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

警钟长鸣  牢记使命
扎实推进新时代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国防准备


奋力推进新时代  国防动员高质量转型发展


    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国防动员既是党的强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支撑。各级必须充分认清加快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出的新要求,锚定一流积极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构建契合强军目标、顺应体制改革、整体向战重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格局,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贡献力量、提供支撑。
    坚持政治引领,牢牢把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正确方向。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习主席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化政治引领,把正建设方向。要强化理论武装。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强军思想,跟进学习习主席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抓好“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深扎坚定维护核心、坚决听从指挥的思想根子,不断汇聚转型发展的意志力量。要强化政治能力。旗帜鲜明讲政治,越是形势复杂、矛盾突出,越要站在政治高度考虑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自觉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纪律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正风肃纪、铁腕反腐,政治生态持续好转,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抓住“关键少数”,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用新生态、好作风保障国防动员高质量转型发展。
    聚焦备战打仗,始终扭住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根本指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国防动员因战而生、为战而建,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是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始终以备战打仗为重心统筹全面建设,刻不容缓推进军事斗争国防动员准备。要坚持真打实备。军队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备战打仗、唯一价值是能打胜仗。国防动员系统要自觉贯彻落实“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的要求,始终牢记备战打仗的核心职能,坚决立起真备真用的鲜明导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精力都不“分神”、工作都不“散光”,时刻聚焦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随时做好备战打仗各项准备。要突出实战实训。紧紧围绕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练指挥协同、练机动转进、练应急处置、练潜力动员,尤其要紧贴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紧盯现代作战样式,加强对典型动员场景的研判研练,开发运用无人化、智能化等援战保战的新样式,创新探索高端潜力、新型力量参战支前的新战法,使国防动员准备真正实起来、遂行任务能力真正强起来。要纠治和平积弊。国防动员是备战打仗的基石,尤其在“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等宏伟蓝图中,国防动员使命任务艰巨繁重。要树牢“今夜战争打响”的危机意识,破除“后备无用”的消极思想,牢固确立备战打仗中心地位,以“真打仗、真准备”的心态、“真能用、真顶用”的标准、“真征储、真到位”的要求,扎实做好应战援战保战各项工作。
    突出体系支撑,全面夯实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建设基础。着眼建设体系健全、支援有力、行动迅速的打仗型国防动员,统筹推进理论、能力、力量、指挥、保障等诸要素体系化建设、一体化运用。要打造主题向战的理论体系。紧扣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强化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理论先导,围绕“向哪转”、“转什么”、“怎么转”的问题,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防动员概念内涵、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制定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建设标准,编制长远规划和远景纲要,助推和引领国防动员高质量转型发展。要打造全域善战的能力体系。基于目标任务设计能力需求,找准动员能力长短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区分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地域能力建立全社会基础动员指标、各行业专业动员指标、不同地区特色动员指标,使国防动员更具现代化、实战化。要打造随时能战的力量体系。围绕能力需求规划动员力量建设布局,全面深化后备力量建设,突出发展新质力量,优化应急分队编成,加强装备器材配备,因地制宜规范训练备勤,形成“每区有特色、各地有强项”的动员格局,确保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打造高效谋战的指挥体系。理顺党、政、军内在关系,明确军地双方指挥权责,灵活军地联合指挥编组,部署军地通联保底手段,实现“指挥链”与“动员链”有机衔接、“需求侧”与“供给侧”同向发力,确保指挥链全域全时贯通。要打造持久援战的保障体系。紧盯军兵种部队战建备、后备力量编训用、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征管保等需求,充分依托辖区社会潜力资源,着重构建专业化的作战保障、集约化的综合保障、规范化的训练保障格局。
    注重创新驱动,紧紧抓住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重点。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的关键在创新,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支撑也在创新。要创新思维理念,强化改革重塑的先导作用。首先要解决观念的转变、创新的突围,切实从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上求突破;借助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坚持边学边干边清理,紧跟一项项具体工作把那些陈旧观念、惯性套路、路径依赖、狭隘思维彻底铲除,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让新时代要求在头脑中真正立起来、让新发展理念在思维中真正活起来。要创新政策制度,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围绕构建国防动员军地高效协调链路,体系编制国家层面上位法,全面规范各级各类机构国防动员权责,健全社会资源“民参军”措施机制,依法把备战打仗要求贯彻到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各领域全过程。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力资源的带动作用。结合国防动员体制重塑、军地职能定位重构的实际,突出军地指挥人才、专业人才、骨干人才、特长人才等“四类人才”的培养,明确军地双方培养渠道,规划职业成长交流路径,大力锻造与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要创新科技运用手段,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按照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要求,加快指挥信息、战备值班、领导管理、机关办公等系统部署运用,加强军事需求库、特色潜力库、动员法规库等“三库”配套建设,以技术装备化、技术武器化、技术实战化支撑国防动员高质量转型发展。
    ——转载自《中国军网》




