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晒晒”你身边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不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高宗旨,更是鞭策党政机关干部、基层服务人员的工作准绳。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各机关单位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扎根基层,听民意、办实事、惠民生,努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可否认的是,党的群众路线“走”得成功与否、“落”得到位与否,最终的考核官和检验官还是人民群众。对于“走过场”、 摆“花架子”的形式主义,百姓必定会批评、指责与不满;对于实打实地为百姓谋福利、创便利,百姓自然会拍手叫好,连连点“赞”。那么,一起来晒一晒你身边的“群众路线”,听一听群众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一张小卡带给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本报记者  汪 琳
    “滴——老年卡。”21路公交车上,一位72岁的老者手持一张小卡轻轻一刷后,便坐到了座位上。这位名叫张慧娟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张卡我都用快一年了。去年‘惠民一卡通’刚发放的时候,孩子就帮我办了,而且还是免费办理的。我们老年人平时坐车只要按次数划就行,这一年下来省了不少钱,也省了不少事儿。”
    车上,手持这种卡的人不在少数。准备去上班的郑莹莹将自己的市民卡拿给记者看。她说:“我们年轻人办的是市民卡,只要定期往里面存些钱,乘坐公交车时就不用总得想着揣零钱,既容易忘也容易丢。除了坐车方便外,平时我也常用这张卡在家附近交个电费、水费什么的,这张小卡让我少‘跑’了不少‘冤枉道’。”郑莹莹一边说着一边将市民卡的背面翻过来,指着右下角的二维码接着说:“听说只有咱们市的‘惠民一卡通’上有这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到,可以凭卡去消费的商场、店铺、影院等,还有折扣优惠,确实挺方便的。我们也真实地感受到了政府给咱老百姓带来的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群众路线’。”
    据了解,我市“惠民一卡通”是集城市公共交通、公共事业收费、金融消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多种缴费和消费功能于一体的市民卡,于去年6月正式推行,主要分为惠民卡、老年卡、学生卡、市民卡几种。首批发放对象为全市的老年人、残疾人和革命伤残军人,并逐步面向普通市民及学生发放。截至目前,我市已发卡5万余张。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信息惠民、服务民生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惠民实事的工作重点之一,以节约百姓生活成本、完善便民服务质量为工作目标,不断扩大市民卡的应用领域和辐射范围,努力实现城区户籍人口全覆盖。辽源市智慧城市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刘翠介绍说:“目前,我市‘惠民一卡通’可以在全国35个城市互联互通,我市市民可以凭此卡享受到当地市民的同等待遇,乘车、缴费、消费等都很方便。未来,我们还计划将养老、健康医疗等多种功能服务项目加入到这张市民卡中,并建立‘社区百米刷卡圈’,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完自己想办的事儿,让党的群众路线为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并将其扎扎实实地‘落’到百姓的心坎儿里。”

“免费律师”用法“护”民心
本报记者  汪 琳
    曾经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的市民赵志远在面对找工作签合同、买房子过户、物业管理纠纷等问题的时候常常无处求援、不知所措,但自从身边有了“免费律师”之后,他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法律常识和法律条例,现在他办起事儿来心里更有底儿了。“去年我换了份儿工作,当时需要跟公司签合同,但这方面我一窍不通,生怕出了错。后来,无意间看到报纸上说咱们市里开通了一个“968968”法律咨询服务平台,还有法律专家团帮助解答各类问题,我就试着打了这通电话,并将自己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跟专业律师说了,当下他就把关于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知识和注意事项详细地解释给我听,化解了我心中很多疑虑,让我顺利地投入到工作中。”赵志远一边回忆着一边对记者说。
    尝到一回“甜头”的赵志远一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涉法问题时,就会找这位“免费律师”帮忙,并将他介绍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在赵志远看来,当今法治社会中,强化法律意识,知晓如何用法维权、用法“护身”很重要。而知法、懂法、用法不在于一时,更在于长期的知识积累,以免“书到用时方恨少”。对这位“免费律师”十分认同的赵志远说:“政府对咱老百姓多方面的权益维护和法律需求考虑得很周全,现在咱们不用花一毛钱,就能通过这个法律咨询服务平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太受用了。”
    如何不让百姓的法律诉求落空?如何更加及时、到位地为百姓拨开“法律疑云”?我市司法部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推行“968968”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的同时,同步推出了“辽源市法律咨询服务网”。由119名法律咨询服务专家组成的团队,采取多种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通讯方式,每天12个小时不间断地接听、解答、回访市民提出的情况和问题,日均接听咨询量为30余件。截至目前,已解决法律咨询案件5000余件,满意率达100%。
    该法律咨询服务平台的负责人张煜昕说:“我们只是依据百姓的实际情况将自己所了解的法律知识告诉给他们,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化解矛盾和冲突,这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而赵志远却说:“别以为法律咨询服务工作看似简单,可它‘护’的却是咱老百姓的心。”

