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文明力量,守“未”成长之路,培育时代新人

汇聚文明力量,守“未”成长之路,培育时代新人
——辽源市深化未成年人文明培育工作综述
于婧雯


    少年承载未来,文明孕育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文明雨露的滋养。近年来,辽源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明培育为核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润心、实践活动赋能,构建起“培根铸魂、实践育人、协同共育”三位一体的文明培育体系,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成长晴空,让文明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绚丽绽放。
    一、法治筑基:以司法利剑筑牢成长安全防线
    辽源市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司法力量主动担当,将法律专业优势转化为护航动能,通过精准普法、安全守护,为未成年人筑起“行为规范—风险预防—危机干预”的法治防线。
    (一)禁毒反诈:斩断危害成长的隐形链条
    西安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团区委走进校园,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宣传,以“奶茶”“跳跳糖”等新型毒品伪装案例为切入点,剖析药物滥用对青少年身心和家庭的破坏性影响,引导学生建立“拒绝诱惑”的自我保护意识;辽源公安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防诈指南,针对校园贷、游戏充值诈骗等未成年人高发风险,定制分龄反诈知识,以“案例解析+情景模拟”提升财产安全防范能力,从源头减少成长焦虑诱因。
    (二)校园法治:构建规则与权利的认知框架 
    市人民检察院“法治列车”进校园活动覆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讲及校园欺凌专题辅导,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明晰“身体界限”“言语尊重”等安全边界;东辽县人民检察院以“‘法’在身边、‘典’亮生活”为主题,结合校园借贷、体育伤害等真实案例解读民事行为责任,帮助青少年建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认知体系。龙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六一”期间开展校园欺凌情景模拟课,通过“不做欺凌者、不当受害者、巧做保护者”三角色引导,培育健康的人际互动模式。
    (三)安全守护:织密风险防控的实践网络
    辽源公安交警支队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发起“知危险、会避险”行动,吸引全市2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通过驾驶盲区体验、事故警示片播放等形式,直观强化交通安全对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助力减少意外事故引发的心理创伤;消防部门走进全市6所幼儿园,开展“消防宣传车进校园”活动,覆盖700名幼儿,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火灾逃生、危险行为辨别等技能,从幼龄阶段建立“安全可预防”的心理安全感。
    此外,公安系统推动“家校安全联动”,在公众号发布《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明确12周岁以下少年儿童禁乘摩托车后座、16周岁以下青少年禁骑电动车等行为规范,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强化安全共识,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的安全防护网络。
    二、文明浸润:以文化活动滋养心灵成长土壤
    辽源市将文明培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搭建心灵成长平台,让文明素养与健康心态协同发展。
    (一)红色与传统:注入精神成长的文化动能
    辽源市紧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依托市烈士陵园、矿工墓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和实践活动。每年常态化开展“向国旗敬礼”“红色研学”“清明祭英烈”等活动超200场,吸引2万余名未成年人参与,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同时,“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覆盖《中华字经》《唐诗》等典籍,“德润童心”节日品牌贯穿春节写春联、端午包粽子等民俗活动,三年累计开展500余场,让未成年人在文化浸润中获得心理归属感。此外,创新推动东丰农民画、东辽二人转等非遗项目进校园,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传承文化根脉。
    (二)公益与实践:构建社会参与的心理支持体系
    通过“体愈童心”“益童守护”等公益项目,为200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关爱,有效缓解其成长孤独感。龙山区、西安区分别以“5·25心理健康日”“阳光心灵·健康成长”为主题,开展专家讲座、主题班会、心理剧展演等活动;灯塔镇中心小学校“心灵之声”广播专栏、实验小学沙盘游戏等特色项目,让学生在互助互动中释放压力,培育积极心态。
    三、协同共育:以多元合力构建心理健康生态
    辽源市整合司法、教育、家庭、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全链条心理守护机制,让未成年人在多方关爱中健康成长。
    (一)专业力量夯实教育根基
    市教育局定期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会,通过理论讲解、案例研讨等形式,系统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科学干预能力,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筑牢专业根基。
    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教育形式:市第五中学教师选取学生成长中的典型案例,开展针对性专题辅导,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学业压力与人际交往困惑;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附属小学通过情景模拟、动画教学等生动方式,向低年级学生普及情绪调节方法,帮助他们学会疏导负面情绪;实验中学、辽源五中则将法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相继开展“守护青春 与法同行”“无毒青春”等主题讲座,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心理韧性,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家校社协同筑牢防护网络 
    西安区开设“心理健康‘润心行动’家庭教育周末大讲堂”,引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东辽县开展“减压赋能、备战高考”活动,通过“家长工作坊+学生团体辅导”双轨模式缓解考前焦虑。全市推广“心理家访”制度,实现家校共育;社会层面,多部门联合开展情绪管理课程、家风家教宣讲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纳入安全教育体系,形成“问题共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新格局。
    从红色教育基地的精神洗礼,到传统文化课堂的心灵浸润;从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度参与,到家校社协同的合力守护,辽源市正以立体化、全方位的文明培育举措,为未成年人铺就健康成长之路。未来,这座城市将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创新实践,让文明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以文明之光照亮青少年的未来征程。
    (作者单位:辽源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