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
他们既是党员,也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他们既是榜样,也是拉近党和群众距离的重要纽带,他们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所做一切事情的首位。在我市,就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是公用事业中的一线职工,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把青春奉献给了脏累的供、排水维护事业,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内涵——
57岁的索海阔在市水务集团工作了39年。他1975年参加工作,2005年入党。虽然现在年近花甲,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同事们也都亲切地叫他“老索”。2002年起,他开始负责龙山区区域内的二次供水运行站工作,十二年如一日,他把每天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到各泵站检查当作晨练和晚练;把居民的用水问题当作自家的事情;把泵站的运行情况,当作审视自己的依据。
龙山区区域内共有67座泵站,承担着大约10余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水和6000余户商家的商业用水。老索为了这些居民和商户能正常吃上放心水,12年没换过手机号码,12年没有一天不去各泵站检查。12年间,他除了睡觉,时刻都想着泵站、想着市民用水。因为他知道,一旦电泵出现问题,居民家就会停水,停水就会影响居民们的生活。2012年的汛期,一天凌晨4时,我市开始下大暴雨。老索以雨为令,第一时间赶到了一个中心地段的泵站,看到水泵已被大暴雨冲坏了,老索穿着短裤下到泵池内,把冲坏了的水泵卸下来再换上了新泵,终于在10时之前,恢复了正常供水。2013年11月15日,老索做了腰部手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他起码100天以后才能活动,但因为习惯了每天到泵站,习惯了每天协调、处理泵站各种问题的他在术后不到两个月就“自作主张”地上了班。
索海阔说:“二次供水就是把从水厂打出来的水通过泵站蓄水池经过二次加压输送到千家万户。泵站是否正常运行,关系到龙山区10余万户居民和6000余户商家的用水。一旦出现点儿问题,就会非常棘手。首先要控制不能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发生供水安全事故,不然就会影响百姓饮用水的安全。所以,我每天必须到各座泵站去检查,没有问题最好,如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地解决。因为我每天都不定时地循环去各泵站检查,运行工们也都很自觉地按时到泵站供水,一些定时给水的老楼和弃管楼的居民们也就可以按时接到水。作为供排水服务公司的一名老职工、一名党员,凡事我都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我就知道应该为我市的供水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能量。从入党宣誓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应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居民有诉求了就应该无条件地解决,就算不是我们的原因,也要心平气和地向居民解释,解释开了,才能大事儿化小、小事儿化了,久而久之,也才能得到居民们的理解。我的手机12年没变过号码,24小时不关机,为的就是居民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我,单位和泵站有事情可以随时通知我。”
