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雕刻: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岁月里的文化瑰宝

木板雕刻:指尖上的非遗传承 岁月里的文化瑰宝
本报记者 张晓楠


创作中的刘辉。本报记者 孙嘉筱 摄


    木板雕刻历史源远流长,是传承千年的技艺。从建筑装饰到生活用品,木板雕刻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装点着人们的生活,传承着人类的智慧与情感。在漫长的岁月里,木板雕刻历经无数匠人的传承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每一种都独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7月1日,记者走进木板雕刻工作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辉正在精心雕刻着作品。一块看似平凡的木板,随着刻刀轻轻地游走,逐渐呈现出细腻的线条、生动的图案,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刘辉自幼受家族氛围熏陶,对木板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年少时,他便跟随父亲学习雕刻技艺,从最基础的握刀姿势、刀法练习开始,日复一日,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中,刘辉不断钻研创新,将传统木雕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涵盖花鸟、鱼虫、字画等,每一件都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其中,他创作的以春、夏、秋、冬和梅、兰、竹、菊为题材的木板雕刻作品,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
    刘辉表示,将在木板雕刻中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让木板雕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木板雕刻的制作工序复杂且严谨。雕刻师通常会选用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木材,不仅易于雕刻,还能使作品历经岁月仍保存完好。选好木材后,需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木材变形、开裂。接下来再运用平刀、圆刀、斜刀等多种刀具进行精细雕刻。雕刻完成后,经过打磨、上色等后期处理,一件光滑细腻、色彩鲜艳的木雕作品就完成了。2015年,木板雕刻被正式列入辽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板雕刻,这门指尖上的技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它的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