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闫勋友:退休不褪色 坚守本心

优秀共产党员闫勋友:退休不褪色 坚守本心
本报记者 董星辰


    75岁的闫勋友退休后的十几年来,身先士卒、永葆初心、发挥余热,坚持志愿服务不松劲,用平凡的善举在辽源大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他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先后被评为“辽源市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最美河湖志愿者”“全国最美河湖卫士”。
    闫勋友是福镇街道的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一汽辽源制泵厂工人。2010年退休后,他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制定“一事一议二公开”管理制度,为居民解决了许多困扰,居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区“大管家”。
    2017年,闫勋友又扛起了新担子。因东辽河、渭津河沿岸的人行道上行人密集、垃圾较多,闫勋友开始义务巡河捡拾垃圾,发现有随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他都会上前劝阻制止。时间长了,群众不仅理解他、认同他,也纷纷加入,“义务巡河队”就这样成立了。
    闫勋友说:“河沿岸行人多,垃圾也多,我就想着把垃圾捡了。在捡拾垃圾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来帮助我,我就顺势组织了一支义务巡河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跟着我一起捡拾垃圾,我心里很高兴。”
    在社区党员、退休教师、在职职工的加入后,义务巡河队扩展为集护绿、助老、科普于一体的综合志愿服务队。2017年以来,巡河队队员在东辽河、渭津河沿岸行程约3万里路,捡拾各类垃圾4000余桶、清除小片荒2300余平方米。
    巡河队队员隋春义说:“我退休已经十年了。参加义务巡河队有三四年了。参加义务巡河队主要是受闫勋友大哥的感染。我觉得我们做这个事不仅仅是净化了环境,更体现了我们老年人的价值,多发挥余热、多发点光。”
    清理河段垃圾的同时,闫勋友还积极宣传保护母亲河的深远意义。多年来,他撰写了5本巡河日记,创作诗词、散文、快板、三句半、相声等文学作品230余篇,在弘扬文明风尚的同时,对贯彻落实“河长制”工作、创建文明城市起到了积极作用。
    福镇社区工作人员苏欣说:“闫叔作为我们福镇社区的志愿者,已经义务巡河八年了。在此期间,他带动我们社区工作者还有周边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义务巡河,给我们和孩子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作了非常大的贡献。”
    当被问到何时歇歇时,闫勋友说:“只要我还走得动,就要继续把家乡母亲河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闫勋友还说自己有这样一个设想:想创建一个品牌,通过文化宣传和志愿服务这些实际行动来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闫勋友还给这个设想起了个名叫“以文化人,以德润心”。
    十余年的奉献,闫勋友从“一个人的奋斗”发展为“一群人的事业”,彰显了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初心和他对家乡母亲河的深情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