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奉献与坚守 坚持创优与服务
市直机关党工委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工作重心,深入开展了“三服务一落实”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为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本报刊载一批市直机关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引领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服务基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加工作以来,从1977年开始,卞春义多次获得部队嘉奖。到市委办公室工作以来,获得“百万公里标兵驾驶员”、“全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不辞劳苦,俨然“老黄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在同行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深得大家钦佩。 多年的职业磨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练就了一手“闻(气味)、听(声音)、看(零件)、摸(温度)”的检车绝活,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车辆有没有问题,甚至问题在哪,只用不到几分钟的“闻、听、看、摸”,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得“八九不离十”。每次出车早晚,都坚持运用这“四字法”认真检查车况,绝不图一时之快简化作业。驾驶汽车从未发生责任事故或车辆故障,安全行程达150多万公里。
卞春义时刻都严格遵循党章要求,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作出表率。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市发改委曾利范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仅用3年多时间,就为我市争得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养老等10个方面计划专项、33个项目,总投资达3.36亿元,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5亿元。
这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那个整天兢兢业业,忙忙碌碌的人,就是一年365天中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要么跑基层单位调研、出点子,要么起早贪黑在办公室认真审核项目报告,要么一路急驰去省城争项目、要资金的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科长曾利范。
曾利范负责的社会发展科,负责综合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等工作。多年来,曾利范始终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热情为项目单位和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帮助项目单位依据国家和省里要求谋划项目,严格审核各类项目材料,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争取资金需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她学习和掌握国家政策,第一时间将政策传递与项目单位,组织谋划相关项目材料,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储备库,这对下一步项目争取赢得了最佳机遇。在我市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校舍建设改造中,先后有6个教育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11788万元,争取资金3160万元。
为了更好地谋划卫生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曾利范争取到市精神病医院改建项目、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市儿童医院改建项目、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项目、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项目等12个卫生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12104万元,争取资金8279万元。
曾利范带领本科室人员认真编报国家地市级“三馆”建设计划方案,结合我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基础情况,使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项目、市图书馆项目、市电视发射台改扩建项目等5个文化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6278万元,争取资金1872万元。
在曾利范的努力下,市社会养老服务示范中心老年养护楼项目、市龙山区福阳社区服务站项目、市西安区先锋社区服务站项目等10个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3389万元,争取资金1419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曾利范连续7年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两次。先后被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2012、2013全市民主评议科(处)长软环境工作活动中,均名列第二名。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检察院张岩峰
“反腐是一柄利剑,而我们就是利剑之刃”。抒胸中豪气时他常这样自励。从事检察工作17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爱岗敬业,清廉奉献,“动如火掠,不动如山”。
他是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的“冲锋者”。2009年底调入反渎部门工作后,每逢有重大案件,必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且战之能胜。久而久之,即成为领导心中必点之将。数年来,他很少有在家的时间。2010年参加办理吉林省检察院、吉林省公安厅“12·17”专案,2011年上半年参加办理市检察院农机系统渎职犯罪专案,下半年至2012年参加办理吉林省纪委、吉林省检察院“11·01”专案, 2013年7月至今,参加中纪委专案组相关专案的查办工作……他以过人的精力、敏锐的视角、扎实的证据获取能力去办理每一起案件。
他是以客观规律指导办案实践的“思考者”。在办案中,他不是盲目地冲锋陷阵,而是更注重对所办案件的规律进行总结,用以指导具体案件的查办。在办理东丰县农机系统系列渎职犯罪案件期间,他同其他人一样,承担了繁重的办案任务,同时将办案中的所思所得记入办案笔记。常常是才出审讯室,又进入写作状态,案件尚未侦结,一篇凝聚他无数个夜晚心血的《农机补贴领域渎职犯罪原因、特点及查办方法》一文撰写完成,吉林省检察院据此召开农机领域渎职犯罪辽源现场会,专题学习研究,随后在全省开展专项行动,当年全省查办此类案件数百件。这篇文章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予以全文刊发,并被编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培训教材。
