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盘中餐 节约树新风
珍惜盘中餐 节约树新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老话,今天更有“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新说。勤是勤劳,俭是减用。勤俭,就是提醒我们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按需取材,避免浪费。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呼吁人们培养节约习惯,养成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光盘行动”早已成为时尚选择,更成为了当代人们饮食文化的新风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在享用“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从自身做起,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舌尖上的美德”。
家庭用餐——
丰俭适度 健康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健康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关注的事项。而人们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恰恰是健康与否的关键。
常言说“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才能倍儿棒。”有的人喜欢吃肉,一日三餐基本以荤菜为主,吃的那一刻嘴是满足的,但如果不能荤素搭配,长此以往,因为营养过剩,身体也会吃不消,从而出现“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而“三高”可能引发人体代谢紊乱、血管粥状动脉硬化、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脑梗、中风)等病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控制食欲、控制住嘴。
下班后,买几样新鲜的蔬菜和肉品,烹几道家常菜,全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顿晚餐,温馨幸福。家宴上,下厨房的人通常希望家人将饭桌上的食物光盘,但又通常事与愿违。年轻人或小孩子剩下的饭菜,老人们舍不得扔掉,通常会放冰箱保存起来,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接着吃。根据相关专家介绍,长期食用隔夜饭菜,对人的身体健康有极大损害,轻则引起肠道不适,重则引发癌变。因此,日常生活中,在家做饭应该掌握每位家庭成员的食量以及口味喜好,更要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尽量做到吃多少做多少、不剩饭菜。
自助餐——
味觉的盛宴 文明的考验
看一个人有无修养,从言行就能知道。俗话说“吃饭见修养,饭桌见人品”。了解一个人的三观,往往只需一顿饭的功夫就够了。一个人在饭桌上的很多细节,足以暴露真相。
说到吃自助餐的礼仪文明,有人可能会想,吃自助餐还需要注重什么礼仪吗?不是应该放开“肚量”尽情享用、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下还要再塞一塞吗?之所以有人会这样做,就是由一种“吃霸王餐”的心态所致,他们认为"少拿少吃就是吃亏"。
自助餐品类多样、自选便捷,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味蕾。不论是请客的主人还是被请的客人都更加方便,气氛也更加放松。同时,自助餐也能让就餐的人有更大的控制权限。潜意识中,每个人都喜欢在一件事情中,自己拥有更多的控制权。相比于需要点餐的饭店,自助餐可以拥有更大的控制权限。“我喜欢拿一个就拿一个,喜欢拿多少就拿多少。”是不少人吃自助餐的心理。自助餐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几十上百种食品摆在那里,可供任意选择,更广的选择范围可以让食客食欲大增、心情愉悦,不用有忌口之类的担忧,总能找得到适合自己的食材。
对于自助餐厅的经营者而言,减少浪费,是餐厅控制成本的重要措施。大部分自助餐厅的墙壁上都有类似“请节约每一粒粮食” “莫浪费、请光盘”等温馨提示语,提醒顾客在取用食物的时候要量“吃”而行、避免浪费。但当顾客自取食物时,不少顾客依旧存在浪费行为。有的自助餐厅会选择押金返还的方式来约束顾客的浪费行为,剩的食物超过一定量,就扣去押金。于是就有顾客拿多了、吃不下,毁坏食物掺杂在食物残渣中,混淆过关。还有的人将自己吃不完的食物送回公共区域,这样的食物可能就含有了卫生隐患。
