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返家乡 奋斗正当时
一群怀揣着热情与梦想的大学生纷纷踏上归途,他们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暑假里,他们选择以社会实践的方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自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共青团辽源市委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总体目标,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广大返乡学子投身基层建设,擦亮“返家乡”社会实践品牌,为辽源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智慧活力。
今年夏季,“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辽源团市委通过广泛宣传、重点征集、精准对接等方式,向全市89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募集实践岗位276个,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多样的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创青春”系统发布岗位信息,综合岗位要求、个人意愿、专业特长、家庭住址等因素,将158名大学生科学合理分配至各个岗位,有效激发出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向返乡学生全面展现辽源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风采,辽源团市委积极整合党政机关及企事业资源,利用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等优势,精心筹备出一系列的参观学习活动,旨在引领“返家乡”大学生深入探索并亲身体验家乡各领域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动中,返乡大学生们深入市博物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親相见袜业工厂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悦动辽源欢乐荟、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辽河源安北村、安石镇朝阳村等地进行参观,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民俗、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实地感受辽源“顶流”文旅项目,通过拍照打卡等方式宣传家乡。
大学生李欣蔚激动地说:“在外学习时,同学每每赞扬辽源,我都倍感自豪。在新闻上看到有关家乡的报道,都为之振奋和欢欣,感叹家乡发展的迅速,感慨家乡发展的成果。在毕业后我也希望能回到家乡就业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我绵薄的力量。”
每天8点半,曹新铭都会准时到达东辽县教育局,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局团委活动当中。
曹新铭,延边大学共青团员,担任校历史学会会员,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师范生作用,除完成实践岗位的工作外,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并自命题开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调研,在社会层面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观念,同时为社会安定和谐贡献力量。
曹新铭表示,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真切感受到了各级团委及相关单位对活动的重视与支持。自己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锻炼本领,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回报祖国、建设家乡的好青年,为家乡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一名物理系师范类学生,詹雯月的志向是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物理老师。
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詹雯月主要任务是定期致电应届毕业生。在电话沟通中,她友好礼貌地自我介绍并表明致电目的,询问毕业生工作状态,包括是否已就业、就业单位名称与地点、未就业原因及求职意向等,仔细核对个人信息,确保准确完整,还向毕业生介绍本地就业政策和相关服务。
詹雯月表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参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親相见袜业工厂店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历史文化,更加热爱家乡的同时,也意识到传承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她说:“这个暑期,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从家乡的受益者转变为建设者,倍感自豪,并表示将持续为家乡繁荣贡献力量”。
目前,詹雯月正在积极关注家乡学校招聘信息,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争取成为正式物理教师。同时也考虑考特岗教师,扎根家乡基层,助力教育均衡,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王钧茹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要负责东丰县团县委的材料整理、电话接听、信息统计、接发通知以及撰写实践信息等工作,同时协助团委对招募的70余名大学生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在四川农业大学担任学校招就处工作、学校文娱部工作以及宣传委员的王钧菇对自己参加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总结。她表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机遇。尤其是在参与东阿阿胶—东丰县战略合作签约大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细致和耐心的重要性,掌握了许多实用办公技能,在提升自身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会了在各种应急情况中解决困难。
王钧菇表示,对于毕业后回乡发展,自己充满期待。家乡有熟悉的一切,她愿与家乡共同成长变化。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重视,家乡越来越好,相信自己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家乡贡献力量。
王怡睿对家乡辽源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见证了近年来辽源市的飞速发展。如今,辽源的发展有目共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让家乡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日益凸显。为像王怡睿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长春财经学院学生会担任社会实践部志愿者的王怡睿,积极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她在实践服务的龙山区新兴街道负责新媒体宣传工作。每天都会提前到岗,从浏览前一天的公众号动态开启新的一天实践之旅。
