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当家里来个‘远房亲戚’” 辽源的真诚何以打动全网?
“就当家里来个‘远房亲戚’” 辽源的真诚何以打动全网?
本报记者 陈博琳
近日,一位轮椅女孩在辽源的旅程引发全网热议,也让全国网友记住了的哥朱师傅:见游客行动不便,他当起“临时导游”,出租车变成了最贴心的游览车。拍照、讲解、送礼物……一句“就当家里来个‘远房亲戚’”,让无数网友暖心。这份自发的善意,不仅感动全网,更被辽源文旅敏锐捕捉——他们为朱师傅点赞,聘其为“辽源文旅美好推荐官”。这场自发的善意与官方的点赞,展现出近年来我市深耕文旅发展的温度与真诚。
朱师傅的举动体现了东北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与热忱,轮椅女孩的短视频让东北人的热情以更加具体、更加明晰的方式“火”遍大江南北,为我市文旅事业发展添了一把火。近年来,我市在文旅赛道上的努力有目共睹:从挖掘采煤沉陷区的工业记忆,到“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袜业名城”等特色文化IP;从东北首家沉浸式篮球主题公园,到推出外地游客专属礼物,这座城市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景”更有吸引力,让“人”更有亲和力。朱师傅的故事“被看见”,正是辽源努力“破圈”的结果,游客们真心的笑脸才是辽源追求的流量数据。
当下,文旅消费已进入“情绪价值”时代。全网被朱师傅与轮椅女孩的故事感动,本质上是为真诚动容。要将“偶然热搜”转化为持续吸引力,仍需更多创新,需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和情感需求,让文旅服务更有温度。唯有让更多普通人成为城市温度的传递者,才能让“来了就是自家人”的感觉,从个别体验升级为每个人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