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牛皮癣”何时能“剔除”
城市“牛皮癣”是指在城市建筑物、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或张贴的各种办证、房屋租售、招工、非法行医、保健品等小广告。在我市,这种非法张贴、涂写小广告的现象屡禁不止,成为了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牛皮癣”。
城市“牛皮癣”为何屡除不净?
本报记者 王 超
城市“牛皮癣”非法小广告困扰了很多人,那么,为什么会有非法小广告的存在?为什么这些非法小广告又会屡除不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锁行老板说:“我市的开锁行业,目前,多数从业者都是用印制不干胶小广告,然后粘贴到居民楼附近或业主的门上,用这种方式进行宣传。我一直觉得这样做不光彩,甚至是不太道德,起初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可后来发现其他同行都这样做,费用不太高,还能起到广告作用,如果自己再不‘随弯就弯’地学着做,生意也都会跑到别的同行那里去了。”
一位曾经参与过城市野广告清除的工人师傅说:“这些小广告真是‘坑人’啊,一张小广告贴起来、喷涂只要几秒种,可是清除起来却需要几十分钟,甚至1个多小时都清除不干净。一张小广告只要几毛钱,而清除起来却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时间……”
“证章造假”十分猖獗,城市里随处可见办证、刻章的不干胶粘贴广告及喷涂的“办证”等野广告,制假售假已成为社会公害。日前,记者拨打了我市街头几个粘贴、涂抹在墙面上的“办证”等非法广告的电话号码。“您好,请问你们可以办学历证书吗?”“可以,150元,以短信形式告诉我们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先付定金,收到证后再付全款。”“请问能做身份证吗?”“能,先交50元定金,等证做好了,再付200元。钱款要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打到指定账户中。证件可以到指定地点取,也可以给你邮寄过去,邮费自付。”记者一连拨了6个类似电话,接电话者对记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几乎没有办不到的。???
城市“牛皮癣”在我市已经存在多年,我市的相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治理。之前也曾用过各种办法进行清理、冲洗……虽然城区主干道地面、墙体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居民区内和次干道上仍然屡见不鲜。可谓:野广告张贴无处不在,非法宣传防不胜防。一些受人“指使”的张贴工人多半会在早晨或傍晚甚至是夜里,带着桶、刷以及其它张贴工具或者直接将印刷的不干胶贴放在衣服口袋里,直接就带到“习惯张贴”处或是老旧弃管小区,很难从源头上去杜绝粘贴野广告。这种非法小广告成本比较低,尽管是一种不规范的宣传,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的小本生意经营者。
市民眼中的城市“牛皮癣”
本报记者 王 超
外来媳妇儿董晓:见到野广告必须撕下去
董晓是长春人,2009年嫁到我市。对于我市的“牛皮癣”现象,董晓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董晓说:“谈恋爱那会儿,每次来辽源都能发现这里的好,有山有水、有特色小吃、人热情朴实。爱上我老公的同时,更爱上了这座城市。也就是那时起,我就决定嫁给我老公,然后和他定居在辽源。可是,结婚以后的5年里,我发现辽源就城市‘牛皮癣’这个现象实在是一块‘大病’。我真是特别讨厌这个现象。商业街区的墙体上、老旧弃管的小区楼道里、居民家的门上、电线杆上……都会看到一层又一层的野广告。房屋租售、开锁、疏通下水道等供求信息都算好的,有一些野广告上面赫然写着‘制作各种证章、私家侦探、包小姐、医保卡套现’……五花八门的野广告。这些信息一看就知道是违法的,真理解不了那些人胆子怎么就那么大,还明目张胆地张贴到外面。我家附近的楼体上、楼道里只要有这样的野广告,只要我看到,我必须动手给撕下去,不然会很不舒服。我个人认为如果张贴野广告的商家能通过正当渠道做广告宣传,不法商家能认识到那些都是违法的勾当而不去做,咱们辽源市民也都能做这些野广告的反对者和监督者,这类违法野广告将会越来越少、不复存在。在长春,就很少有这样的野广告乱张贴的现象,因为长春的多数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附近,都会设有一个专门可以张贴供求信息的信息栏,大家都将各自所需的信息张贴到统一的信息栏内,各取所需,既不损害城市形象也能满足市民需求。我建议咱们辽源也多建些那样的信息栏,你文明了,我文明了,大家就都文明了。好习惯应该从源头做起,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脸面呀!”