学习公众号排版并辅助工作人员宣发街道社区工作动态,及时回复街道公众号私信及留言等工作,做到了街道及所辖的三个社区动态新闻按时上传。
王怡睿表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提升,更是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自长春人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王俞鑫,在东辽县人民检察院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在东辽县人民检察院的实践中,王俞鑫主要负责整理卷宗,协助部门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她看来,这是一次无比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对法律的庄严与神圣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王俞鑫表示,实习前,自己对检察工作的想象停留在影视剧中的高光时刻,以为是角色扮演般的体验。然而,真正投入实习后,她在这片基层的沃土中深深扎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果实。更是深刻体会到检察官不仅是冷静的公诉人、正义的化身,还是耐心倾听的引导者和细心钻研的学者。
借助共青团东辽县委提供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王俞鑫更加明确了自己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她表示,不会忘记是家乡提供的平台帮助了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进行实践锻炼。她希望在学成归来的那一天,结合个人爱好与专业所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家乡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长师学子隋鸿冰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在东辽县法院立案庭实习,主要负责文件复印、传递;耐心接打电话,认真做好记录。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隋鸿冰,在校就担任过多次活动策划员、班级文艺委员及校舞蹈社团骨干团员。在法院立案庭的实践过程中,她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立案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鸿冰表示,通过实践让她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为家乡做一些小小的贡献。毕业后,希望回到家乡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在特教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家乡的“星星的孩子”插上翅膀,永远做这颗“星”的守护者。
制作推文、打印整理资料……天津体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郝璎绮,在“返家乡”实践活动中,每天都会按时到岗,积极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在学校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务的郝璎绮,已经参加了三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她而言,这不只是大学生涯的归乡之旅,更是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
郝璎绮表示,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看到家乡变化,亲身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对于回乡发展,她有三方面规划,即基于专业成为特教教师,或是考公务员服务人民,或是根据家乡袜业产业发展做相关工作。郝璎绮说:“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将尽力回馈、服务家乡”。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杨子,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东丰县大阳镇从事政务辅助工作。每天都会8时30分前到岗,主要承担PPT制作、excel编辑以及文档整理等工作。
现任班长以及乐群校区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的杨子,在学生会秘书处工作。她擅长组织各项活动,具备策划编辑、下发信息、编写新闻报道、图片拍摄和视频剪辑等多项技能,还能熟练操作PPT、Excel和Word文档。
杨子认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能丰富大学生业余课外生活,让大家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在接触社会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成为连接校园和社会的纽带。今年,是杨子第二次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摸索,杨子的业务能力从懵懂到相对独立熟练地完成各项工作,技术、心态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杨子表示,毕业后要回家乡发展,在农业、文旅、新媒体等领域为家乡引入新思维,用自身所长助力家乡繁荣发展。
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长春工业大学学子杨思豪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每天8点半,杨思豪都会准时到岗,认真负责地协助工作人员引导群众办理业务,耐心解答常见问题,仔细整理相关资料档案。杨思豪说:“我所在的工农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这个窗口,连接着政府与群众,是解决民生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曾是学校学生助理团学风管理组成员的杨思豪,在工作中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在城乡居保窗口开启了人生中新的实践之旅。
杨思豪表示,未来,希望能够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便民服务领域,还是其他方面,他都愿意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布置会议现场、参与大型项目举办工作……吉林大学学子宋家名表示,在参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一天都很充实,都能学习到新的政务知识,为提升自身服务家乡能力汲取力量。
宋家名,做为东丰县政府办秘书科一名“临时工”,每天都会准时到办公地点。他在所负责的政府办公用电话管理工作岗位上,做到了零失误,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及时传达。同时,宋家名还协助撰写会议通知,做好会前传达工作。在今年东阿阿胶—东丰县战略合作签约大会上,他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活动期间参与到大小会场及各项活动场馆的布置工作中。