构建打仗型国防动员新格局


    国防动员作为支撑打赢的强大后盾,始终为战而存、为战而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这要求军地各级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完善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着力构建打仗型国防动员新格局。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桥梁,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防动员建设的成效,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事关未来战争胜负。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就是威慑力,高效的国防动员实力就是战斗力。国防动员建设一头连着军队,一头连着地方,人力、物力和科技等资源主要在地方。实践中,我们只有发挥党管武装的政治优势,坚持把国防动员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强整体设计和统筹谋划,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组织体系、规范工作运行,才能推动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
    当今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战场上的对抗不仅是军事体系间的较量,而且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部队战斗力生成更加依托军民两种力量、两种技术、两种资源之间的转化和结合。这要求军地各级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统筹协调各领域战略资源、战略力量,塑造衔接军地、贯通平战的整体优势,构建打仗型国防动员新格局,努力把国家战略能力高质量高效能地转化为打赢能力。
    坚持平时准备和战时动员有机结合。现代战争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提高保障打赢能力,必须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要加强国防动员潜力资源建设,积极做好边防、海防、空防和其他重大安全领域的管理和防卫工作。加强军地联合指挥体系建设和训练演练,统筹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拥军支前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健全平战转换机制,推动指挥体系平战一体构建、动员准备平战一体促进、行动能力平战一体提升,打造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运转畅通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增强组织动员力、快速反应力和综合保障力。
    坚持提升新兴领域国防动员能力。新兴领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活动范围拓展而出现的新型战略空间和关键技术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捍卫国家安全的关键战场。提升新兴领域国防动员能力,应该按照体系作战需求,以高效援战保战为牵引,通过思维前瞻化、体系融合化、体制顺畅化、建用模块化、战备常态化等方法,促进国防动员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转载自《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二、历史简介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三、国防知识


    1、《国防法》第七条规定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是什么?
    答: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2、《国防法》第二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什么?
    答: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兵役分为哪两部分?
    答:现役和预备役。
    4、我国国防动员的方针是什么?
    答:国防动员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四、国防论坛


提升新兴领域国防动员能力


    强大高效的国防动员能力是赢得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当前,新兴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捍卫国家安全的关键战场。提升新兴领域国防动员能力,应该按照体系作战需求,以高效援战保战为牵引,通过思维前瞻化、体系融合化、体制顺畅化、建用模块化、战备常态化等方法,将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支前保障能力进行有机融合,提高新兴领域高效、顺畅、精确、系统的一体化国防动员能力。
    更新观念理念,主动培育思维力。深刻把握未来战争发展大势,聚焦新兴领域主动学习、研究和探索,将新兴领域国防动员新理念、新方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军区系统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军地各级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计划。聚焦新兴领域积极探索优化国防动员理论研究方法,主动更新头脑、转变观念、升级思维,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学习宣传,进一步强化国防动员法治化、新质化、精准化发展意识,培树新观念新理念,厚实科技认知力、创新力和运用力,促进生产力和战斗力同步提升。
    优化体系布局,高效转化生产力。针对新兴领域产业链条多域联通、产业联动的特点,加强顶层产业动员整体设计谋划,转变传统属地动员、概略动员模式,让新兴领域国防动员融入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国防体系与社会生产体系的一体化统筹建设,在专利使用、标准制定、产品设计、产能布局等方面打破行业壁垒和区域限制,形成相互开放、互联互融的动员链、供应链,构建广域布势、科技赋能的国防动员体系布局。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企业广泛参与等方式,促进高新人才和技术成果有机整合并向战转化,推动国防动员向多域、聚优、精敏转型,形成新域动员生态,把新质生产力有效转化为新质战斗力。
    完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支援力。在搞好顶层设计、统筹新兴领域国防动员各方关系的基础上,强化行业领域主管部门职能,推动新兴领域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由“以任务为中心式”向“以程序为中心式”转变,贯通新兴产业动员“链条”,推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各类资源有效转化运用。遵循体系支援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按照有利于培育新兴领域动员潜力的要求,调整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一体动员保障机制;按照有利于新兴领域能力转化为体系作战支援实力的要求,建立动员指挥关系,完善社会动员管理体制,让市场在新兴领域支援力生成和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建用模式,加快提升战斗力。深刻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趋势,遵循联合作战的制胜机理,积极推动国防动员力量向新兴领域拓展、向新质力量聚焦,推进国防动员力量编建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坚持应建尽建,精准评估新兴领域为战参战价值,把未来作战需要的新域新质潜力资源尽可能编入国防动员力量。坚持一体建用,在属地编组、本地运用基础上,创新跨域编建、模块组合、统筹使用的方法路子,既要编建新型人才,更要成套预征预储新质装备,实现聚优精准建用。
    强化战备状态,着力锤炼行动力。精准对接部队需求,坚持数字化运用,整合云端网络、聚合数据算力,探索建立基于“动员云”的一体化、分布式动员平台,系统集成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成果资源库,构建上下贯通各层级、横向联通各领域的国防动员指挥信息系统。优化新质力量训练手段,把“依岗训、对口训、挂钩训”作为基本组训方式,探索新型训考办法,大力推进练兵方式向网络化、仿真化转型,深研新质战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力量遂行任务能力。
    ——转载自《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市国动办组织开展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市国动办开展年度训练工作。

市国动办组织开展安全检查。

市国动办参加吉林省“铸盾吉林-2023”城市人民防空演练。

市国动办深入开展“五放”“五化”三抓一服务工作。

市国动办荣获首届辽源气排球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