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纺线”织就绿色智造新图景
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纺线”织就绿色智造新图景
本报记者 常馨月
在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有这样一家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在功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大步迈进,自2011年成立以来,凭借“无油剂静电纤维”填补国内空白,如今又以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叩响高端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突破2500万元,这就是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用技术突破撬动产业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7条智能化流水线设备高速运转。2500万元的产值的快速突破,靠的就是这些智能化生产线,它们既能保证3600吨的年产能,更能精准控制产品精度。
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建立静电纤维材料研发基地,不断完善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公司在静电纤维生产技术、静电无纺布复合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其研发的无气味、带静电纤维产品,作为一种高附加价值的高新技术材料,成功解决了化纤油剂释放有害物质的问题,实现了零排放和汽车轻量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双碳”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引领下,公司投资建设了“无油剂附有静电功能PP短纤维产业化建设二期项目——玄武岩复合材料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100万元,占地面积24663平方米,新建12585平方米标准化工业厂房,规划引入玻纤复合生产线、麻纤玻纤生产线2台(套)。目前,钢结构厂房主体已全面竣工,生产设备正陆续完成订购与安装调试,预计2026年12月全面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PP纤维及其天然纤维复合毡材、板材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汽车顶棚、门里板、座椅背板等核心内饰部件,年总产值可达1.161亿元,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通过创新工艺,二期项目将实现“以竹代木”,不仅有效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还为回收塑料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目前,公司已拥有授权发明专利9项,被受理的发明专利20余项,多项专利在国际和国内发明博览会上获奖。公司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中国一汽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汽车用环保型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公司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型企业、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从技术突围到产业升级,从绿色材料到智造未来,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每一步跨越,都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静电”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