白玉晶是市区排水设施及排水管网维修维护队队长。38岁的她做清掏女工已近20年。这20年,她从一个专科毕业生变成了清掏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1995年5月,专科毕业的白玉晶成为排水维护队的一名女工。刚参加工作时,全国劳动模范、清掏女工杨丽杰手把手地教她怎样清掏雨水井。夏天30多度的高温还要穿胶皮连身衣、戴风帽,清掏污物时还常遇到老鼠、癞蛤蟆、死狗崽儿。当铲子伸进井内一搅动,一股馊、臭混合的味道就会让她的胃翻江倒海地逼着她呕吐。每次干活她也都戴上鸭舌帽、墨镜、口罩等将自己全副武装。可是怕什么来什么,一次在外边干活儿,刚拎起装污物的大勺子,就被打扮入时的女同学叫住了。看着同学不解的眼神,她怔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同学走后,她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但当她抬头看到其他姐妹们有说有笑地坐在下水井边上、马路石边上休息、吃东西时,片刻间她想通了:既然选择了这行,就不能轻言放弃。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渐渐地,白玉晶适应了这个“脏、臭、累”的工作,习惯了世俗的异样眼光。维护队除正常清掏工作外,还要维护、维修全市的沙仓、出水口、明沟和盖板沟。活儿不好干,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下水井最浅1.5米,最深6米,随时都有被井下沼气毒晕、被积水冲走的可能。尽管如此,她和她的姐妹们整日穿梭于下水井与脏水沟中,突破一道又道难关,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25岁那年,白玉晶结婚了,丈夫同样是他们维护队成员。婚后二人没有休婚假,匆忙举行完婚礼就都回到维护队上班了。一年后,白玉晶生了孩子,孩子满月第二天她就上班了。因为工作忙碌,她经常忘记回家给孩子送奶,没办法,孩子只能喝奶粉。
雨声就是命令,汛期就是“死守”。孩子两三岁时,每到汛期白玉晶和丈夫都得死守岗位防汛,他们就经常把孩子哄睡,然后跑到泵房。孩子六七岁起,他们就经常把孩子一个人反锁在家里。从小到大孩子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一下雨自己就要被反锁在家里。汛期里,他们都是将地段分包到个人,24小时死看、死守,实在熬不住了就轮流到车里打个盹儿。
白玉晶说:“我们这个工作真的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全。我们愧对家人,不能经常陪伴在他们左右。我们最满足的还是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一个个下水井畅通,使汛期的‘大水’无阻。由于环境、体力等原因我们几乎人人都有职业病,肾病、腰椎病、鼻炎以及皮外伤都是常见病。我们不能有半点儿矫情和娇气,我们必须胆子大。有个别人嫌弃我们,我们在清掏一些弃管楼改造的管道时,经常清上来臭气熏天的粪便,门市商家关上店门,行人捂着口鼻边走边骂。一次我们在某单位门前清掏,中途有同事渴了,想去讨口水喝,结果那单位工作人员要我们自己拿杯子来,不言而喻是嫌我们脏。”
他们管路铺床、泥水当被,摸爬滚打为了谁?是为了那长街经脉更畅通,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壮美。他们没有光鲜的工作,但他们有一种勇敢和执著的奉献精神。
程忠礼所在的供水维护队,承担着龙山区内所有居民住宅楼楼外管网的维护、维修工作。没星期六、没礼拜天、没有节假日,经常夜不归宿,24小时随叫随到,冒严寒、顶烈日、风吹雨淋……这就是程忠礼和他同事们的真实写照。
程忠礼和他的同事们要负责辖区内公共供水管网、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按计划更新改造管道及附属设施,管网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修、维护,换管道、清井、压盘根、安装井盖及维护消防栓,输配水管网紧急事故抢修,参与供水工程验收交接工作。除此之外,维修、抢修停水还要申报并准确告知相关部门停水信息,内容包括停水范围、停水原因、停水时间、预计恢复供水时间等。本以为,供水维护队只是单一的供水设施的维修维护,原来他们这个只有17人的供水维护队要承担着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工程”。难怪程忠礼从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为了尽早恢复正常供水,经常起早贪黑在外作业,有的时候还要遭受个别人的不理解或是谩骂,说影响了他们休息。妻子早已习惯了他时常夜不归宿,女儿早已习惯了经常看不到老爸。逢年过节,多半是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而他临时接到任务就走了,等他活儿干完回来后,大家也都酒足饭饱各回各家了。
记者采访时,不善言辞的程忠礼基本是问啥答啥,问他有啥爱好,他说没啥爱好,也没有那个时间;问他有没有个人的事迹资料,他说从来没弄过,做好本职工作就满足了;问他为什么中午12点了才有空接受采访,他说因为外面好几个地方都在“干活儿”,他走不开。现在外面下着雨,其他工友还在现场干活呢;问他吃没吃饭呢,他说,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儿。
