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兴趣搭子,“青年夜校”充电忙

寻找兴趣搭子,“青年夜校”充电忙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吴培民


    热身活动、振臂挥拍、接发球练习……近日,一系列专业羽毛球训练在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内上演着。这是辽源市青年夜校羽毛球体验课邀请到的国家二级裁判员、国家羽毛球初级教练员王化一在为青年学生授课。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共同沉浸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运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今年以来,共青团辽源市委以强化青年思想引领为出发点,以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打造服务青年品牌。制定“1+3+N”服务模式,从“摸清需求、设置课程、日常管理”三个维度横向发力,探索打造“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特色项目,推动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市青年夜校共开设文化艺术、健康运动、技能提升、非遗传承等27门158节课程,先后吸引上万名青年参与,成为青年打卡的新地标,点亮了辽源青年的“夜间模式”。
    为了让课程更“入味”,团市委采取体验课、主题课、系列课等方式,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开设瑜伽、摄影、烘焙、非遗面塑、中医养生等课程。课程采取“体验课免费、系列课程低价收费”的模式,社会化构建夜校课程教师资源库。同时,线上线下联动,通过线上发布课程海报吸引青年、线下组织活动深化交流,将服务功能融合,吸纳学员加入志愿服务队。充分考虑差异化,为不同领域青年提供多元化服务,打造硕博专场,累计服务硕博青年600余人。
    团市委将继续推出更多青年喜爱的夜校课程,为辽源青年搭建学习、交友和解压平台,让更多青年走进夜校,找到“兴趣搭子”,持续“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