宋家名说:“真正的工作岗位才是练就人才能力的高地。这个假期的经历,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机会非常宝贵,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鹰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
青春返家乡 奋斗正当时
自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共青团辽源市委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总体目标,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广大返乡学子投身基层建设,擦亮“返家乡”社会实践品牌,为辽源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智慧活力。
今年夏季,“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辽源团市委通过广泛宣传、重点征集、精准对接等方式,向全市89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募集实践岗位276个,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多样的施展才华、展示能力的平台。
通过微信公众号、“创青春”系统发布岗位信息,综合岗位要求、个人意愿、专业特长、家庭住址等因素,将158名大学生科学合理分配至各个岗位,有效激发出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向返乡学生全面展现辽源市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风采,辽源团市委积极整合党政机关及企事业资源,利用文化旅游、科学发展、经济建设等优势,精心筹备出一系列的参观学习活动,旨在引领“返家乡”大学生深入探索并亲身体验家乡各领域情况,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动中,返乡大学生们深入市博物馆、市城市规划展览馆、親相见袜业工厂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悦动辽源欢乐荟、超级one篮球主题公园、辽河源安北村、安石镇朝阳村等地进行参观,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民俗、发展现状和规划远景,实地感受辽源“顶流”文旅项目,通过拍照打卡等方式宣传家乡。
大学生李欣蔚激动地说:“在外学习时,同学每每赞扬辽源,我都倍感自豪。在新闻上看到有关家乡的报道,都为之振奋和欢欣,感叹家乡发展的迅速,感慨家乡发展的成果。在毕业后我也希望能回到家乡就业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我绵薄的力量。”
延大学子曹新铭:展青春担当
每天8点半,曹新铭都会准时到达东辽县教育局,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局团委活动当中。
曹新铭,延边大学共青团员,担任校历史学会会员,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师范生作用,除完成实践岗位的工作外,利用专业知识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并自命题开展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调研,在社会层面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观念,同时为社会安定和谐贡献力量。
曹新铭表示,通过返家乡实践活动,真切感受到了各级团委及相关单位对活动的重视与支持。自己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锻炼本领,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回报祖国、建设家乡的好青年,为家乡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通化师范学院学子詹雯月:志为家乡育桃李
作为一名物理系师范类学生,詹雯月的志向是毕业后回到家乡当一名物理老师。
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詹雯月主要任务是定期致电应届毕业生。在电话沟通中,她友好礼貌地自我介绍并表明致电目的,询问毕业生工作状态,包括是否已就业、就业单位名称与地点、未就业原因及求职意向等,仔细核对个人信息,确保准确完整,还向毕业生介绍本地就业政策和相关服务。
詹雯月表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参观博物馆、城市规划展览馆、親相见袜业工厂店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历史文化,更加热爱家乡的同时,也意识到传承弘扬家乡文化的重要性。她说:“这个暑期,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从家乡的受益者转变为建设者,倍感自豪,并表示将持续为家乡繁荣贡献力量”。
目前,詹雯月正在积极关注家乡学校招聘信息,包括公立和私立学校,准备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争取成为正式物理教师。同时也考虑考特岗教师,扎根家乡基层,助力教育均衡,为家乡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川农学子王钧茹: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王钧茹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主要负责东丰县团县委的材料整理、电话接听、信息统计、接发通知以及撰写实践信息等工作,同时协助团委对招募的70余名大学生进行管理,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在四川农业大学担任学校招就处工作、学校文娱部工作以及宣传委员的王钧菇对自己参加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总结。她表示,参加“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难得机遇。尤其是在参与东阿阿胶—东丰县战略合作签约大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细致和耐心的重要性,掌握了许多实用办公技能,在提升自身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会了在各种应急情况中解决困难。
王钧菇表示,对于毕业后回乡发展,自己充满期待。家乡有熟悉的一切,她愿与家乡共同成长变化。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重视,家乡越来越好,相信自己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家乡贡献力量。
长春财经学院学子王怡睿:在返乡中筑梦新征程
王怡睿对家乡辽源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她,见证了近年来辽源市的飞速发展。如今,辽源的发展有目共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是让家乡的发展机遇和潜力日益凸显。为像王怡睿这样的年轻人回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长春财经学院学生会担任社会实践部志愿者的王怡睿,积极投身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她在实践服务的龙山区新兴街道负责新媒体宣传工作。每天都会提前到岗,从浏览前一天的公众号动态开启新的一天实践之旅。
学习公众号排版并辅助工作人员宣发街道社区工作动态,及时回复街道公众号私信及留言等工作,做到了街道及所辖的三个社区动态新闻按时上传。
王怡睿表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提升,更是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回乡参与家乡建设做好充分准备。
