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精准发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金融精准发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五
吴雨 彭扬 韩宋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肩负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430万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超330万亿元、新增贷款近13万亿元……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新增贷款流向哪些领域?折射出哪些经济发展新动向?近日,记者深入企业工厂、金融机构,调研了解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加大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支持力度
“我们自主研发的技术,将农林废弃物制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活性炭,还利用循环产业链将热能综合利用率提升了30%。”公司董事长许文显介绍,在建行提供的7000多万元绿色信贷支持下,公司加速高端产品国产化进程,正努力成为新材料产业领跑者。
这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当前,金融部门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在浙江湖州,农行2.5亿元绿色贷款支持下,浙江鸿昌铝业有限公司的全自动铝业生产线正加速建设;在江西景德镇,工行400万元普惠贷款帮扶下,景德镇市贝汉美陶瓷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品陆续销往全国;在四川南充,中行1700万元普惠贷款助力下,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新采购了一批生产机具用于转型发展……金融活水润泽,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创新动力。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各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截至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我们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全面加大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建行新增科技金融贷款超7000亿元,精准服务科创主体。”中国建设银行公司部相关负责人韩婧说。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5月份推出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结构性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各个领域的全覆盖。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介绍,今年以来,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呈现“总量增长、覆盖面扩大”的特点。5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领域的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27.4%、11.2%、38%和9.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紧盯经济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融资结构
“工行和国开行及时提供了8亿元10年期贷款,帮我们解决了资金难题,推动智能工厂快速建成。”洛轴集团财务部部长陈元介绍,今年工行又为洛轴集团及其子公司投放了设备更新贷款1.27亿元,帮助公司引进智能化设备。
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增长较快,助推传统企业破茧成蝶、重焕新生。
从一组数据可窥见一斑:6月末,工行科技贷款余额近6万亿元;中行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信覆盖率30.93%;农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建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近6000亿元……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持续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新兴产业赋能添力。
5月中旬,由邮储银行牵头承销的新希望集团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落地四川,发行利率2.1%。“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新希望集团财务负责人说。
今年5月,债券市场“科技板”启航,截至6月末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曹媛媛说,这项创新性举措既促进了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也为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
试点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扩围……一系列金融政策精准实施,更好适应科技创新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向楠表示,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高新技术等关键领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科技金融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将助推形成“科技驱动、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聚力促消费扩内需激活经济发展潜能
“这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1.2亿元,在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支持下,我们以较低利率为项目提供了7.29亿元贷款,通过金融助力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何强说。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是金融促消费的诸多政策之一。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多家银行围绕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等推出行动方案……金融系统正协同发力,为激活消费市场注入更多动能。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金融服务紧跟多元化消费场景发展趋势,有助于释放中国超大市场规模所蕴含的巨大需求空间。”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说。
稳定且精准的金融支持,是促消费、扩内需的有力支撑。
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3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全面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多项政策举措,加力支持扩内需的重点领域。
数据显示,6月末,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7%和7.4%,成为新增贷款投向的重点领域。5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0.66个百分点。
下半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需保持稳定的总量支持,让信贷资源精准投向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巩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表示,下阶段将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在近日提出,将加强有效投资融资保障,更好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稳”有支撑,“进”有动力。在金融活水的持续润泽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履更加坚实有力。(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让金融活水更好浇灌高质量发展沃土
吴雨 黄坤
上半年我国金融数据近期出炉,平稳增长的信贷总量、持续优化的信贷结构,反映出金融支持经济力度稳固且精准。在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体系加速打通堵点、提质增效,引导资金配置向“新”向“实”,以金融活水更好浇灌高质量发展沃土。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总量稳、力度大。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近13万亿元,企业居民有效信贷需求持续释放。这背后是一系列稳就业稳经济举措逐步落地,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需求加大,家电、汽车补贴等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能。
金融是经济的镜像,反映着实体经济的需求。哪些领域更“吸金”,可以从信贷结构变化窥见一斑。5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领域的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27.4%、11.2%、38%和9.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这些领域的信贷增长意味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效渐显,也为金融体系进一步精准发力指明了方向,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破局拓新。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必须疏通堵点让资金直达“毛细血管”。上半年我国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占新增住户贷款的近八成,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支持力度。融资环境改善,经营主体才会拥有更足底气、怀揣更多期待。这需要金融机构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提供差异化产品,以更多真金白银支持敢创新、肯实干的经营主体,助推小微企业不断茁壮成长,让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落地生根。
金融支持经济向“新”发展,离不开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降息又降准,创设和实施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今年以来,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频频打出金融“组合拳”,不断提振市场预期,让企业转型升级更有信心。
金融活,经济活。当前,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金融体系正进一步提升服务适配性和精准性,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以金融活水润泽经济沃土,助力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