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人生的“好妈妈”

——记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教师支淑媛

本报记者 于芯


    支淑媛为学生答疑解惑。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辽源市农村实验中学七年三班班主任、53岁的支淑媛深谙其中的道理。她除了是家长心目中不辞辛劳的好老师外,更是学生眼中关怀备至、启蒙自己人生旅程的“好妈妈”。33年来,支淑媛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在最基层,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博大胸怀,培养教育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不变的坚守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人终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是什么信念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坚守了33年?是责任感,是使命感,更是对事业的热爱和痴情!这是记者采访市级优秀教师支淑媛后的感受。
    1981年,毕业于辽源师范学校的支淑媛被分配到远离市区12公里外的市农村实验中学担任语文教师。面对农村教学的艰苦条件,支淑媛说:“能站在三尺讲台上,是我的光荣。作为园丁,我要辛勤培育好祖国的花朵。”支淑媛克服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始终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一线岗位上。1987年,支淑媛主动申请担任了七年级的班主任,还兼两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支淑媛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大胆尝试“赏识”教育,对学习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成绩退步的学生及时开导“打气”,激励他们从挫败中找回自己。为此,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学生家家访。2004年11月,在支淑媛新接任的班级里有一名同学因家庭困难辍学。为找回这名流失的学生,支淑媛顶着大雪,3次骑自行车到离学校5公里外的录山村3组进行家访。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支淑媛开导这名同学父母同意孩子继续上学……
    慈母的情怀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支淑媛在很多学生的眼里,不但是一位好老师,更像是他们的“亲妈妈”。支淑媛用慈母般的情怀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每一名同学。
    2013年9月16日,支淑媛接收了一名患有狂躁型自闭症的学生。因为自闭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这名同学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时常在上课时自言自语或大声喊叫,他上下课经常不由自主出入教室,甚至有时还咬自己的手指。支淑媛没有放弃这个特殊的学生,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教他学习写字;在课后,耐心地教导他如何与他人交流。为更好地帮助他进步,支淑媛购买了很多有关自闭症教育的书籍,还经常打电话与他的妈妈探讨和交流教育方法。今年,支淑媛还组织同学在班级为他举办了一个生日会。
    父母残疾,一直由叔叔照顾的一名学生,是支淑媛现在所教班中的重读生,因受社会闲散青年的影响,经常逃学。掌握了该学生情况的支淑媛,把爱更多地洒在这名同学的身上。支淑媛发现这名同学不仅勤劳,还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就在各方面鼓励孩子,经常通过电话告诉其叔叔应更多地引导和关心孩子。在班级教学管理中,支淑媛用慈母般的情怀,感化了多个桀骜不驯的学生,让他们从后进变为先进,健康成长在阳光雨露下。支淑媛教过的学生,多年后,还感恩这位胜似母亲的“好妈妈”。
    不竭的动力
    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是支淑媛扎根农村在最前沿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职业的不竭动力。支淑媛对记者说:“我只要每天能看到同学的微笑,不论多大的磨难都能扛过去。”
    支淑媛在亲人们的眼中是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人。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支淑媛,积劳成疾,患有多种疾病。2005年初,支淑媛双腿水肿,出现血尿现象,经医疗诊断为肾炎,需要住院治疗。可面对即将中考的学生,支淑媛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只是在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到镇卫生所打针,从没耽误过学生一节课。2008年4月,支淑媛的丈夫被确诊为肺癌晚期,在短短的4个月内就去世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支淑媛把伤痛埋在心底,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孩子生病,妹妹病危,父亲大寿,为了自己最疼爱的学生,支淑媛为此从未请过一次假……“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班级在各科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在运动场上夺得的荣誉。我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与自己的拥抱。”支淑媛无限感慨地说。
    33年,支淑媛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多次被县、市评为“先进教师”、“百名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教师”。2007年以来,还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