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链成势 驱动未来

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
聚链成势 驱动未来 
本报记者 富予思

辽源市钢背轴承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工人进行机加操作。 本报记者 孙嘉筱 摄


    汽车零部件项目是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的核心产业。多年来,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通过强链补链,依托龙头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在新材料、新工艺领域实现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产品。同时,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强化企业协作,构建产业生态,为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注入新动能,走出一条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高质量之路。
    由辽源市钢背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于汽车底盘的重要零部件——双金属复合衬套备受瞩目。企业历时3年,成功将聚醚醚酮材料融入零件内部,成为行业内率先使用该环保材料的企业之一,并凭借创新成果斩获“一种聚醚醚酮改性材料、符合衬套及制备方法”专利。近年来,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相继推出网状自润滑复合轴承、铜基镶嵌自润滑复合轴承等一系列产品。其中,碳纤维增强聚甲醛改性材料已申请国家专利,石墨硒等新型材料也处于研发推广阶段。
    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该公司已与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二汽集团等众多大型汽车集团建立合作,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攀升,企业积极扩产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辽源市融入一汽集团百公里产业配套协同生态圈、服务长春国际汽车城辽源联动新区建设的重要基地,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
    辽源市新龙塑胶有限责任公司同样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大放异彩。作为一家专注于轿车、卡车及新能源车内饰注塑件配套产品生产的企业,其创新成果令人瞩目。以长城全景天窗为例,企业成功实现材料革新,用塑料替代传统钢铁,并通过4个部件拼接,打造出适用于SUV的全景天窗;为奥迪车型生产的座椅支架,在高温、低温环境下均能保持良好性能,即便遭遇爆破也不会碎裂,获得客户高度认可。目前,公司已成为一汽解放集团、一汽富奥集团等多家企业的正式配套厂家,车用配套注塑件产品超百种,年生产能力达1500吨。此外,公司积极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不仅安装了先进的中央集中供料系统,还采用芬兰变频地源热泵系统替代传统供热模式,并对部分生产设备、模具结构及辅助设备进行更新,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质量检测等多领域软件系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已集聚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矩阵不断壮大。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静电纤维生产技术、静电无纺布复合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博戈橡胶塑料(株洲)有限公司辽源分公司轻量化汽车零部件与系统产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厂房改造稳步推进,4套生产设备已就位,预计7月11日启动试生产。
    未来,吉林龙山经济开发区将持续深耕企业创新优势,加速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区域经济腾飞构筑坚实产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