程忠礼说:“我们这一行不光我一个人这样,我们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的各个部门的每个人都这样。昨天还干到半夜呢,我们都习惯了。我18岁参加工作就干这活儿,苦也好,甜也好,什么工种总得有人干吧!我们必须掌握供水管网及设施维护技能,熟悉市区内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情况,保证漏水必须先止水,降低漏损率。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十二年如一日的“习惯”
二次供水运行站 索海阔
索海阔在二次加压泵站做工作记录
57岁的索海阔在市水务集团工作了39年。他1975年参加工作,2005年入党。虽然现在年近花甲,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同事们也都亲切地叫他“老索”。2002年起,他开始负责龙山区区域内的二次供水运行站工作,十二年如一日,他把每天早上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到各泵站检查当作晨练和晚练;把居民的用水问题当作自家的事情;把泵站的运行情况,当作审视自己的依据。
龙山区区域内共有67座泵站,承担着大约10余万户居民的生活用水和6000余户商家的商业用水。老索为了这些居民和商户能正常吃上放心水,12年没换过手机号码,12年没有一天不去各泵站检查。12年间,他除了睡觉,时刻都想着泵站、想着市民用水。因为他知道,一旦电泵出现问题,居民家就会停水,停水就会影响居民们的生活。2012年的汛期,一天凌晨4时,我市开始下大暴雨。老索以雨为令,第一时间赶到了一个中心地段的泵站,看到水泵已被大暴雨冲坏了,老索穿着短裤下到泵池内,把冲坏了的水泵卸下来再换上了新泵,终于在10时之前,恢复了正常供水。2013年11月15日,老索做了腰部手术,医生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他起码100天以后才能活动,但因为习惯了每天到泵站,习惯了每天协调、处理泵站各种问题的他在术后不到两个月就“自作主张”地上了班。
索海阔说:“二次供水就是把从水厂打出来的水通过泵站蓄水池经过二次加压输送到千家万户。泵站是否正常运行,关系到龙山区10余万户居民和6000余户商家的用水。一旦出现点儿问题,就会非常棘手。首先要控制不能造成二次污染,不能发生供水安全事故,不然就会影响百姓饮用水的安全。所以,我每天必须到各座泵站去检查,没有问题最好,如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地解决。因为我每天都不定时地循环去各泵站检查,运行工们也都很自觉地按时到泵站供水,一些定时给水的老楼和弃管楼的居民们也就可以按时接到水。作为供排水服务公司的一名老职工、一名党员,凡事我都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从参加工作那天起,我就知道应该为我市的供水事业奉献自己应有的能量。从入党宣誓那天起,我就告诉自己应该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居民有诉求了就应该无条件地解决,就算不是我们的原因,也要心平气和地向居民解释,解释开了,才能大事儿化小、小事儿化了,久而久之,也才能得到居民们的理解。我的手机12年没变过号码,24小时不关机,为的就是居民们有问题可以随时找到我,单位和泵站有事情可以随时通知我。”
下水井内的“铿锵玫瑰”
排水维护队 白玉晶
白玉晶在清掏堵塞的排水井
白玉晶是市区排水设施及排水管网维修维护队队长。38岁的她做清掏女工已近20年。这20年,她从一个专科毕业生变成了清掏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1995年5月,专科毕业的白玉晶成为排水维护队的一名女工。刚参加工作时,全国劳动模范、清掏女工杨丽杰手把手地教她怎样清掏雨水井。夏天30多度的高温还要穿胶皮连身衣、戴风帽,清掏污物时还常遇到老鼠、癞蛤蟆、死狗崽儿。当铲子伸进井内一搅动,一股馊、臭混合的味道就会让她的胃翻江倒海地逼着她呕吐。每次干活她也都戴上鸭舌帽、墨镜、口罩等将自己全副武装。可是怕什么来什么,一次在外边干活儿,刚拎起装污物的大勺子,就被打扮入时的女同学叫住了。看着同学不解的眼神,她怔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同学走后,她坐在地上大哭起来。但当她抬头看到其他姐妹们有说有笑地坐在下水井边上、马路石边上休息、吃东西时,片刻间她想通了:既然选择了这行,就不能轻言放弃。