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彦:做强农业“芯” 绘好金色“丰”景

赵兴彦:做强农业“芯” 绘好金色“丰”景
本报记者 刘鹰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市农科院院长赵兴彦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粒种子”上,为玉米良种培育与推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辽源力量。
    走进赵兴彦的办公室,最引人注意的不是书本资料和荣誉证书,而是整齐摆放在桌面上标注标签的百余个玉米棒。“可别小瞧这一个个玉米棒子,每一粒优质良种都能孕育出千粒好粮。这是我们全院43名农业硕士攻克优质增产‘卡脖子’技术的关键。”赵兴彦注视着手中金黄色的玉米棒说。
    近年来,赵兴彦主持开展的《高产、稳产、适宜机械化玉米重大新品种培育》《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选育玉米新品种》等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都获得了吉林省科技经费支持。他培育的辽科636、辽科604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辽科602、辽科605等玉米新品种和特用玉米新品种辽科糯1都通过了吉林省审定。赵兴彦攻坚克难、辛勤付出,使“辽科”开头的玉米良种在东北地区玉米主产区生根发芽,将玉米亩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增收50余公斤。
    赵兴彦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应用,为国家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开展的“辽科38玉米新品种高产高效绿色综合栽培技术”获得全国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早熟、优质国审玉米新品种吉东16号”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蔬菜规模化嫁接育苗技术推广与示范”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赵兴彦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被吉林省人才分类定级委员会评定为吉林省高层次D类人才,被吉林省作物学会聘为理事会副秘书长、任吉林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赵兴彦在从事玉米良种选育与推广应用工作中,足迹遍布吉、辽、黑、蒙、琼等南北地域的96个玉米种子培育示范田。他以“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的坚定信念,带领“辽院”农科人员为培育玉米良种不懈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