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 新征程 新辽源
新赛道 新征程 新辽源
——写在中国天楹辽源首期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开工之际
本报记者 王茵
四月,春和景明,万物竞发。继北部新区新文旅产业项目全面开工之后,辽源再传喜讯:中国天楹辽源首期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项目4月12日上午举行隆重开工仪式。按下“快进键”,启动“新引擎”,辽源开启了新赛道上的“奔跑”模式。
开工仪式现场,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新能源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权威人士流连在项目介绍展板前,边看边拍照,时不时彼此交流、相互探讨。作为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重要内容,首期年产15万吨绿甲醇项目的开工,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该项目通过利用辽源的风光资源优势,叠加我们自主研发的风光储氢氨醇离网系统等技术优势,保障新能源制取绿色氢基产品的连续稳定运行,实现绿色能源生产与就地消纳的良性循环,助推辽源构建完整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链与产业生态。”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圣军介绍说:“项目首期绿甲醇年产量为15万吨,并预留了甲醇至下游化工产品、新材料的产线,以延伸更为丰富的氢基下游产品链,旨在保障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和高附加值转化。”
“项目的开工,既是落实党中央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实际举措,更标志着辽源已全面开启加快推进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的新征程。”开工仪式上,市委书记沈德生对项目建设寄予厚望。面对吉林省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辽源市提出,创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放大绿电优势效应,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区,开发氢能全产业链,推动辽源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中国天楹辽源首期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项目的开工,无疑是辽源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过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
依托废弃矿坑建设的天楹公司老道山重力储能项目,目前已完成相关备案、报批等手续,正在进行开工前期准备。该项目通过就地建设新能源发电、制氢加氢一体站设施,投用氢能源旅游巴士,打造老道山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为北部新区各文旅板块交通互连供能,实现以科技创新赋能老道山生态修复与低碳转型,打造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样板。
“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不仅巧妙地利用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更是将风能、太阳能、储能、氢能源、甲醇生产等多个领域巧妙融合,构筑起一条绿色能源的完整产业链。”国家能源局原正司级巡视员、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孙耀唯对项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辽源市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显著的优势,紧紧抓住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创新和零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可利用大量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消纳当地大量建筑垃圾、尾矿等多种废物,实现新能源电力的真正绿色消纳,并可在全时间尺度提升电力化工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说到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特点,中国天楹副总裁、辽源项目总负责人景兴东如数家珍。谈到与辽源的合作更是信心满满:“早在十几年前,中国天楹就在辽源市建设了东北三省第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我们将总投资286亿元的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落户辽源。项目分三期建设,今天开工的是首期年产15万吨绿色甲醇项目,是自主研发风光储氢氨醇离网系统,在大电网接入受限的情况下实现独立自主的可靠电力供应。”
“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体现了辽源党委政府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希望企业、家庭、工业大家一起努力,齐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杰出讲座教授陈清泉高度赞誉辽源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创建。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戴彦德认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辽源市奔向零碳时代的过程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零碳中国走进辽源,更是具有非常示范意义。
嘉宾对项目的肯定,也是对辽源的期待。这份期待是辽源努力的动力和方向。新赛道、新征程、新辽源,全市上下将戮力同心,干出新业绩、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