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均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人才的建设和保障,才能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辽源一直坚定不移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培养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乡村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源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工农乡党委书记 王鹏涛
王鹏涛,现任工农乡党委书记。自上任以来,他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建强基层“头雁”队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凝心聚力、提质增效,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锻造过硬的“头雁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村书记学历提升计划,强化“导师帮带制”和“村级后备人才提升计划”,通过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工作热情。坚持从本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本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大力选树在乡村振兴一线实绩突出的乡村干部典型。激活党员“先锋能量”。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分布,严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健全和落实发展对象政治审查制度,严把新发展党员的入口关。今年发展党员15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党员8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共7人,切实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2023年,全乡10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在近两年的农村资源发包专项清理整治中共收回80.76万元。积极探索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大力推广王家村利用扶持资金成立辽源市龙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模式,承包工农乡政府、龙山区中医院等物业服务。截至目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在项目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世贸大良湾雪乡”项目落地达效。聚焦农业产业升级,投资450万元的王家村绿色蔬菜水果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秉承“为民服务”政绩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带头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在岗位建功、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大走访”,带头开展“微心愿”认领,全乡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66项,点亮“微心愿”655个。通过为困难党员发放慰问金、组织志愿者整治环境等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大良村驻村第一书记 许占峰
许占峰,现任大良村驻村第一书记。他到任以来,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带领大良村驻村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以坚强村党组织、办好民生实事、发展集体经济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大良村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强基固本抓创新,党建工作焕活力。驻村工作队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主线,将党建工作清单化,明确任务分工,推动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坚持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逐步从理论学习中领会和掌握农村工作以及乡村振兴有效方法。通过“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思想、悟原理、强本领、促提升。帮助村党支部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表》,定期开展老党员“讲初心”、田间地头恳谈会等党建活动。设立“领办帮办代办服务点”,组建由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领办帮办代办工作专班,为村民提供进村入户、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志愿服务,激励党员有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便民服务解愁盼,全心为民办实事。工作队坚持每月走访一次脱贫户、召开一次研判会,对所有脱贫户“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外出务工及收入支出情况逐人逐户全面摸排、走访、研判,大力宣传防返贫监测、交通补贴、教育、医疗等各项惠农帮扶政策。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开展好帮扶活动,帮助6户村民解决春耕备耕物资、4户脱贫户解决房屋院落改造、3户农户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等实际问题。成立了“大良村义务理发室”“大良村爱心车队”,有效解决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理发难、出行难等问题。
谋划增收新路径,凝心聚力谋发展。大良村有銮驾山、大良水库的“山水相依”,有国家2A级景区顾大山庄和吉林省十大特色消夏美食“顾大烤羊”的资源优势。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探索“村委+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了大良村亲子采摘园,发展特色产业,带动5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利用闲置土地资源,与顾大山庄合作,打造芍药花海旅游景点,年客流量10万人次。尤其是2023年,龙山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一带两谷”乡村旅游规划,成功落位“大良湾雪乡”项目,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后成立大良旅游商贸服务有限公司,专门对接雪乡项目区的保安和保洁等,村集体实现增收15万多元。