通过吃自助餐,特别能反映出个别人人性自私、贪婪等弱点。所以,在吃自助餐的时候,可以关注自己真实的内心,是否存在这些人性的负面因素,进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纠正。不浪费食物是对粮食和社会资源的一种基本的尊重。一顿饭不一定能映照出一个人的贪婪与丑恶,但是起码会给共同进餐的人留下或好或坏的印象。听朋友讲,几年前,她与另外两个女生共同去外地参加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工作餐是自助餐,而三人共同的第一顿工作餐就尴尬不已,原因是其中一个女生在就餐期间,往返取餐多趟,左一个盘子右一个盘子,有的尝了一口,有的吃了两口,然后就堆在一旁……再去取其它的,没几分钟,桌上就都是她一个人的餐盘,还都是吃了没几口的残留,朋友和另外的同事尴尬得不忍直视,而那个女生却面不改色地将剩余的食物摆在桌面,引得其他人异样的眼神。朋友说,通过那一次出差,一次自助就看清了这个人的为人,以后再也不想跟这样的人有瓜葛。也因此,有人说,想了解一个人、想知道彼此是否相投,就一起去吃一次自助餐,一来可以看看对方的饮食习惯,就能大概猜出家庭环境如何、教育背景如何;二来是看对方在无约束的情况下的行为,他的吃相如何、他的言谈举止如何;三来也是最关键的,直接就可以很准确地看出其生活层次如何、三观如何。
“自助餐”是一场“文明考验”,那是在没有监督下的文明自助。用“自助餐”这面镜子照射一下自己的文明底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请客聚餐——
真诚不代表“浪费”
节假日提前预订特色餐厅,点上一大桌招牌菜品,邀亲友把酒言欢,或精挑细选新鲜食材、烹饪几道拿手家常菜、邀三两好友到家中小聚,美哉美哉。“吃好喝好”“多吃点”“(点)这么多,不吃都浪费了!”三人吃饭,至少要做四菜一汤;六人吃饭,至少要点八菜一汤。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做东请客时,总觉得点少了或做少了,显得不够真诚和热情。作为客人被请时,有时不好意思多吃,有时已经吃饱了,却一再被“要求”多吃,明明吃不下却不得不应付着再吃,尽管如此,最后还是剩了一大半。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主请人自己觉得菜点少了显得不够真诚。然而,点多了,即使剩了很多,还不愿意打包,又担心朋友或餐厅人员会笑话自己的打包行为。其实不然,打包不丢人,浪费才可耻。亲友间,良好关系的维系,重点并不在于美食、美酒的吃吃喝喝,而是平日里点点滴滴的以诚相待。有时,主请人很用心地点了很多菜,最后,可能被人说是铺张浪费讲排场。
节约的是资源 体现的是修养
·评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在《朱子家训》中就体现出古人对子孙后代注重节俭、勤俭持家的要求和期望。
节俭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多年来,全国各地区都在宣传节约资源、提倡低碳环保、拒绝“舌尖浪费”。一方面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杜绝铺张浪费的决心,体现了我们党对民生问题的深度关切;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群众厉行节约的自觉意识在不断加强。
莎士比亚说:“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司马光说:“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张女士曾经与另外三个女同学一起去外地旅游,费用AA制。到达酒店已是晚上八点多,放下行李,姐妹四人在附近找到一家火锅店,准备共进旅行中的首个晚餐,其中一个从事自由职业的同学代大家点餐,另外两个同学建议性点了几个菜,而张女士表示,她点啥吃啥,不挑食。但令张女士没想到的是,服务员先后端上来大大小小数十样菜品,看着摆满一大桌子的牛肚、百叶、肉片、菌菇和青菜,张女士疑惑地问:“这么晚了,点的好像有点多,我们能吃的完吗?”点菜的那个同学不屑地回答:“钱是大家共同的,又没花你一个人的钱,看着菜单想吃就点了。”结果,姐妹四人一共吃了不到一半,就吃不下了,这顿饭一共花了近600块钱。旅行归来,张女士表示,道不同不相为谋,再也不想和那几个同学共同出游了。
节俭从来都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在我们的身边总能发现,越是富有的人越知道勤俭持家。有些人不经常吃快餐、不习惯点外卖,他们总是自己做饭、带工作餐、更加注重健康和养生;有些人购物随时带着环保袋既方便又节省、外出就餐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因为他们更注重环保。节俭体现的是素养和能力。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