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林

辽源党史人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彻底荡涤,是光明对黑暗的最终驱散,更是中华民族从近代深重危机中挣脱、在艰难求索中挺立,最终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转折点。
    那段血火交织的峥嵘岁月虽已远去,但无数抗战英雄用生命与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矗立在民族记忆深处,从未褪色。为了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本报开设了“辽源党史人物”专栏,聚焦多位辽源籍抗战人物的动人故事,从不同视角再现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磅礴力量。


刘殿林


    刘殿林(1904年—1937年),又名刘树启,出生于东丰县黄泥河子(今东丰县黄泥河镇)。他读书时成绩优异,以总分第一名考入初中,后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他参加东北民主抗日联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3月,刘殿林带领赵明信、黄布知等人,在磐石中心县委游击队40多名战士的护送下,到达西安县九如村五道沟。同时,中共西安区委正式建立,刘殿林任区委书记,赵明信任组织部部长。刘殿林等人先后秘密深入到五道沟、四道沟、三道沟和车棚沟等地,动员教育群众,串联、组织抗日积极分子建立起“反日会”。1935年7月至12月,秘密发展“反日会”员郎坤山、老石、于海楼等人为中共党员,先后发展26人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建了6个党支部、4个反日会、1个团支部、1个妇女会。
    1935年夏,刘殿林多次派人侦查,探明了二道河子伪警署共有30多人及武器装备等情况,研究决定夜袭二道河子伪警察署。为确保战斗胜利,他对攻击线路、时间和信号等做了全面安排。刘殿林率县、区游击队员60多人分两路从四道沟、五道沟秘密出发,对伪警署实施三面包围。他们袭击敌人的岗哨时惊动了敌人,一时间枪声大作。伪警察慌忙打电话求援,但电话线已被切断。敌人死伤多人,无心恋战,狼狈逃窜。日本指导官身边的几个人被打死后,刘殿林上前将其生擒活捉。此次战斗,毙伤伪警察10余人、俘虏3人,缴获长短枪10多支和一批子弹、衣物、粮食等。
    1936年10月,日本宪兵队将五道沟“反日会”长高富抓获。重刑下,高富叛变投敌,向敌人供出了中共西安区委的部分情况,暴露了刘殿林的真实身份。刘殿林得知这一情况,安排各党支部转移到外地后,才在群众的掩护下,化装躲过敌人搜捕,转移到磐石红岗镇。
    1937年1月至2月间,敌人进行了两次大搜捕,中共西安区委党员、“反日会”员及进步群众共59人被捕。日本宪兵队在审讯中全面掌握了刘殿林的情况,将刘殿林的画像在各县张贴,悬赏缉拿。2月7日,刘殿林在磐石县寻找中共磐石中心县委的过程中被捕。
    在日本宪兵队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下,刘殿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暴露丝毫组织机密。日本宪兵队队长英岗高治将其关押在磐石。1937年4月,在请示新京(今长春)日本关东军总部后,刘殿林被日本宪兵杀害,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