让乡村产业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西安区灯塔镇东孟村党总支书记 刘彦斌
刘彦斌,现任东孟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先后获得省级百佳书记、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区级先进生产者、劳模、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深入群众听心声,集思广益解难题。曾经的东孟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软弱涣散村,十九年没发展过1名党员,之前连续3届村书记没有干满届期。刘彦斌上任之初,他与村班子合力做了3件事扭转了“软弱”局面。做事公开透明。坚持“三会一课”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事项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争取村民信任。刘彦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上门找上访户谈心,部分村务事项先与他们沟通后再上会。踏实干净做人。在农忙季节中午,村里会为雇佣的工人提供工作餐,但他和会计、妇联主席都坚持自己解决午餐,刘彦斌的车里总带着饼干,中午饿了就吃饼干喝矿泉水。在他和村“两委”班子的示范带动下,当年东孟村就实现了零上访,摘掉了软弱涣散村帽子。
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农业体系。2022年,刘彦斌与村“两委”班子“趁热打铁”,自筹资金220万元创办东孟大队农业专业合作社,将拆迁后进城居住的村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全村8个组有4个组实现了整组流转,规模也从最初100亩发展到现在的2700亩,种植的农作物涵盖了玉米、水稻、黄豆、谷子、糜子、高粱等。同时,又将村内涝洼地改造成水田,利用村境内的老道山泉水种植泉水稻140亩。在此基础上,注册了“溢香东孟”农产品商标,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培育花苗10万株,2023年,村集体农业总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
拓宽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发展。2022年,带领东孟村着手发展文旅产业,建设小康村民宿,吸引39户商户入驻东孟民宿一条街,其中包括二老?、八铺炕等辽源知名品牌。通过多渠道宣传,充分激发乡村活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业圈,当年东孟村被评为省级重点旅游村、省级美丽休闲村庄。目前,在刘彦斌的谋划下,东孟小康村民宿旅游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拥有四季采摘园、家庭农场、烧烤营地、唐宋河畔水上餐厅、农家饭庄及各种小作坊,平均日接待游客500多人,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真正实现了带动集体增收、带领农民富裕。
党建引领谋振兴 和美乡村入画卷
寿山镇忠诚村党支部书记 李宝生
李宝生,寿山镇忠诚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他以组织振兴破题,从党建引领着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带领干部群众实现了“大美忠诚、幸福忠诚”的完美蜕变。
抓班子强队伍,持续激发组织活力。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从优秀党员和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和村组干部,选出了群众公认、素质过硬的村“两委”班子。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严肃党内生活,严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培养全体党员务实创新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在村级事务管理上严格履行“四议两公开”六步工作法,增加村民参与村务程度,将民主管理落到实处,保证集体利益。坚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决落实“一岗双责”,对业务、发展、廉洁同抓同管。
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开展“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全方位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拆违推线、清脏治乱,因地制宜修建围墙1902延米,拆除“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76座,迁移柴草垛148处。建成党建主题文化广场、村民休闲广场2处,打造绿化景观8处,累计种植各类树木20万多株,硬化产业道路1.5公里,主路安装路灯72盏,屯内安装路灯148盏。同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忠诚村投入资金170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650平方米,集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大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影院、村史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村部,提升服务群众阵地整体水平。在全力开展环境靓村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兴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村文化小广场等人群聚集平台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语、宣传画等内容。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通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文明标准,在全村范围内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新风尚。?
