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人民科学家——南仁东

南仁东
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天眼”的背后,深深地镌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南仁东。
南仁东,1945年2月出生在辽源市,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17年11月,中宣部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南仁东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南仁东少年时爱看“小人书”,对“不知道的事物”充满兴趣。上学时爱好广泛,课余喜爱绘画和音乐。他学习成绩突出,18岁参加高考,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
1968年,大学毕业的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在无线电组装车间做“小金工”。在这里,他深刻认识到什么是“一丝不苟”“严丝合缝”。他在通化无线电厂10年间,经历了研制便携式收音机、电视发射机和小型智能计算器的全过程。今天通化厂的老干部、老工人对南仁东的评价是“他车、钳、铆、电、焊样样都会、样样都精,设计、制图也很专业。”“我是个战术型的老工人。”南仁东这句话里饱含对自己青年时代工厂生活的回忆……
1978年,南仁东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先后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在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南仁东事迹展里,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他先后在荷兰、日本、美国、英国及意大利等多家天文机构进行客座研究,回国后曾任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北京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从事射电天体物理研究的南仁东立刻意识到,这是发展中国射电天文学的一个极好机会。“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这句话让南仁东将自己剩余的时间与FAST牢牢锁在了一起。
1994年初春南仁东拿出了一篇《大射电望远镜(LT)国际合作计划建议书》,这是一份历史性文档,也是南仁东全力以赴为国“出征”的宣言书。建议得到中科院支持,随即着手选址。
FAST的理想建造地对地形、地质、水文等都有着极高要求。为了给望远镜找个最合适的“家”,当时年近50岁的南仁东带着团队与300多幅卫星遥感图,风餐露宿地奔走于贵州大山深处。山林陡峭,他手脚并用往上爬;没有路,就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有一次下大窝凼,突遇倾盆暴雨,地面泥泞湿滑,南仁东不慎从山上滚了下去,幸好被两棵树挡住,才没坠入洼底。“那可是七八十度的陡坡,人就像挂在山腰间,要是抓不住石头和树枝,一不留神就摔下去了。”时任贵州平塘县副县长的王佐培特别诧异,科学家怎么这么能吃苦?!他的眼里没有一点畏惧,满是兴奋,像发现了新大陆呦!12年时间里,他们几乎走遍了贵州所有的喀斯特洼地,最终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选择了平塘县大窝凼——最适合“天眼”的深深“眼窝”。这期间他的身体出现严重不适,结肠溃疡困扰了他多年。他的学生说:南老师其实是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但他说,我要用没死的时间去完成FAST这项巨大工程。
2005年11月,FAST申请立项;2007年,国家批复FAST立项;2011年3月,FAST工程正式动工建设。为了更好地落实项目,南仁东凡事亲力亲为,常年驻扎在建设现场,随时解决各种问题。小到钢结构计量测算,大到工程整体方向,各个细节,南仁东都要亲自确认。审核方案时,南仁东不懂岩土工程,专门用一个月的时间埋头学习,反复计算和审核每一张图纸,连施工方都惊讶: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索网研发遇到困境,南仁东日夜奋战,天天在现场与技术人员沟通工艺、材料,经过700多天、近百次失败,方才化险为夷。
就在这个传奇工程快要完美收官时,南仁东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可即使在大手术后身体无比虚弱时,他每天还会用电子邮件沟通交流工作,反复斟酌方案、反复确认细节。术后3个月,南仁东强忍病痛回到施工现场。“‘天眼’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不是我个人,我们甚至于说这是一代人的努力。”他反复念叨,“天眼”如果有一点瑕疵,都对不起国家!
2016年9月25日,全球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终于落成启用。落成启用当日,71岁的南仁东站在“中国天眼”的圈梁上对记者深情地说:“这是一个美丽的风景、科学风景!”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病逝世。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南仁东“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中写到:“南仁东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他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精彩的科学人生,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杰出品格堪称楷模。”在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留下的影像中,听到他将FAST的科学意义概括为7个字:“一黑二暗三起源”。一黑是黑洞,二暗是暗物质、暗能量,三起源是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他说这都是FAST要探索的任务。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依然没有停止关于宇宙与生命的思索……
如今,FAST静静地屹立在贵州的深山中,随时捕捉着来自宇宙的信号。它将成为南仁东的眼睛,代替他仰望星空。南仁东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最高峰。
(资料来源:市科协、央视网、新华网、《光明日报》、中科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