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记鹿茸”创始人——马兴泰

    开栏语:辽源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在不同历史时期孕育出众多熠熠生辉的杰出人物。他们或是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凭借非凡智慧和历史担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国之栋梁;或是用笃行坚守和勤敏好学成为引领行业的先锋代表;又或是以平凡之躯和无私奉献为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他们以不同方式为辽源这座城市增添光彩,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设“辽源名人录”专栏,和广大读者一起领略他们的魅力风采、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马记鹿茸”创始人——马兴泰


马兴泰(右)向弟子传授炸茸技艺。


    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内,曾摆放着一架产自长白山的三杈砍头鹿茸,足有一尺多高,细毛、红地、丰美、对称,受到参观者的一致赞誉。这架鹿茸就是“马记鹿茸”的创始人马兴泰炸制的。
    马兴泰(又名马兴太),生于1899年,山东省东平县人。因生活所迫,幼年随家人闯关东来到大肚川哈色钦的皇家鹿苑。经老乡介绍,给养鹿富户赵振山当长工,专事养鹿、炸茸。马兴泰开始时给炸茸师傅朱坤武、王玉林打下手,并学习炸茸技艺。他勤奋好学,不离师傅左右,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茸质不同,煮炸的时间也不同,这样才能炸出优质鹿茸。慢慢地,他掌握了炸茸、制作工艺的过程和细节,炸茸技艺日渐成熟。1918年,在外来师傅未能到来时,马兴泰主动承担炸茸工作,并不断摸索创新,改进技术工艺,远超外请师傅的水平。他炸制的鹿茸,茸毛鲜亮,茸型美观,药用保健价值高,受到药材经营者和商家的青睐,成为市场上鹿茸质量标准和定价依据。马兴泰及独特的炸制技艺也随之声名鹊起,享誉业界,成为鹿茸加工的典范,业界冠其姓氏誉称为“马记鹿茸”。
    1947年,马兴泰任国营鹿场鹿茸加工技术员、炸茸技术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以“马记鹿茸”为验收等级标准。特点是:保形、保色、水头足,解剖结构好,没有血线,外形美观。“马记鹿茸”不仅为国内鹿茸精品,也受东欧、东南亚等国和地区欢迎。在天津、大连和长春等地召开的全国大型鹿茸展销会上,马兴泰均被选为验茸评议组成员。
    1956年,省农业厅据马兴泰养鹿经验和鹿茸加工技术,编写《养鹿学》一书。次年,第11期《人民画报》刊发马兴泰炸茸照片,并介绍他的养鹿炸茸技术。1959年,马兴泰炸制的细毛红地、丰美对称的长白山梅花鹿砍头三岔鹿茸,被选入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展出。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马兴泰工作的鹿场拍摄“饲养梅花鹿”科教片。马兴泰曾被选为政协吉林省第二、三、四届委员会委员,政协东丰县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委,东丰县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东丰县科学技术学会委员。
    马兴泰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不仅仅是“马记鹿茸”,更包括他为新中国养鹿事业培养的一大批技术人才。他曾多次去外地介绍炸茸经验、传授技术,内蒙古、福建、西藏、江西和黑龙江等地也曾派人来向他学习,先后为北京、辽宁、新疆等地培训炸茸技术人员,并以嫡传方式收徒近百人,被业内誉为“炸茸始祖”。
    1983年7月8日,84岁的马兴泰溘然长逝。他的徒弟为了继承和发扬师傅生前苦心经营、为之奋斗一生的东丰养鹿事业,弘扬“马记鹿茸”的传统技艺,表达对师傅的怀念,特树立墓碑,并篆刻了碑文:“敬献马老,恩师,清贫一生,待人以诚,独创茸技,誉荣亚东,呕心沥血,艺传后生,继承师业,中华振兴。”
    如今,马兴泰的传人们继承和发展了“马记鹿茸”的传统技艺,使“马记鹿茸”成为国家优质产品。2007年,“马记鹿茸炮制技艺”被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吉林省商务厅认定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马记)为“吉林老字号”。2018年,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马记”鹿茸被吉林省农业委员会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十大农产品品牌”。2020年,在第十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第三届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马记”牌系列鹿产品被长春农业博览会执委会、吉林省供销合作社评为“金牌农产品”。2021年,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梅花鹿养殖基地被吉林省科技厅命名为“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梅花鹿)科技示范基地”。2022年,马记品牌获《“吉致吉品”认证证书》。2024年,农业部将“东丰县梅花鹿茸”列入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文字及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