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大学生”们,准备出发!
本报记者 于芯
高考中榜是每个考生非常兴奋的事。目前许多高考学子已经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而这些“准大学生们”,在憧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之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今天,本报记者与“准大学生”们一起分享一下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希望能给有此担忧的家长和考生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们来说,这个假期无疑是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光。可过度放松心情,在开学后会带来紧张、疲劳的感觉。所以,在开学前一周就应该改变作息时间,将睡觉、起床及一日三餐的时间调整到与上学时一样,做好新学期前的“热身活动”。
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在父母身边时有很大的不同,要求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入学前期,大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独立生活的本领,更要多向父母请教清洗衣物、收拾床铺等窍门儿,学习和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技能。另外,还要学会掌管自己的钱物。大多数学生平时很少进行自我管理,所以在控制和使用自己的生活费方面应该立下一个标准:不必要的东西不要买,以免浪费。
打点行装
衣物和生活用品是每名大学生的必备品,但衣物不用带太多,只需带些秋、冬两季的外套、内衣、袜子、鞋子、拖鞋等。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或者学生能在一个月左右回家一次的话,冬天的衣物可以先不用带。学习用品方面,需要带一些自己常用的书、少量笔记本,因为书在很大程度上会加重行李的重量。英语词典、随身听、文具,这些都是大学生学习的必备用品。个人的洗漱用品,比如女生的洗面奶、面霜、防晒霜(军训时很必要),男生的刮胡刀等,都要提前准备好。此外,还有雨伞、蚊帐和薄被或毛巾被等,并需要准备好一些感冒类、消炎类、止泻类及个人特殊病症的常备药。
另外,最需要注意的是,录取通知书以及办理入学手续的证件、身份证和少量的钱应该放在随身携带的书包里,用起来比较方便。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会为学生准备好行李,而且大部分学校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脸盆、暖壶、牙缸、香皂盒等物品(一般要另外收费)。
办张通存通兑银行卡
新生入学时,一般都需要交纳学费、住宿费等,然而随身携带大量现金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目前,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办理一张可以通存通兑的银行卡。
由于学生用银行卡是以支付为主、储蓄为辅,建议家长在孩子离家前开通一个银行卡账户,既能刷卡消费,又能在遍布全市的ATM机上取款,同时还能享受活期存款利息。需要注意的是,异地存取款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在办卡之前需要打听清楚。另外,有的银行卡在存款2小时后,就可以在异地取到款,而有的则需要较长的取款时间。为了让孩子能够尽快取到钱,应打听清楚哪家银行进行异地存取款的“时差”最小。
储蓄卡和信用卡也是两种可供选择的银行卡。父母可以为子女办理一张储蓄卡,此卡最好为不能透支卡,办理手续简便,一般不收年费。如果对子女的理财能力不放心,父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一张信用卡,同时给孩子办一张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资金账户,这样身处异地的孩子可用附卡直接支付各类费用,而家长可通过每月银行寄来的账单或电子银行服务,随时了解子女使用的每一笔资金情况。
乘汽、火车乘飞机要注意
大学新生准备到高校报到,首先考虑的是行程问题。为了不耽误入学报到时间,应提前购买车票、机票,如需要中途转乘车的,也应提前咨询中转购票事宜。买车票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要尽量选择在15时至次日11时之间运行的火车,以免在火车上度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乘坐火车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特别是现金、银行卡及入学通知书等各种证件,一定要将其置于贴身的口袋里或随身携带的背包里。
有许多初次乘坐飞机的学生会晕机,应在这方面做好准备。一般在登机前四五分钟可服用一些防晕药,有严重晕机史的人,应在起飞前1小时至半小时口服防晕药物。飞行中如果有人出现耳闷、耳重、耳痛等症状,可以尝试不断地张嘴和吞咽,或是嚼几粒干果、口香糖等。
打造适应全新的生活
大学的生活环境是陌生的,也是别样的,许多人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种种不适感。因此,调整好心态,找准定位,积极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是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应该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学期开始,要制定读书计划,不能再像高中那样“等、靠、要”了,而是要主动向老师请教。此外,要搞好人际关系。现在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适应宿舍的集体生活比较困难,要想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应该注意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尽量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室友之间要团结互助,相互关爱,遇事要多沟通、多谦让、多忍耐。理财时要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要与同学相互攀比。
此外,入校之后,新生会发现大学社团活动比较多,一般社团活动对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都有一定要求,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个人自身的特点,不要盲目地参加,应根据个人特点和爱好,谨慎地选择社团参加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