长春人文学院王俞鑫的检察实习之旅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自长春人文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王俞鑫,在东辽县人民检察院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在东辽县人民检察院的实践中,王俞鑫主要负责整理卷宗,协助部门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她看来,这是一次无比宝贵的学习机会,让她对法律的庄严与神圣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王俞鑫表示,实习前,自己对检察工作的想象停留在影视剧中的高光时刻,以为是角色扮演般的体验。然而,真正投入实习后,她在这片基层的沃土中深深扎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果实。更是深刻体会到检察官不仅是冷静的公诉人、正义的化身,还是耐心倾听的引导者和细心钻研的学者。
借助共青团东辽县委提供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平台,王俞鑫更加明确了自己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她表示,不会忘记是家乡提供的平台帮助了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青年进行实践锻炼。她希望在学成归来的那一天,结合个人爱好与专业所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家乡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长师学子隋鸿冰:展青春风采
长师学子隋鸿冰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在东辽县法院立案庭实习,主要负责文件复印、传递;耐心接打电话,认真做好记录。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隋鸿冰,在校就担任过多次活动策划员、班级文艺委员及校舞蹈社团骨干团员。在法院立案庭的实践过程中,她进一步学习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立案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
隋鸿冰表示,通过实践让她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就应该尽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为家乡做一些小小的贡献。毕业后,希望回到家乡特殊教育学校工作,在特教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家乡的“星星的孩子”插上翅膀,永远做这颗“星”的守护者。
天津体育学院学子郝璎绮:收获满满
制作推文、打印整理资料……天津体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郝璎绮,在“返家乡”实践活动中,每天都会按时到岗,积极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
在学校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红十字会副会长等职务的郝璎绮,已经参加了三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她而言,这不只是大学生涯的归乡之旅,更是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
郝璎绮表示,通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看到家乡变化,亲身见证了家乡的发展。对于回乡发展,她有三方面规划,即基于专业成为特教教师,或是考公务员服务人民,或是根据家乡袜业产业发展做相关工作。郝璎绮说:“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将尽力回馈、服务家乡”。
长师学子杨子:立志从政为家乡
长春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杨子,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东丰县大阳镇从事政务辅助工作。每天都会8时30分前到岗,主要承担PPT制作、excel编辑以及文档整理等工作。
现任班长以及乐群校区经济管理学院负责人的杨子,在学生会秘书处工作。她擅长组织各项活动,具备策划编辑、下发信息、编写新闻报道、图片拍摄和视频剪辑等多项技能,还能熟练操作PPT、Excel和Word文档。
杨子认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能丰富大学生业余课外生活,让大家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在接触社会中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成为连接校园和社会的纽带。今年,是杨子第二次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断摸索,杨子的业务能力从懵懂到相对独立熟练地完成各项工作,技术、心态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杨子表示,毕业后要回家乡发展,在农业、文旅、新媒体等领域为家乡引入新思维,用自身所长助力家乡繁荣发展。
长春工业大学学子杨思豪:深入基层,贡献青春力量
在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长春工业大学学子杨思豪积极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每天8点半,杨思豪都会准时到岗,认真负责地协助工作人员引导群众办理业务,耐心解答常见问题,仔细整理相关资料档案。杨思豪说:“我所在的工农乡政府便民服务中心这个窗口,连接着政府与群众,是解决民生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曾是学校学生助理团学风管理组成员的杨思豪,在工作中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在城乡居保窗口开启了人生中新的实践之旅。
杨思豪表示,未来,希望能够继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是在便民服务领域,还是其他方面,他都愿意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
吉林大学学子宋家名: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布置会议现场、参与大型项目举办工作……吉林大学学子宋家名表示,在参与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一天都很充实,都能学习到新的政务知识,为提升自身服务家乡能力汲取力量。
宋家名,做为东丰县政府办秘书科一名“临时工”,每天都会准时到办公地点。他在所负责的政府办公用电话管理工作岗位上,做到了零失误,确保了各类信息的及时传达。同时,宋家名还协助撰写会议通知,做好会前传达工作。在今年东阿阿胶—东丰县战略合作签约大会上,他还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活动期间参与到大小会场及各项活动场馆的布置工作中。
宋家名说:“真正的工作岗位才是练就人才能力的高地。这个假期的经历,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信仰,也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这种机会非常宝贵,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鹰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