化妆品店店主小雪:有理解有反对
市民小雪是一家化妆品店的店主。对于我市的一些乱张贴野广告现象,小雪说出了她对此现象的看法。小雪说:“对于这个乱贴野广告的现象要从几个方面去想。如果是正当合法的供求信息多少还能理解点儿,像一些房屋租售信息,如果不贴到外面是真卖不出去、租不出去啊。这样的乱贴野广告,确实影响咱们辽源的城市形象,但我市的公共广告信息栏少之又少,市民有一些供求信息,有时候是不得不张贴到自己认为‘显眼’的地方。年轻人多数会使用电脑,有的还能选择到门户网站或供求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但是像一些中老年人,会使用电脑的都寥寥无几,就更别提到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了。为了将自己的店铺转让或是房屋租售,就只能选择印制广告张贴到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实话实说,曾经我的一个店铺要转让,我也印制了一些转让广告,贴到了外面。话说回来,如果我市每个区域都能有一定数量且固定的信息栏,我肯定不会花钱印制那种野广告到处张贴的。如果是那些违法的勾当,非法高利贷、非法办假证章、甚至是那些色情交易等违法广告,相关部门应该将他们绳之于法,我希望我市的相关部门能下大力度去遏制和查处。因为那些非法广告既影响我们的城市形象,又会使很多意识浅薄的人上当受骗。有时我也能看到咱们的相关部门派人出来大力清理,可是前边清理没几天,后边马上就又会有一批‘字迹未干’的新广告贴之于上。我希望咱们市的相关部门可以设立适当的信息栏供广大市民发布和阅览供求信息,那些非法交易的广告宣传能得到应有的管制和惩罚。”
根治城市“牛皮癣” 还需“全民皆兵”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野广告内容五花八门,有办假证的、有“快速贷款”的、还有公务员培训的……这些小广告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俨然成了城市中的“牛皮癣”。
面对令人心烦、眼烦的小广告,许多市民说出了他们的看法。家住安居小区的王洋一边指着墙上的野广告,一边气愤地说:“临街的两个楼,前段时间刚刚做的‘暖房子’工程,将之前的野广告彻底消灭,可一夜之间,野广告又死灰复燃,这不消停的野广告真是太气人了。”
“我们一有时间就会用抹布沾水、用小铲子清理墙壁上的野广告。可总是前一天清理,过不久又能看到野广告,甚至变本加厉改用喷漆,让我们束手无策。真是清理赶不上贴得快,人家三五秒贴一个,咱得花费十几分钟才能清理干净。”我市某小区的保洁员王星华无奈地说。
除城市执法部门的管理之外,每个市民更有责任维护身边的环境,提高自身素养,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更要拿出一份责任,坚决打击野广告,只有人人监督、人人举报、人人制止,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野广告,我们的城市环境才会更美好。
“野广告”太刺眼,您的“涂鸦”几时休?
本报记者 赵 强
日前,记者在东方广场附近,看到路边的电线杆上,贴上了一些诸如“旅店出兑”、“办证”、“招工”的“野广告”。记者随后又来到步行街百乐商场附近,发现那里竖立的电线杆也无一幸免地被贴上野广告。一名环卫工人介绍说,野广告贴在电线杆上都“司空见惯”了,你再去公交车站周围看看,去小区的楼道里走走……只要有空白的地方,指定有野广告的影子, 甚至自家楼门上都会有各种野广告的身影。诚然,环卫工人每当看到野广告总会细致地清理一番,但是很难做到彻底清除,因为这野广告总死灰复燃,有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环卫工人今天费力地清洗完,明天这野广告又一次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劲头儿真叫一个“越挫越勇”!