兴产业促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积极探索推广“党建+”模式,打造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引擎,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注册成立“忠诚于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如今建设的小麦、秋白菜、玉米种植基地,为村集体经济挖掘新增量,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为了更好地利用村集体资源、盘活村集体资产、发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造血功能,开展集体资源发包清理专项整治。严格对照“五类问题”,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共排查出问题合同40份,追缴土地使用补偿款和土地承包费共计77万余元,清收回集体土地30亩。同年,根据上级部门对东辽河沿线整体种植结构调整的工作要求,实施旱田改水田工程,并以每亩450元出租,为村委会获利20余万元。2023年,村班子成员又积极谋划建设库容5000立方米的机械冷藏库,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50余万元,年均净利润30余万元,并可新增就业岗位20个。随着村两委班子的真抓实干和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集体面粉加工厂、冷链、农产品销售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下一步,忠诚村将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立足村情、找准路子,为村发展和建设继续开动脑筋,撸起袖子,迎难而上,阔步迈向全面乡村振兴。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西安区灯塔镇镇长 王金波
王金波,先后担任东孟村、西孟村、碾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1月至今担任灯塔镇镇长。在任职期间,他统筹推进灯塔镇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农机、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
做好“规模”文章,激发农业发展新动力。强力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推进旱改水项目共计流转土地3115.786亩发展规模化水稻种植。在东孟、沐雨等10余个村流转土地近1万亩,带动产业发展,促进集体经济。强力推进“三资”清理工作。共收回全镇土地1899.39亩、林地3074亩、塘坝水库392.59亩、其他资源2487.44亩,资金129.45万元,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助力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情况摸底和风险排查工作。共培育37个家庭农场,其中区级以上9个;177个农民合作社,其中区级以上示范社17个。
做好“产业”文章,增强农业发展竞争力,盘活资源,多点开花抓产业。依托“新型农业”“东霖农业”规划碾山现有18栋大棚发展特色种植。采用“互联网+多肉”、自媒体平台等方式宣传售卖,打响碾山多肉、碾山香瓜品牌;依托“八铺炕”“二老?”等知名企业发展灯塔镇东孟村民宿,同时逐渐打响“溢香东孟”五谷杂粮品牌;依托“凤鸣湖”自然景色发展灯塔村凤鸣湖烧烤露营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优势,多措并举谋项目。2022年在东孟、丰收、富强等村发展规模化种植玉米4000余亩,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20万元。2023年3个脱贫村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共计42户85人,共发放庭院经济奖补资金近3万元,为脱贫户带来增收。
做好“宜居”文章,进一步建设美丽农村。抓牢抓实农村基建。利用各类专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涵、墙体改造、堆粪间等帮助各村改善村容村貌 。铺设U型槽排水沟总计2000多延长米,铺设油漆路1500米,安装路灯120盏,修路边沟800延长米,砌河道挡墙2000延长米、边沟1500延长米,完善道路1200延长米、边沟300延长米,绿化1000延长米、边沟800延长米,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为全镇各村解决教育、住房、医疗、饮水安全方面困难问题。累计为符合“雨露计划”条件学生发放扶贫补助资金4.35万元;充分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功能,新型城乡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设置扶贫特岗40余人次,为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全面覆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在全镇开展防返贫监测常态化排查,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共排查3600余人次,对纳入监测的风险对象实施跟踪帮扶。
强化队伍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
西安区灯塔镇驻碾山村第一书记 田洪生
田洪生,现西安区灯塔镇驻碾山村第一书记。2017年,时任西安区就业服务局副局长的他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驻村干部前往脱贫攻坚第一线,先后担任东孟、西孟、碾山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被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报道。驻村期间曾荣获吉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吉林省“情系最可爱的人·最美兵支书”“辽源好人·最美兵支书”等称号。
补短板、换新颜。2017年,初任第一书记的田洪生被派至东孟村。当时的东孟村是软弱涣散村,党建工作滞后,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是出了名的信访村。田洪生在东孟驻村工作三年,成功摘掉了东孟村“软弱涣散”的帽子,实现了零上访,村集体经济均排在全区前列,陆续培养5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2名预备党员,改变了该村十九年未发展党员的情况,真正让东孟村实现“三年大变样”。
谋发展、促增收。2020年,组织上把田洪生调到西孟村任第一书记。当时的西孟村是组织薄弱村,新上任的村干部工作经验不足,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4万元。田洪生到村后,决定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将西孟村闲置石场出租、成立苗圃基地培育花苗,协调收回鸭场土地30多亩等一系列举措,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增长了四倍。2021年,按组织要求协助西孟村高质量完成“两委”班子换届的“三个百分百”任务,破解了西孟村换届难的问题。
访村情、解民意。2021年7月,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组织上把田洪生调到碾山村任第一书记。碾山村是脱贫村,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深入到组、走访到户,共发放驻村干部便民服务联系卡700余张,每月对村里的“两类人群”进行走访,保证脱贫户无一人出现返贫迹象。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全区旱改水一二期项目,他积极做村民思想工作,协助村干部流转土地1697亩,为村里增加收入10余万元,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为高质量打造首批省级“千村示范村”,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连续奋战100天,使碾山村顺利通过省、市乡村振兴局验收,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