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味”同频共振

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让城市“烟火气”与“文明味”同频共振




    本报讯(记者 于芯)露天市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居民日常生活的物资需求,也彰显着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曾经,占道经营、杂乱无序是许多露天市场的“通病”;如今,在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精细化治理下,规范整洁、便民有序成为新的注脚。
    今年以来,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聚焦露天市场管理痛点难点,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责任落地为抓手、以制度引导为保障,在规范管理与便民服务的平衡中实现提质增效,让城市的“烟火气”与“文明味”和谐共生、同频共振。
    走进民康路市场,整齐划一的彩色遮阳伞下各类商品分区明晰,黄色标线勾勒出有序的经营空间,市民穿梭其间从容选购。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多维度治理的成效。为破解该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大队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按市场实际科学划分网格,明确人员职责,实现定员定岗定责;建立即时响应机制,快速处置扰乱秩序的问题,常态化监管占道经营等行为,从源头遏制违规现象。在空间优化上,实施“黄线管控”精准划定经营区域,创新“彩色遮阳伞”标识法,按商品品类配备不同颜色的遮阳设施,既规范了经营,又方便市民快速识别商品区域,提高购物效率。
    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民康路市场中队中队长杨晓刚说:“针对民康路市场实际情况,我们和多部门联动,共同促进市场整体容貌和基础设施的提升,给市民提供更好的购物场景和环境,为经营业户提供更好的经营场合,让购物体验更好。”
    七一市场的金属棚则成为规范经营的另一道风景。针对固定摊位和地产菜商户,大队按照“一棚一户”原则划定区域,统一建设金属棚设施,从根源上杜绝了“见缝插针”式的乱摆乱放;对市场东侧门市房商户,以“一米红线”明确经营范围,既保障商户合理空间,又维护街道整洁畅通。
    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兴中队中队长宁洪明说:“针对七一市场升级改造,我们以‘分区管控、规范有序’为核心,将市场划分为固定摊贩经营、地产菜专营、门市房商户规范经营三大区域。目前,固定摊贩经营区与地产菜专营区金属棚已全部安装到位,经营秩序显著改善。”
    此外,大队还制定《露天市场商户经营规范》,通过宣传板展示、发放宣传单、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强化引导,实现了市场秩序的有序化、规范化,推动商户形成“自我约束、主动合规”的经营氛围。
    从一条标线的划定到一个棚子的安装、从一块地砖的修复到一把遮阳伞的配色,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绣花”功夫将精细化管理融入每一个细节。如今的民康路市场和七一市场,摊位整齐、通道畅通,既让商户经营舒心,也让市民购物顺心,彰显了城市治理温度与精度的融合。下一步,龙山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理念,不断提升露天市场治理能力,为城市管理与民生保障提供更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