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加快向“新”前进向“高”攀登

民营企业加快向“新”前进向“高”攀登
——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四
刘开雄 杨烨 陈梦娜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今年上半年,政策给力、企业努力,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以爱拼会赢的劲头奋勇向前。
    在火热的夏日,记者前往山东、福建、新疆等地一线调研,走进企业实验室、生产车间、仓库厂房,触摸民营企业发展的脉动。


    追“新”攀“高” 民营经济活力凸显 


    “今年以来,订单充足,生产线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在福建上杭的龙岩市宇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公司副总经理刘强说,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1874.7万元,同比增长47.85%。
    现在,企业已经在谋划下一步发展。刘强介绍,公司还在不断加大投入,计划在2年内依托自产的铼酸铵,通过“还原+粉末冶金”等工艺,建成大型铼金属制品生产基地。
    向“新”而行、以“新”求变。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正不断向更高水平进发。
    当前,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0%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一系列数据印证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7%;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今年前两个季度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均高于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
    谋在当下,把短板练成强项;立足长远,竞逐产业制高点、拓展市场新空间。
    “今年上半年,即便国际贸易环境变幻无常,我们的产品仍然有很强竞争力。”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裕昆说,公司凭借自主创新破解技术难关,成功打入全球氮化硅材料高端产业链。
    如今,企业的氮化硅材料出口占比达到70%,都是高附加值类型出口。“企业将研发新一代的技术产品,继续扩大产能,争取在降成本的同时,把我们陶瓷技术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高裕昆说。
    今年上半年的民营企业出口成绩单可圈可点,有力助推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202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3%,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6%,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50%,连续21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增速领先整体外贸4.4个百分点。


    政策发力 多措并举促发展


    今年年初,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宿迁生产基地的砷化镓红黄光芯片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超10亿元,企业也凭此完成了对LED芯片的全色系布局,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项目建设过程中,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了我们很多政策支持,包括减税降费、政策咨询、金融对接等方面,帮助很大。”聚灿光电董事、副总经理曹玉飞说。
    聚焦破难点、通堵点、治痛点。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围绕优化环境、市场拓展、融资促进等方面持续加强政策供给。
    在多个重点领域,国家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7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亮相,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多地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一系列政策精准发力,为民营企业发展铺路架桥。
    政策入户、服务上门。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税务局的税收服务团队走访该公司,并带去“税收健康体检报告”。
    “这份报告是为我们公司‘量身’打造,有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及享受方法,对梳理我们的财务账目有很大帮助。”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李其坤说。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6361亿元。在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推动下,我国科技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
    5月20日,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法治筑基、政策支持、活水浇灌。
    投资机构淡马锡中国区主席吴亦兵说,当前中国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是系统性的改革举措。这些政策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已落地见效,更多效果还将持续释放。


    拥抱未来 抢抓机遇勇向前


    敢于主动作为,才能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在安徽合肥的长阳科技固态电池用功能膜基膜及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基地内,繁忙的车间里,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行,隔膜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最终成为一卷卷薄膜——这是生产动力电池的关键核心材料。
    “公司用了3年多时间独家开发的新型湿法隔膜,在改善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的循环寿命、电池容量、使用温度等方面有突破性提升,市场空间非常大。”长阳科技董事长金亚东说。
    落子关键处、争做“弄潮儿”,更多民营企业捕捉产业发展新趋势,抢抓市场竞争主动权。
    “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出口额达到1500万美元,现在还在加班加点交付海外订单。”童车生产企业山东祺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朝霞说,今年以来,企业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在中南美洲的客户数量由去年的3个增加到10多个。
    孙朝霞说,国内大市场的需求也为企业提供更多机遇,企业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国内市场销售占比提高到20%。
    新机遇、新挑战、新空间。
    “拼”字当头、“干”字铺路,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做优产品和服务,持续增强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在努力实现更好成长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更多新活力。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持续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新华社记者 周圆 刘开雄




    行至年中,我国民营经济交出一份稳健有力的成绩单:民营企业数量增至5800多万户、进出口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6.7%;从“杭州六小龙”火爆出圈,到泡泡玛特成为创意名片,再到第三届链博会上民营企业竞相展现各类新品“链”动全球……统计数据和生动实践,展现出我国民营经济量稳质升、向新而行。
    良好的发展势头离不开政策保障、法治护航。年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接续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密集出台的政策措施激励广大民营企业抓住机遇、苦干实干,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积极有为。
    也要看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既有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也有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等。各地各部门应着眼于解决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把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有效落实下去,让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的工作重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政策落实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应及时总结、加以推广。对执行不力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偏差。同时要做到问需于企,鼓励企业就政策执行提需求、谈建议,根据反馈进一步调整完善,提高政策执行精准度,持续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关键。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守主业,不断修炼“内功”,企业才能不断打开发展新空间。民营企业家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带头创新求变,方能带领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民营企业承压奋进、活力凸显,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光明,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