记者在这里想问一下对那些打“游击战”贴野广告的“卫士”们:您的“涂鸦”几时休?野广告贴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实在不雅,既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卫生,又给本就辛苦的环卫工人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劳作。
根治城市“牛皮癣”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王 超
城市“牛皮癣”让我们美丽家乡俊俏的脸上,长满斑斑点点的“皮肤病”。使大街小巷的墙体、楼体以及老旧弃管小区的居民家门上都伤痕累累。这些野广告大多是非法广告,不仅让城市形象受损,更让百姓苦不堪言,也让相关部门、单位忧心忡忡。在我市各种野广告的非法张贴和乱涂乱写现象屡禁不止。不法分子更是以假学历、假证明招摇撞骗,用各种假证章干着危害社会的罪恶勾当。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的市容、市貌,也危害着社会的正常秩序,根治城市“牛皮癣”刻不容缓。
一些市民为了发布个正常供求信息,不得不花钱印制一些小广告,费时费力地张贴到大街小巷,以便让更多人看到。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在各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专门设立一些公共信息栏,如果我市能多有几家正规的、专业的中介公司,相信我们的市民会选择既文明又方便的方式获取各自的供、求所需;如果我们的城市中,无论新、老小区,都能有正规物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小区单元门更是不能轻易进出的话,相信粘贴野广告的人自然就不能成功粘贴了。如果相关管理部门能严格要求当地印刷品制作公司以及街头打字复印店不允许他们印制各类可张贴的野广告内容,相信没有了制作的地方,想乱粘贴野广告的人还能拿什么来粘贴呢?
至于,街头制售假证章违法活动禁而不止,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有求才有供,假证件成本低,利润大。做一个假证件最低能卖100多元,成本不超过5元。刻一枚假章成本不会超过20元,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有些人不惜挺而走险。?以涂写野广告为生的人,多半是没有正当职业、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就算象征性地罚款,也未必能拿得出来。现场教育,只能是说教,那些人多半会“这耳听那耳冒”。想根治城市“牛皮癣”现象,想整治制假、造假不法分子,“擒贼先擒王”只有揪出这些违法野广告真正的后台老板。通信部门,在销售电话号码时,应全面实行实名制,就算有人挺而走险利用非法制假售假,相关执法部门也会很容易地通过实名注册的电话号码,抓获相关不法分子。对违法制售假证活动要标本兼治,除对随意张贴、涂写制售假证的非法小广告,包括联系电话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外,还要建立职权专一、责权结合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多龙治水”的局面,由专门部门跟踪到底,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建立举报机制,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从源头上治理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的腐败现象;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等。?希望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坚决根除这一社会公害。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 超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城市“牛皮癣”为何屡除不净?
本报记者 王 超
城市“牛皮癣”非法小广告困扰了很多人,那么,为什么会有非法小广告的存在?为什么这些非法小广告又会屡除不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锁行老板说:“我市的开锁行业,目前,多数从业者都是用印制不干胶小广告,然后粘贴到居民楼附近或业主的门上,用这种方式进行宣传。我一直觉得这样做不光彩,甚至是不太道德,起初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可后来发现其他同行都这样做,费用不太高,还能起到广告作用,如果自己再不‘随弯就弯’地学着做,生意也都会跑到别的同行那里去了。”
一位曾经参与过城市野广告清除的工人师傅说:“这些小广告真是‘坑人’啊,一张小广告贴起来、喷涂只要几秒种,可是清除起来却需要几十分钟,甚至1个多小时都清除不干净。一张小广告只要几毛钱,而清除起来却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时间……”
“证章造假”十分猖獗,城市里随处可见办证、刻章的不干胶粘贴广告及喷涂的“办证”等野广告,制假售假已成为社会公害。日前,记者拨打了我市街头几个粘贴、涂抹在墙面上的“办证”等非法广告的电话号码。“您好,请问你们可以办学历证书吗?”“可以,150元,以短信形式告诉我们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先付定金,收到证后再付全款。”“请问能做身份证吗?”“能,先交50元定金,等证做好了,再付200元。钱款要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打到指定账户中。证件可以到指定地点取,也可以给你邮寄过去,邮费自付。”记者一连拨了6个类似电话,接电话者对记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几乎没有办不到的。???
