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志愿服务 弘扬时代新风(二)

做好志愿服务  弘扬时代新风(二)


李岐,热情奉献彰显青春风采。

孙凤云,矢志守护最美辽源。

付井媛,用行动丰富居民文艺生活。

刘书军,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光和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韩雪,热情主动,从未缺席过志愿服务。

王宝君,助老帮困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张智俊,将文明新风送入万家。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品牌遍地开花,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行业带头人不断涌现,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志愿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推动着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发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深入人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在奉献中体现作为  在行动中传递温暖


    龙山区教育局团委书记李岐,多年来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每年参加志愿者活动时间在150个小时以上,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了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作为团委、龙山教育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李岐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自2015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以来,就一直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策划、组织、参与了大小几十余次的志愿者公益活动,其中包括“学雷锋、树新风”“争做新时代的新雷锋”等,他所带领的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市级“五四”红旗团委、市级优秀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李岐以“脚踏实地”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经常组织带领志愿者们走出校园,清理小区内花园、栅栏和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及学校周边的白色垃圾,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所带领的志愿服务队连续八年对辖区内低保户老人和残疾人群体进行帮扶活动,他们用一片爱心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赢得了基层学校及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李岐说:“志愿服务就是要在奉献中体现作为,在行动中传递温暖。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希望可以将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把志愿行动扩展到家庭、延伸到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校园、服务社区。”




让文明之花开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孙凤云是龙山区人民政府东吉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龙山区“二十大”宣讲员、社区老书记工作室负责人。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老书记、老干部、老党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退休后,她退岗不褪色,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关心下一代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积极筹建“老书记工作室”,组建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群众性文艺汇演活动助力创城工作,继续发挥老党员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得到上级领导和党员群众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为了更好的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做文明市民,创文明辽源”,她组建以党员骨干为志愿者的服务队,带领五老人员投身到全市创城工作,结合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利用休息时间,集中清理活动广场环境卫生,在小区环境卫生巡查中,清理“城市牛皮癣”300多处,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多寿路小学组织开展的“学雷锋精神 老少携手共创文明城”主题活动中,孙凤云向少年儿童们宣读“助力家乡创城 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把创城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巧妙结合了起来,孙凤云说:“我们五老人员要继续发挥余热,为打造文明城市添彩,为精神文明建设助力。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号召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让互助的种子播撒在居民的心中,让文明之花开在辽源各个角落。”




点亮群众文化之光


    龙山区文化馆馆长付井媛,是一名优秀的群文工作者,在基层单位兢兢业业工作了33年。多年来,她坚持以群文工作为己任,恪守“文化服务于人民”理念、传达党的声音、弘扬正能量,在文化领域和群众队伍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共产党员形象。
    付井媛虽患有身疾但却一直坚守一线,从不懈怠。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她忘我工作,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文化活动中有她忙碌的身影;培训辅导中有她认真的教授;广场组织中有她亲和的笑脸;创城服务中也有她积极的作为。她无偿服务基层,零距离为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和艺术培训,独立组织开展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连续多年荣获活动优秀组织者、省市级优秀文化志愿工作者称号,在服务特殊群体中,被评为优秀女性社会组织。十年里,付井媛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达1800小时,在文化领域和群众队伍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付井媛说:“志愿服务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我认为以奉献爱心、传播文化、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志愿服务精神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任务目标相一致,不但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能有力地推动群众基层文化建设,点亮群众文化之光。”




退休生活因奉献而精彩


    刘书军今年71岁,是一位辽源市农业银行退休的老干部。2008年6月,他自愿担任起街道(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和东艺嘉园业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网格党支部书记这些没有工资报酬的社会志愿者工作,至今己有十五年。在这些岗位上,他恪尽职守、心系百姓,充分发挥着一位老党员的光和热。
    作为小区业委会主要成员,刘书军经常带领五老人员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幼儿园,为青少年讲述革命英雄和雷锋的红色故事,开展扶困助学、传承好家风家教、普法宣讲等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着光和热。他们这些举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百姓们的高度点赞和好评。除此之外,他组织五老人员参加创城各项活动,清理小区环境卫生,代表业主向社区和物业公司提出和解决居住环境、安保等问题,带头为业主办实事,把业主诉求和邻里矛盾尽量第一时间解决消化。
    刘书军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五老人员,并荣获省龙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全国最美家庭”等多项荣誉。他常说:“我的退休生活,是因为继续奉献而精彩。”




通过志愿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韩雪现任龙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来,她态度认真,热情主动,虽然工作繁忙有很多事情处理,但她从没有缺席过一次志愿服务,有条理性的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志愿服务的关系,出色地完成了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
    为了更好的完成志愿服务工作,韩雪利用假期和工作之余积极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站岗执勤、乡村振兴、文化服务、扶贫政策宣传等活动中,树立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在清除小区小广告志愿者活动中,她带头冲在第一线,一个人将七层楼所有的垃圾清理干净,满身的尘土,没有一句怨言;在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工作中,她每次都带头参与,捡垃圾从不嫌脏嫌累。每逢重大节日,她还投身于扶贫慰问工作中,主动走访帮扶贫困户、贫困老党员。韩雪表示她要通过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把组织的关怀传达到基层群众中去。在参与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韩雪还注重与其他单位志愿者队伍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的志愿服务经验,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号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韩雪说:“我们志愿者的工作主旨就是让爱无限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生活中收获快乐、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笑声,更好的发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求真务实 做作风过硬的标兵


    王宝君,2016年从部队转业到辽源市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任职员。参加工作以来,王宝君努力钻研业务,踏实工作,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上交办的各项任务。连续5年获得嘉奖,记功1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人社系统百名优质服务先进个人、西安好人、西安区抗击疫情先进个人、优秀新闻宣传员、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王宝君多年的部队服役生活造就了他听党指挥、忠于职守、服务人民、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转业到地方后,仍然保持着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哪里需要,就义无反顾冲在前,急难险重工作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王宝君包保3户贫困户,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了解基本情况。秋收时,他帮助贫困户收割庄稼,不忙时他帮助村民修缮年久失修的房屋。在志愿服务中,他组建了人社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几年来,到社区开展环境整治35次、义务植树6次、法制宣传5次,到养老院看望老人4次。
    他常说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本职岗位上,都要求真务实,做作风过硬的标兵,要始终把作风建设、思想道德放在做人准则的重要位置。




穿上红马甲 为爱向前行


    在西安区委宣传部有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做着不平凡工作的志愿者,两年里,他一直从事全区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在环境卫生整治、助老帮困、创城等服务领域,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展现出了志愿者的优良风范,他就是张智俊。
    作为西安区文明办一名工作人员,张智俊主动申请参与关爱老年人志愿活动,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志愿服务小分队队长。在重要时间节点,他多次带领志愿者走进养老院,关爱老年人,用自己的行为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每次在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时,他都会安排志愿者们按照各自的技能专长分组,有文艺组、餐饮组、卫生组……看到志愿者们和老人们欢声笑语,张智俊都会十分欣慰,他说:“看到老人们的笑脸,我们也会感觉幸福,他们就像家里需要照顾的长辈一样,穿上红马甲的一刻,我们就是为爱前行的服务者。”
    在日常工作中,张智俊还经常带队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创城宣传、理论宣讲和文明交通宣传等志愿活动,深入社区、居民小区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广场、街路,为过路行人发传单、讲解创城相关知识;深入居民家中,开展调研问卷入户填写、民意调查等。
    张智俊的服务小分队在奉献中传递温暖、在服务中锤炼本领,为建设美好生活注入了强大的青年志愿服务力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