聚会,我用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套特漂亮的衣服,还去美容院做了保养,就想让同学们知道我现在依旧风采照人。可是,在同学会上,比衣服的品牌、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公的收入……哪一样比起来我都不如别人,当时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我和丈夫都是普通职员,不仅没车,每个月除去房贷和基本的生活花销,所剩无几,想要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不敢花钱买。再看原来比我条件差的同学,现在有不少都开上了名车、穿上了名牌,这种滋味真是太痛苦了。”孔女士说。
其实,同学会原本是同学之间联络友情的一个纽带,同时也是爱情与婚姻的试金石。有些人对平常乏味的生活有一种倦怠和失落的情绪,这就需要注入一种力量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激情。同学会的出现会为情感带来“溜号”的机会,但如果此时的夫妻双方能够多一份理性、多一点对自己的反省,彼此信任、尊重,就一定不会为同学会后产生情感“溜号”带来可乘之机。
莫让同学会变了味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部分人的社会价值体系走向显得越来越物质化,变得更功利化和世俗化。一些炫耀攀比之风、利字当头之瘤也在不断充斥着同学会,这怎不让人为情感的淡漠而唏嘘。同学会本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可以让人一边微笑,一边重拾过往的回忆。然而,现在有的同学会却着实变了味道,逐渐变成了一场俗不可耐的无聊“派对”。
同学会,有一个曲线变化的发展过程。大家毕业后分开了几年,因为想知道彼此现在的状况如何,所以想通过同学会齐聚一方。然而,这种想聚会的心情慢慢地会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而淡下来,因为各自需要为了生活或工作而忙碌奔波,有的也会因为曾在同学会上受到差距的刺激。就年龄来说,人到了中年以后,对同学会的期盼会更加热情和高涨,可能此刻同学相互之间的差距仍较大,但是对于基本物质的累积量已趋近完成,更加渴望情感的慰藉。不论为重温往日温馨情怀也好,还是为找寻别样的温暖也罢,同学会无疑是进入情感天地的最好入口,但是它的纯粹度也需要提升。要知道,同学会,如若抹去攀比与功利等浮夸的层面,人们可以在忆往昔青春岁月的同时,重新发现曾经的自我,可以提纯、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
其实,同学会还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同学会原本是为了让经过了风雨的心灵得到净化,沉淀出纯真的同学情谊,而不是去攀比、炫耀、只顾醉酒寻欢到天亮的无聊“派对”。对于参加同学会,你既是参与者,注定也将是主导者,你得问问自己最想获得的是什么?是为昔日的那份情谊,还是为了单纯的开心?如是这样,那就用单纯的心怀尽情地表达这个部分,而且还要意志坚定地表达。唯有如此,也才能收到别人同样的回应。如果每一位参加同学会的人都持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同学会也必定会让人充满着憧憬和期待,同学之间的聚会也就可以如己所愿地常聚常乐,常聚常新。
人生短短几十年,相聚在一起便是缘分。简单快乐的人,要以宽厚仁和的心态看待同学这份感情,不要以富贵而自居人生优越感,不要因平凡而自卑懦弱,要珍惜那一份最纯真的同学情。
本版稿件由 刘东太 本报记者 于 蕾 赵 强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