城市“牛皮癣”在我市已经存在多年,我市的相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治理。之前也曾用过各种办法进行清理、冲洗……虽然城区主干道地面、墙体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居民区内和次干道上仍然屡见不鲜。可谓:野广告张贴无处不在,非法宣传防不胜防。一些受人“指使”的张贴工人多半会在早晨或傍晚甚至是夜里,带着桶、刷以及其它张贴工具或者直接将印刷的不干胶贴放在衣服口袋里,直接就带到“习惯张贴”处或是老旧弃管小区,很难从源头上去杜绝粘贴野广告。这种非法小广告成本比较低,尽管是一种不规范的宣传,但是还是吸引了不少的小本生意经营者。
市民眼中的城市“牛皮癣”
本报记者 王 超
外来媳妇儿董晓:见到野广告必须撕下去
董晓是长春人,2009年嫁到我市。对于我市的“牛皮癣”现象,董晓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董晓说:“谈恋爱那会儿,每次来辽源都能发现这里的好,有山有水、有特色小吃、人热情朴实。爱上我老公的同时,更爱上了这座城市。也就是那时起,我就决定嫁给我老公,然后和他定居在辽源。可是,结婚以后的5年里,我发现辽源就城市‘牛皮癣’这个现象实在是一块‘大病’。我真是特别讨厌这个现象。商业街区的墙体上、老旧弃管的小区楼道里、居民家的门上、电线杆上……都会看到一层又一层的野广告。房屋租售、开锁、疏通下水道等供求信息都算好的,有一些野广告上面赫然写着‘制作各种证章、私家侦探、包小姐、医保卡套现’……五花八门的野广告。这些信息一看就知道是违法的,真理解不了那些人胆子怎么就那么大,还明目张胆地张贴到外面。我家附近的楼体上、楼道里只要有这样的野广告,只要我看到,我必须动手给撕下去,不然会很不舒服。我个人认为如果张贴野广告的商家能通过正当渠道做广告宣传,不法商家能认识到那些都是违法的勾当而不去做,咱们辽源市民也都能做这些野广告的反对者和监督者,这类违法野广告将会越来越少、不复存在。在长春,就很少有这样的野广告乱张贴的现象,因为长春的多数住宅小区和商业街区附近,都会设有一个专门可以张贴供求信息的信息栏,大家都将各自所需的信息张贴到统一的信息栏内,各取所需,既不损害城市形象也能满足市民需求。我建议咱们辽源也多建些那样的信息栏,你文明了,我文明了,大家就都文明了。好习惯应该从源头做起,这毕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和脸面呀!”
化妆品店店主小雪:有理解有反对
市民小雪是一家化妆品店的店主。对于我市的一些乱张贴野广告现象,小雪说出了她对此现象的看法。小雪说:“对于这个乱贴野广告的现象要从几个方面去想。如果是正当合法的供求信息多少还能理解点儿,像一些房屋租售信息,如果不贴到外面是真卖不出去、租不出去啊。这样的乱贴野广告,确实影响咱们辽源的城市形象,但我市的公共广告信息栏少之又少,市民有一些供求信息,有时候是不得不张贴到自己认为‘显眼’的地方。年轻人多数会使用电脑,有的还能选择到门户网站或供求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但是像一些中老年人,会使用电脑的都寥寥无几,就更别提到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了。为了将自己的店铺转让或是房屋租售,就只能选择印制广告张贴到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实话实说,曾经我的一个店铺要转让,我也印制了一些转让广告,贴到了外面。话说回来,如果我市每个区域都能有一定数量且固定的信息栏,我肯定不会花钱印制那种野广告到处张贴的。如果是那些违法的勾当,非法高利贷、非法办假证章、甚至是那些色情交易等违法广告,相关部门应该将他们绳之于法,我希望我市的相关部门能下大力度去遏制和查处。因为那些非法广告既影响我们的城市形象,又会使很多意识浅薄的人上当受骗。有时我也能看到咱们的相关部门派人出来大力清理,可是前边清理没几天,后边马上就又会有一批‘字迹未干’的新广告贴之于上。我希望咱们市的相关部门可以设立适当的信息栏供广大市民发布和阅览供求信息,那些非法交易的广告宣传能得到应有的管制和惩罚。”
根治城市“牛皮癣” 还需“全民皆兵”
本报记者 季式学
野广告内容五花八门,有办假证的、有“快速贷款”的、还有公务员培训的……这些小广告遍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俨然成了城市中的“牛皮癣”。
面对令人心烦、眼烦的小广告,许多市民说出了他们的看法。家住安居小区的王洋一边指着墙上的野广告,一边气愤地说:“临街的两个楼,前段时间刚刚做的‘暖房子’工程,将之前的野广告彻底消灭,可一夜之间,野广告又死灰复燃,这不消停的野广告真是太气人了。”
“我们一有时间就会用抹布沾水、用小铲子清理墙壁上的野广告。可总是前一天清理,过不久又能看到野广告,甚至变本加厉改用喷漆,让我们束手无策。真是清理赶不上贴得快,人家三五秒贴一个,咱得花费十几分钟才能清理干净。”我市某小区的保洁员王星华无奈地说。
除城市执法部门的管理之外,每个市民更有责任维护身边的环境,提高自身素养,作为城市的一份子,更要拿出一份责任,坚决打击野广告,只有人人监督、人人举报、人人制止,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野广告,我们的城市环境才会更美好。
“野广告”太刺眼,您的“涂鸦”几时休?
