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 为民发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白玉晶

敬业奉献 为民发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白玉晶
白玉晶


    在辽源,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她的身影穿梭于城市的排水管网间,用27年的青春与汗水换来城市的清洁和百姓生活的安宁;她倾听群众呼声并为民发声,在全国两会上建言献策。她就是辽源市水务集团公司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
    白玉晶,1977年出生,中共党员,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吉林省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十七大和十八大代表,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全国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吉林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
    白玉晶是辽源市排水管网的“活地图”,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了如指掌。从1998年从事城市排水清掏工作开始,她始终坚守在城市排水清掏工作第一线。辽源市近300多公里的排水管线、3万多座排水井、2000多米明沟与暗渠、12座沙仓等就是白玉晶及其团队的战场。每年3月,白玉晶就开始忙起来,要赶在汛期之前把73个雨洪排口和其他排水设施清掏、维修完毕。6月至9月期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汛、防内涝。只要雨声一起,她第一个穿上工作服、扛着工具到各个积水点进行排险工作。就像白玉晶说的“晚上如果听天气预报有雨,或者天阴了,我们工人都不敢休息,就坐窗户旁边看,不敢睡觉。当每一场大雨落下,行人、车辆往家里跑的时刻,就是我们往外冲的时候!”冬季也不是休闲期,维修排水井,处理突发抢险事件等屡屡发生,她带领职工随时准备接单,保障了市政道路及排水管网的安全。
    清掏下水道是排水维护的主业。当铲子伸进井内一搅动,一股馊臭腐烂的味道扑鼻而来,路过的行人都掩着口鼻绕道而行。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脏与臭”,在白玉晶看来都不是事儿,“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理念一直扎根在白玉晶心里。“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我们守护着这座城市。”白玉晶说。在保质保量完成常规工作任务的同时,白玉晶和党员成立“志愿服务组”,义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将百姓利益挂在心间。
    “不就是出力气,有什么难度?”初次下井前,白玉晶原本颇有自信。一场大雨,井里的水没到了肚子,白玉晶咬着牙,准备弯腰干活,铁锹还没碰到垃圾,水却已经顺着连体橡胶衣领口灌了满身。“干啥活都得动脑子。”经验丰富的队友赶忙指导——下井后,腿要先伸进管道,人再顺势跪下,既留出工作空间,又要挺直身子避免倒灌。20多年来,白玉晶始终记着这件事。怎样减少垃圾运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是白玉晶一直思考的事。一次逛街时孩子的玩具板车给了她灵感,她仿照板车自制清掏工具,大幅缩短了清淤时间。听说自己做的“清掏神器”作为好经验传到了其他城市,白玉晶非常自豪地说“工人也能搞发明”。机械的加入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白玉晶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大力倡导机械清掏取代人工清掏。在白玉晶的努力推动下,智慧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超声波液位仪、易涝点监控、智能分流井等智慧水务相继得到应用,大幅提升了城市排水运营管理水平。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白玉晶深感责任重大。“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她将这份责任牢记心间。她深入社区、超市、乡村、外卖行业、医院等地调研,聚焦食品、药品、消防、林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带着切实可行的建议奔赴全国两会。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她领衔提出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议案,迅速得到回应,为突发事件应对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她提交的“关于《水法》修订的建议”也得到水利部重视,《水法》修订已纳入立法规划。今年2月17日,白玉晶又投身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集中视察活动,对吉林冰雪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踏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现在和别人说我是‘掏井的’,我都站得特别直。虽然辛苦,但这份工作有意思也有意义,值得认真对待、潜心钻研。”她是城市排水的守护者,更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白玉晶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践行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资料来源:市总工会、市妇联、中国日报网、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