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春风化雨 时代新风浸润心田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  时代新风浸润心田
——辽源市6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精彩回顾


    街道社区、乡镇村屯,一份份传单、一个个舞台,移风易俗如火如荼;大街小巷、邻里乡间,普法宣传、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明实践热火朝天……6月以来,辽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坚持立足实际、深化拓展、精耕细作,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深植大地,浸润群众心田,成为新时代最鲜亮的文明底色。
    “来!老师教大家怎么包,先把粽叶窝成小圆锥体,再把糯米放进去压紧实,最后把上面的粽叶盖回来用绳子绑好,一个形状饱满的牛角粽就出来啦……”在东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东辽县第一幼儿园联合开展的“百人包粽庆六一”活动中,幼儿园老师耐心地给学生传授包粽技艺。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学习包粽子,一个个翠绿的粽子堆满桌案,承载着学生们对节日的美好祝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
    临近高考,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文明实践力量开展“爱心护考、助梦起航”文明实践活动,设置爱心助考服务点,为广大高考考生和家长提供饮用水、雨伞、扇子、文具、急救药品等爱心物品。发动爱心送考车队为考生提供便利,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高考及中考的良好氛围,给广大考生和家长创造一个文明和谐、舒心安静的考试环境。爱心司机马万福说:“我今年是第10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按时、安全接送考生,为考生送去一片爱心,我会一直参加这项活动。”
    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传承非遗魅力、保护文化遗产”主题系列活动,传播剪纸、葫芦画、泥塑等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泥塑讲究的是精雕细琢,制作一件泥塑作品需要十几道工序,从选土到捏制、从烧窑到着色,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特别是细节上要处理好,泥塑做出来才会真实。”在西安区三实验小学,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邀请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贺在泥塑课上为学生生动授课。为了让非遗文化重焕生机,黄贺深入西安区各学校开授泥塑课程,教授一大批喜爱传统艺术的学生。寓教于乐的形式吸引了更多孩子们的关注。同时,经过在新媒体上广泛宣传,传统技艺“活”起来了,使匠心技艺代代相传。
    在“6·16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当天,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应急局等部门开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利用公益阅读空间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讲,向群众介绍宣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相关知识;组织群众参与安全知识投壶、“蛋”愿你安全等小游戏,进一步加深群众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在车站、广场集中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避险逃生技能等,发放宣传手册及购物袋、帽子,通过新媒体、户外大屏幕播放吉林省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片,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今天参加这个安全知识投壶游戏很开心,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小礼物,感觉特别好,希望多组织类似活动。”参与东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活动的市民郭忠丽说道。
    为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载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群众日常行为。通过联合文联等单位举办“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文艺演出,让居民在欢声笑语中汲取精神滋养;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广泛普及文明家风,传承良好家训;通过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向群众发放“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争做婚嫁新风倡导者、践行者,让文明风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心田。辽源市各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继续推广“文明实践+”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