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渐渐地,白玉晶适应了这个“脏、臭、累”的工作,习惯了世俗的异样眼光。维护队除正常清掏工作外,还要维护、维修全市的沙仓、出水口、明沟和盖板沟。活儿不好干,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下水井最浅1.5米,最深6米,随时都有被井下沼气毒晕、被积水冲走的可能。尽管如此,她和她的姐妹们整日穿梭于下水井与脏水沟中,突破一道又道难关,打破一个又一个“记录”。25岁那年,白玉晶结婚了,丈夫同样是他们维护队成员。婚后二人没有休婚假,匆忙举行完婚礼就都回到维护队上班了。一年后,白玉晶生了孩子,孩子满月第二天她就上班了。因为工作忙碌,她经常忘记回家给孩子送奶,没办法,孩子只能喝奶粉。
雨声就是命令,汛期就是“死守”。孩子两三岁时,每到汛期白玉晶和丈夫都得死守岗位防汛,他们就经常把孩子哄睡,然后跑到泵房。孩子六七岁起,他们就经常把孩子一个人反锁在家里。从小到大孩子最怕的就是下雨,因为一下雨自己就要被反锁在家里。汛期里,他们都是将地段分包到个人,24小时死看、死守,实在熬不住了就轮流到车里打个盹儿。
白玉晶说:“我们这个工作真的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全。我们愧对家人,不能经常陪伴在他们左右。我们最满足的还是通过我们的工作,使一个个下水井畅通,使汛期的‘大水’无阻。由于环境、体力等原因我们几乎人人都有职业病,肾病、腰椎病、鼻炎以及皮外伤都是常见病。我们不能有半点儿矫情和娇气,我们必须胆子大。有个别人嫌弃我们,我们在清掏一些弃管楼改造的管道时,经常清上来臭气熏天的粪便,门市商家关上店门,行人捂着口鼻边走边骂。一次我们在某单位门前清掏,中途有同事渴了,想去讨口水喝,结果那单位工作人员要我们自己拿杯子来,不言而喻是嫌我们脏。”
他们管路铺床、泥水当被,摸爬滚打为了谁?是为了那长街经脉更畅通,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壮美。他们没有光鲜的工作,但他们有一种勇敢和执著的奉献精神。
想用户所想 急用户所急
供水维护队 程忠礼
程忠礼(左)在施工现场和工人一起干活
程忠礼所在的供水维护队,承担着龙山区内所有居民住宅楼楼外管网的维护、维修工作。没星期六、没礼拜天、没有节假日,经常夜不归宿,24小时随叫随到,冒严寒、顶烈日、风吹雨淋……这就是程忠礼和他同事们的真实写照。
程忠礼和他的同事们要负责辖区内公共供水管网、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按计划更新改造管道及附属设施,管网及供水设施的日常维修、维护,换管道、清井、压盘根、安装井盖及维护消防栓,输配水管网紧急事故抢修,参与供水工程验收交接工作。除此之外,维修、抢修停水还要申报并准确告知相关部门停水信息,内容包括停水范围、停水原因、停水时间、预计恢复供水时间等。本以为,供水维护队只是单一的供水设施的维修维护,原来他们这个只有17人的供水维护队要承担着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工程”。难怪程忠礼从来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为了尽早恢复正常供水,经常起早贪黑在外作业,有的时候还要遭受个别人的不理解或是谩骂,说影响了他们休息。妻子早已习惯了他时常夜不归宿,女儿早已习惯了经常看不到老爸。逢年过节,多半是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而他临时接到任务就走了,等他活儿干完回来后,大家也都酒足饭饱各回各家了。
记者采访时,不善言辞的程忠礼基本是问啥答啥,问他有啥爱好,他说没啥爱好,也没有那个时间;问他有没有个人的事迹资料,他说从来没弄过,做好本职工作就满足了;问他为什么中午12点了才有空接受采访,他说因为外面好几个地方都在“干活儿”,他走不开。现在外面下着雨,其他工友还在现场干活呢;问他吃没吃饭呢,他说,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儿。
程忠礼说:“我们这一行不光我一个人这样,我们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的各个部门的每个人都这样。昨天还干到半夜呢,我们都习惯了。我18岁参加工作就干这活儿,苦也好,甜也好,什么工种总得有人干吧!我们必须掌握供水管网及设施维护技能,熟悉市区内的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情况,保证漏水必须先止水,降低漏损率。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