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伯镇芦花鸡“啄”开致富门

“小庭院”养出“大经济”
那丹伯镇芦花鸡“啄”开致富门


    本报讯(记者 胡希伟 李及肃)初夏的阳光洒满农家小院,一只只羽色斑斓的芦花鸡在围栏里欢快啄食。今年5月以来,东丰县那丹伯镇创新实施庭院养殖帮扶工程,通过“送鸡苗+传技术+保销路”的全链条服务,让全镇33户脱贫户在方寸庭院里“啄”开致富新门。截至目前,2240只健康鸡苗已全部发放到位,预计带动增收22.4万元,走出了一条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
    在脱贫户魏国家的庭院里,镇畜牧站技术员小张正蹲在鸡舍前示范消毒操作。“饲料要定时定量,圈舍温度要保持在25℃左右……”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魏国仔细记录着技术要点。“五一”期间,镇政府不仅给他送来100只鸡苗,更配套了饲料配方表、防疫药品包和专业指导团队。这种“造血式”帮扶让曾因病致贫的老魏重燃希望。他说:“从鸡苗到技术全包办,咱只管用心养,年底保底回收,心里特别踏实。”
    那丹伯镇党委政府将庭院经济作为产业帮扶突破口,精心打造芦花鸡养殖特色项目。发放的鸡苗全部经过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检疫,完成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等进口疫苗接种,成活率达98%以上,建立起“1+N”帮扶机制,每户配备1名技术指导员、N个帮扶单位,通过“集中授课+上门指导”方式,手把手传授饲料配比、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
    为破解销售难题,镇政府提前布局产业链条。党委一班人三赴山东考察,与山东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构建“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回购”的订单农业模式。“我们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的标准签订合同,确保农户增收。”镇政府工作人员指着冷链运输车介绍,首批成鸡出栏后直供山东,同步开通电商平台预售渠道。
    在新华村标准化养殖示范点,脱贫户们正参加“田间课堂”培训。镇里请来畜牧专家开发出玉米秸秆发酵饲料技术,降低饲养成本。“以前觉得庭院养殖成不了气候,现在看这小产业真能办大事!”正在学习电商直播的村民刘芳激动地告诉记者。
    从“输血”到“造血”,从“单打独斗”到“全链护航”,那丹伯镇用庭院经济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随着芦花鸡“咕咕”的欢叫声在农家院落此起彼伏,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