“城市脉搏”跳动在百姓心间
本报记者  汪 琳
    最近,不少“眼尖”的市民发现,几个月前市区内大部分交通主干道的路面上硬覆盖面积扩大了、“裂缝”被填平了、边石被摆齐了、“坑坑洼洼”的地方也少了,现在市民走在街区的大道上心情畅快多了。“有车一族”的市民侯勇每天上下班、接送孩子都要经过多寿路,以前车多、交通拥堵,驾车时难免因未能及时躲避路上的“坑坑洼洼”而常有颠簸之感。为此,“爱车如命”的侯勇心疼了好一阵子。目前,该路面已完成硬覆盖,道路比以往平整多了。行车驾驶变得一脸轻松的侯勇说:“以前我开车时都得小心翼翼地躲坑、绕坑,尽量避开有石子、沙土的路段。现在政府为咱老百姓把路修平坦、结实了,我再也不用担心车子被颠‘短寿’了,这心里跟修好的路一样,舒坦!”
    交通道路如同城市的脉搏,其跳动的速度决定着百姓出行的便利度和安全指数。如何为百姓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和出行条件,既是考验政府部门行政职能的一道考题,又是检验政府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门测试。在市公用事业局从事路桥修复维护改造工作多年的曹师傅认为,路就是铺给百姓用的,铺路、修路是好是坏还得百姓说的算。“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新兴北路的复工建设,以及八路一桥工程的全面启动。主要针对西宁大路至安宁街、实验高中门前道路、和宁街、康宁大街、东辽县医院双桥至中兴桥道路、辽河大路、新兴北路等路段和桥梁进行维护、改造。我们还将对市民普遍认为过窄的路段、存在危险隐患的桥梁一一记录下来,并予以整修、改造,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同时,也欢迎市民替我们把关、评分。”曹师傅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涉及维修、维护、改造的工程主要包括:人行步道提标升级方砖改理石工程10条街路,人行步道硬覆盖建设项目10条街路,背街、巷路建设改造项目20条街路。另有春季油路整修、街路维修工程30项及12座桥梁(涵洞)维修加固,13座桥梁(涵洞)检测鉴定。截至目前,健康路、长寿街、多寿路的硬覆盖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曹师傅看来,工作苦点儿、累点儿不要紧,关键是群众满意才是“硬道理”。而在市民侯勇眼里,铺设一条通往民心的平坦大道不容易,但咱们政府做到了。侯勇竖起大拇指语气坚定地说:“如果需要打分的话,我绝对会给100分!”

“群众路线”很给力
本报记者  王 超
    33岁的韩阳是我市某商场的箱包导购员。说到当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韩阳表示,作为辽源市民,她觉得很给力。
    韩阳说:“现在全国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咱们辽源开展得很好。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能明显地体会到。党员干部们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做到为民服务。到各政务部门办事儿,服务态度都非常好,微笑服务不说,如果有啥不明白的,都能不厌其烦地给讲解,直到业务办完;到饭店吃饭看不到‘大吃特吃’的‘牛人’了,吃完就算剩了些食物,也都纷纷打包带回家,真正做到了‘光盘’。有一次,我和家人到饭店吃饭,我们5个人按习惯点了6个菜,其实都是‘眼睛大肚子小’,结果吃到最后几乎有两个菜都没怎么动。就在我犹豫是否打包时,旁边桌吃饭的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将剩下的不到一小碗的菜打包带走了。我一下子有了答案,我们剩下的两个菜必须得打包带走。人家剩下那么一点点儿都带走了,咱们普通老百姓还装什么?还有什么理由浪费?我觉得现在咱老百姓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走到哪都被尊重;办什么事情都能有‘路’;到处都是勤俭节约、清廉务实的社会正气。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快人心,党员干部真正把人民放在了心中最高的位置。这不都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后的成果吗?”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