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群众“零距离” 服务群众“零公里”

本报记者 王茵


    日前,记者在走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过程中,了解到这样几段小故事:
    一家个体浴池,既无环保手续,也未缴纳排污费。龙山区环保局工作人员数次登门,经营者从抗拒、躲闪到主动配合,最后,不但补办了各种手续,还主动缴纳了排污费;一家调料商店,因其在居民楼内加工制作调料引起邻居投诉,龙山区环保局负责人多次实地了解情况,与业户沟通交流,反复做工作,终于劝说其另行择址加工制作调料,从而解决了居民反映的气味影响空气质量问题;一户大型招商引资企业,苦于扩建工程环评问题不知如何着手,市环保局数次主动登门,帮助指导,协调衔接,终于顺利完成了各种前置要件……
    在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市环保局将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环境执法和排污收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专项整治工作加以重点推进。一是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信访案件处理工作力度,要求局每名班子成员每月至少用1天时间处理信访工作,信访接访率达到100%、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采取专题讲座、集中学习和业务练兵等方式,定期组织全体环境监察人员进行培训,并投资97万元建设了环境执法信息平台,以提高环境监察能力和水平。三是规范排污征收工作,在局网站上公布排污费相关标准。同时,投资50余万元建立了排污费征收软件系统。四是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门邀请省环保厅和市法制办相关负责人对市县两级执法监察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了《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程序》,完善了《现场调查询问笔录》、《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检查记录卡》等执法文书。

    采访中,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为全市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市环保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以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切实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公里”。截至目前,一大批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其中,影响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露天焚烧秸秆被全面禁止;建筑工地现场扬尘得到有效治理;东辽河流域垃圾和畜禽粪便清运取得初步成效;水源地水质保护得到全面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企业违法排污得到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