本报记者 赵 强
日前,记者在东方广场附近,看到路边的电线杆上,贴上了一些诸如“旅店出兑”、“办证”、“招工”的“野广告”。记者随后又来到步行街百乐商场附近,发现那里竖立的电线杆也无一幸免地被贴上野广告。一名环卫工人介绍说,野广告贴在电线杆上都“司空见惯”了,你再去公交车站周围看看,去小区的楼道里走走……只要有空白的地方,指定有野广告的影子, 甚至自家楼门上都会有各种野广告的身影。诚然,环卫工人每当看到野广告总会细致地清理一番,但是很难做到彻底清除,因为这野广告总死灰复燃,有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感觉。环卫工人今天费力地清洗完,明天这野广告又一次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劲头儿真叫一个“越挫越勇”!
记者在这里想问一下对那些打“游击战”贴野广告的“卫士”们:您的“涂鸦”几时休?野广告贴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实在不雅,既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卫生,又给本就辛苦的环卫工人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劳作。
根治城市“牛皮癣”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王 超
城市“牛皮癣”让我们美丽家乡俊俏的脸上,长满斑斑点点的“皮肤病”。使大街小巷的墙体、楼体以及老旧弃管小区的居民家门上都伤痕累累。这些野广告大多是非法广告,不仅让城市形象受损,更让百姓苦不堪言,也让相关部门、单位忧心忡忡。在我市各种野广告的非法张贴和乱涂乱写现象屡禁不止。不法分子更是以假学历、假证明招摇撞骗,用各种假证章干着危害社会的罪恶勾当。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的市容、市貌,也危害着社会的正常秩序,根治城市“牛皮癣”刻不容缓。
一些市民为了发布个正常供求信息,不得不花钱印制一些小广告,费时费力地张贴到大街小巷,以便让更多人看到。如果我们的城市能在各公共场所及居民小区专门设立一些公共信息栏,如果我市能多有几家正规的、专业的中介公司,相信我们的市民会选择既文明又方便的方式获取各自的供、求所需;如果我们的城市中,无论新、老小区,都能有正规物业公司进行规范化管理,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小区单元门更是不能轻易进出的话,相信粘贴野广告的人自然就不能成功粘贴了。如果相关管理部门能严格要求当地印刷品制作公司以及街头打字复印店不允许他们印制各类可张贴的野广告内容,相信没有了制作的地方,想乱粘贴野广告的人还能拿什么来粘贴呢?
至于,街头制售假证章违法活动禁而不止,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有求才有供,假证件成本低,利润大。做一个假证件最低能卖100多元,成本不超过5元。刻一枚假章成本不会超过20元,可以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有些人不惜挺而走险。?以涂写野广告为生的人,多半是没有正当职业、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就算象征性地罚款,也未必能拿得出来。现场教育,只能是说教,那些人多半会“这耳听那耳冒”。想根治城市“牛皮癣”现象,想整治制假、造假不法分子,“擒贼先擒王”只有揪出这些违法野广告真正的后台老板。通信部门,在销售电话号码时,应全面实行实名制,就算有人挺而走险利用非法制假售假,相关执法部门也会很容易地通过实名注册的电话号码,抓获相关不法分子。对违法制售假证活动要标本兼治,除对随意张贴、涂写制售假证的非法小广告,包括联系电话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罚款,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外,还要建立职权专一、责权结合的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多龙治水”的局面,由专门部门跟踪到底,依法严肃处理;同时,要建立举报机制,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从源头上治理经济领域和其它领域的腐败现象;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等。?希望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标本兼治、形成合力,坚决根除这一社会公害。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 超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