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华诞夫妻惊喜 孝顺子女赠书高堂
五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康永库在90岁生日这天,收到9个子女给自己祝寿时敬上的一本红色封皮、图文并茂的回忆录。享受天伦之乐的这对老夫妻,手捧最为可贵的礼物,无比幸福地接受了儿女们衷心的祈祷与祝福——
九十华诞夫妻惊喜 孝顺子女赠书高堂
本报记者 于芯
康永库家住西安区煤城小区。如今,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还在为儿女们给自己写书祝寿而自豪。耄耋之年的康永库在家中闲时就翻看这本《岁月悠悠》家庭回忆录,还常拿起这本书,向邻里“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儿女的孝心。
记者到老人家里见到康永库时,老人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微笑着同从河北邯郸探亲回来的三儿子康庆德一起翻阅着《岁月悠悠》。康庆德说:“这就是我们在父母九十高寿时敬上的礼物,父亲对这本书真是爱不释手。”老人的六子康秀德对记者说,18万余字的《岁月悠悠》是大哥康学耕于2009年主笔撰写的,记录了老人培养子女和一家人同甘共苦的生活经历,饱含了9个儿女对父母的敬重之情。
康永库1920年出生在东丰县大阳镇集体村,只读过3年零2个月私塾的他,对知识极其渴望。为了让孩子们有出息,康永库和老伴儿不辞辛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省吃俭用地让孩子学知识。“在1960年困难时期,我们兄妹9人都在读书。当时全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很多人劝父母让我们回家干活多挣点工分,但倔强的父亲始终坚持着供我们读书……”谈起父母付出的艰辛,康庆德的眼角湿润了。在康永库夫妻俩的执著坚持下,日月轮回,康学耕考入吉林农业大学,成为当时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康学耕的5个弟弟也陆续走出山村,3个妹妹也都嫁到了城里。自打康学耕的弟弟、妹妹记事起,读书论理就伴随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上。
说起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康秀德说:“我们是被父母含辛茹苦让我们学知识,把我们培养成人的精神所感动而创作这本书的。我们年轻时总是想怎么能更好地回报父母。因老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回忆往事,所以兄弟姐妹们就有了给父母写回忆录的想法。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后代作榜样。”康永库老人的子女都很孝顺,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们,每年多次回家看望父母。去年,孩子们的母亲去世了,为了让康永库老人再找到寄托,儿女们又决定给父亲写《岁月悠悠》的续集。由康学耕执笔创作并即将印制完成的《岁月悠悠》第二卷,也用18万字描述了全家2009年至今的生活记忆。《岁月悠悠》已成为康永库全家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