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 永无止境

司法为民 永无止境
孟凡东 本报记者 付晓娇


    “家里人都没想到这钱能要回来。我就说嘛,法院肯定能帮俺们解决这个问题。你真是人民的好法官!”这是一位当事人在调解成功后对市中级人民法院朱新华法官说的一句感谢话。
    时间回到2023年1月,在银行自助服务区,当事人段某因错误操作,将35000元汇入了陌生人关某的银行账户中。因无法向法院提供被告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基层法院无法确定该院是否有管辖权而无法立案。段某焦急地来到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求助。朱新华热情地接待了段某。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朱新华说:“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你回去等我们的消息。”随后,朱新华带领一名工作人员来到市公安局户政支队调取被告户籍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过内网反馈到案件管辖法院,同时告知当事人尽快到法院进行立案。龙山区人民法院经多次与被告关某沟通,最终关某同意将段某汇错的35000元一次性返还。
    该案的顺利结案,得益于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的“公民户籍信息、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常态化查询工作机制”。自从朱新华调到立案庭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他积极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调研中、接听诉讼服务监督电话时、日常工作中,多次了解到因原告无法提供被告户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而导致法院无法立案的情况。“这个问题不能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多。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来一次法院,我想尽自己全力为其提供最好的诉讼服务。”朱新华坚定地说。
    于是,朱新华多次与市公安局户政支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最终建立“公民户籍信息、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常态化查询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了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在身边的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和温暖。
    “公民户籍信息、法人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信息常态化查询工作机制”的建立,既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体现,也是府院联动成果的生动展示。把以往的“由当事人跑”转变为“为当事人跑”,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