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余年的坚守 他用“根雕”复活自然
四十余年的坚守 他用“根雕”复活自然
本报记者 张晓楠
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一位民间艺人,四十余年来,默默坚守着根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就是范彦恩,一把刻刀、一方树根,便是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范彦恩与根雕的缘分始于四十多年前的一次散步。那时,他被一块形状奇特的树根吸引,想象着它若经雕琢,或许能成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从那以后,这份对根雕的热爱便在他心中种下了种子。
在根雕创作的道路上,范彦恩始终遵循“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原则。他常常走进山林之中寻找合适的树根。每一块树根都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礼物,带着岁月的痕迹和独特的纹理。范彦恩根据观察树根的自然形态,从它的扭曲、孔洞、纹理中寻找灵感,构思出最契合的创作主题,再经过打坯、精雕、打磨、上蜡完成作品。简朴的工作室里,陈列着范彦恩多年来的根雕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用黄荆木、榆木、琥珀木等树木的根雕刻而成。灵动的小松鼠、展翅翱翔的鸟儿……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如同被赋予了生命。
范彦恩凭借灵活的创意头脑和一双“变废为宝”的巧手,让一块块盘根错节的树根、一截截斑驳畸形的枯木重新焕发活力、雕出枯木新生。这些陪伴了他多年的树根,不仅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还藏着一段段故事,串起了他的根雕人生。
2023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聘任范彦恩为协会顾问。
如今,范彦恩依然每天沉浸在他的根雕工作室里,与刻刀和树根为伴。他说:“根雕是我一生的热爱。只要还能拿起刻刀,我就会一直创作下去。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根雕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范彦恩用四十余年的时光诠释了一位民间艺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对艺术梦想的执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