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政局:汛期救灾救济工作准备就绪
本报讯(记者 于芯)汛期来临,民政部门的防汛工作准备如何?7月23日,记者在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设立的50个灾民紧急安置避难点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各协议储备供货商也正在按储备协议有序运行。
在西安区安康社区和鸿民社区设立的紧急安置避难点——第十中学教学楼二楼的七年二班、七年三班教室内,用桌椅组成的临时床铺整齐地摆放在教室内。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李翠娟介绍,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市民政局按照重新修订的《辽源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依托学校、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立了50处紧急安置避难点,可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3565人。
为确保灾害发生时妥善处理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市民政局结合去年汛期同期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健全、完整的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要求各区加强预警预报,做到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有序做好查灾、核灾、报灾和救灾工作,并在受灾前期做好紧急安置避难点的设置。在保障受灾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市民政局除了与欧亚、凯玛及大拇指等供货商签订食品储备协议外,还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买了13700床棉被和价值80万元的成套单衣单裤。目前,已有5100床棉被下拨到了避难点,用于前期准备。
据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已存储了救灾棉帐篷、单帐篷、应急灯、净水设备、发电机、折叠床、棉被、棉衣等物资,近期省民政厅还将继续调拨救灾物资入库代储。
在西安区安康社区和鸿民社区设立的紧急安置避难点——第十中学教学楼二楼的七年二班、七年三班教室内,用桌椅组成的临时床铺整齐地摆放在教室内。市民政局救灾救济科科长李翠娟介绍,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市民政局按照重新修订的《辽源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依托学校、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设立了50处紧急安置避难点,可紧急安置转移受灾群众13565人。
为确保灾害发生时妥善处理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市民政局结合去年汛期同期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健全、完整的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要求各区加强预警预报,做到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有序做好查灾、核灾、报灾和救灾工作,并在受灾前期做好紧急安置避难点的设置。在保障受灾群众日常生活工作中,市民政局除了与欧亚、凯玛及大拇指等供货商签订食品储备协议外,还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买了13700床棉被和价值80万元的成套单衣单裤。目前,已有5100床棉被下拨到了避难点,用于前期准备。
据了解,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已存储了救灾棉帐篷、单帐篷、应急灯、净水设备、发电机、折叠床、棉被、棉衣等物资,近期省民政厅还将继续调拨救灾物资入库代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