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俊岭: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
于俊岭: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摄影报道

于俊岭(右二)深入辖区了解居民生活状况。
6月27日,在西安区富国小区小广场的凉亭里,忙完手头工作的西安区富国街道党工委书记于俊岭与出来遛弯儿的居民们唠起了嗑。其实,没事就在辖区内“遛弯”、找人“唠嗑”,是于俊岭了解辖区居民真实诉求的“小妙招”。她用这个“小妙招”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拥有27年党龄的于俊岭扎根基层33年,一直把“群众满意”作为奋斗目标,以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2024年,于俊岭荣获“辽源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政治坚定,做信念如磐的“引路人”。于俊岭创新打造“街道大党校+社区微课堂+网格流动站”三级理论学习体系,带头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累计授课32场,覆盖党员群众5000余人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她牵头策划“红色记忆·街巷故事”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基层落地生根。
于俊岭说:“政治理论学习是筑牢信仰之基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
实干为民,做善作善成的“带头人”。于俊岭以“访民情、解民忧”的工作模式,每年协调帮助困难群众上百人,发放救助资金10万余元。她始终将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聚焦出行难问题,协调市公交公司等多个部门,将原2路公交线路调整变更为2路和33路;聚焦如厕难题,经多次协调,在民族团结广场旁新建一处24小时开放的水洗公厕;聚焦出行难题,联合物业为辖区安装364盏太阳能路灯,并新增设充电桩、修建停车场、规划停车位和健身器材等便民基础设施;聚焦辖区老年人口问题,打造综合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深受百姓认可,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
富国新村小区居民韩凤云说:“作为富国新村居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区的变化。公共设施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来越顺心了,这都离不开街道领导的辛苦付出。”
恪守操守,做崇德尚贤的“守心人”。于俊岭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直面问题,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职业操守。多年来,于俊岭化矛盾、调纠纷,做人民的“调解员”“贴心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于俊岭说,遇到问题了就去解决问题,只要你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再多的矛盾纠纷都有解决的方向。2020年,于俊岭荣获吉林省文明办授予的“吉林好人·战疫先锋”荣誉称号。
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从街巷改造到治理升级,于俊岭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用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答卷,让党旗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