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守望者”。身处矛盾凸显的当今社会,他从未将办案简单地视为办案,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查办东丰县农机系统渎职犯罪系列案件中,由于涉及大量顶名农民证人,当时正值春耕时节,在取证的同时还考虑到维护稳定、确保春耕、控制舆情,为此他利用夜间深入数十户农民家中取证,宣讲案件政策,安抚顶名农民群众的情绪,使他们安心在家从事春耕生产。为了在夜间尽量控制影响,他常常将警车停在村外,摸黑步行,有时当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农民家中时,脚已经崴得肿了起来。农民群众看到这种情况也深受感动,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工作这么辛苦,对我们还这么好,我们要不有啥说啥也对不起你们呀。”一句感慨的话语瞬间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他是个人家庭生活的“负疚者”。工作上的巨大付出,相对应的是对家人的巨大愧疚。2010年至今,他每年都要被抽调在外办案半年以上,2013年7月初便被抽调至中纪委专案组办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尚未结束。长年在外工作,对家庭留下了太多的愧疚,母亲生病住院无人照料,女儿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没有看见过他开过家长会,更不用提上学放学接送了,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本应承担家庭中最大的责任,可现实是每当遇到节假日,他只能默默地在异地为家人祝福,每当在电话中听到家人询问何时归家的话语,也只能无言以对。面对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从来都选择闭口不谈,依然是坚决服从组织需要,没有任何怨言,一心扑在办案工作中。2014年,年过七旬的母亲住进了医院,老人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却将消息瞒了下来,只是后来出院后,对休假归家的他说:“孩子,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经历此情此景,他只想恸哭一场。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市社会福利院姜兵
市社会福利院有一位日夜牵挂老人和孩子的“家长式”院长——姜兵。她坚守福利院27年,守护数百名供养人员,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社会敬老爱老及关心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事业上,堪称爱心助孤老的楷模。
“要倾尽所能帮助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孩子。”这是姜兵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一线护理服务工作时说的话。27年来,她始终如一地信守着自己的诺言,无论是在一线服务岗位上,还是在领导管理岗位上,她把自己对老人和孩子的深厚情感凝练于亲人般的关怀与照料中,把自己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成效定格于老人和孩子的肯定和幸福的笑容中。办公桌里一张张红色的奖励证书无声地记录了姜兵的赤诚人生,福利院的爱心故事里也因有了姜兵而感人至深。
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能够置身在舒畅开心的生活氛围里,姜兵倾注爱心、任劳任怨,全力营造福利院的心灵家园。
姜兵是老人眼中的“好女儿”,她给了老人们膝下儿女绕的幸福晚年。在护理服务岗位上时,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于桂兰老人因大小便失禁,弄得满裤子都是屎尿,老人不好意思地把脏了的裤子藏了起来,被姜兵查房时发现,要拿去清洗。于桂兰老人面带羞涩又眼含泪水地阻止她说:“丫啊,我自己洗吧,别麻烦你了!”姜兵笑着说:“怎么?平时都当我是你亲闺女,今天怎么就不认我了?洗屎尿裤不是我这个当闺女应该做的吗?”于大娘破涕为笑地搂着她说:“你这个死丫崽子啊!”由于于桂兰老人驼背严重,行动不便,每次洗澡都是姜兵领着她去,为她擦洗身体,回到房间后再为她修剪指甲、梳头理发,每当此时,于桂兰老人都感动地用手抚摸着她的头说:“丫啊,有了你,临老我还享了大福啦!”
姜兵不仅是老人的好女儿,更是孤残儿童的好妈妈。为了让孤残儿童体验家庭的温暖,帮助幼小心灵拾回童年的亲情梦,她经常将孩子们带回家像自家孩子一样照料,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姜妈妈”。逢年过节,“姜妈妈”自掏腰包、换新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看联欢会,在孩子们身上她丝毫没吝啬过自己的关爱,她用自己浓浓的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福利院的孩子多为残疾病重者,姜兵想尽办法创造机会为孩子们治疗、康复,看到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经历对他们来说可怕的手术治疗,她心疼得不知流了多少眼泪。2009年,3岁的脑瘫患儿党思盼病情加重,姜兵亲自带着她去长春儿童医院看病,在医院静脉输液时她哭闹,只有姜兵抱着她才会安稳,一抱就是五六个小时,还要在走廊里溜达着走,姜兵的胳膊麻木僵硬了,被孩子吐的满身污秽物,也没舍得将孩子放下,一直坚持到孩子输液完毕才去换洗了衣服。
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满舒适的生活环境,姜兵勇于进取、竭诚奉献,精心营造福利院的物质家园。
为把福利院的“家底”积攒得厚实些,为让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能有如家般的归宿感,姜兵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开发并成功地创办了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经济实体。将盈余的资金全部用来弥补建院资金的不足,用来填补老人和孩子供养经费的缺口。
如今,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福利院,在5600平方米的主体综合楼里,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里,都体现出人性关怀的温暖,都浸透着姜兵的心血和汗水。
为了让“养员们”能够置身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世界里,姜兵奉献真诚、挥洒热情,倾心营造福利院的精神家园。
姜兵是残障养员的“好姐妹”,为了帮助身患绝症的女院民宋小霞走出患病阴霾,重新乐观面对生活。中秋节时,姜兵特意买来了月饼和水果看望宋小霞,在面对面的沟通、手拉手的交心中,帮助宋小霞敞开了心扉,将内心的恐惧和无助的处境向姜兵倾诉出来。从那以后姜兵每天陪宋小霞坐一会儿,同她道“家常”,为她解寂寞,日久天长,终于唤起了宋小霞好好活下去的勇气,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在福利院卫生所的积极治疗和姜兵亲人般的关心下,宋小霞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起来,有时还帮助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做些针线活儿,乐观幸福地在福利院生活了4年直至病逝。
在姜兵的爱心感召下,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士、慈善组织,关注着福利院的新变化,纷纷伸出援手,支持和帮扶福利院的发展。
姜兵同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显赫的丰功伟绩,但她坚守民政工作第一线,赤诚奉献27年,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她用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体现了价值,彰显了基层民政人最美的思想境界。
本版稿件由市直机关党工委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市委办公室卞春义
卞春义是市委办公室一名普通司机。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地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好评。
在日常生活和平时的工作中,卞春义坚持不断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用科学发展观来丰富自己的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卞春义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把每一位老党员、优秀党员当做自己的镜子,树立人格魅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党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参加工作以来,从1977年开始,卞春义多次获得部队嘉奖。到市委办公室工作以来,获得“百万公里标兵驾驶员”、“全市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爱岗,不辞劳苦,俨然“老黄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在同行中树起了一面旗帜,深得大家钦佩。 多年的职业磨炼,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练就了一手“闻(气味)、听(声音)、看(零件)、摸(温度)”的检车绝活,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车辆有没有问题,甚至问题在哪,只用不到几分钟的“闻、听、看、摸”,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得“八九不离十”。每次出车早晚,都坚持运用这“四字法”认真检查车况,绝不图一时之快简化作业。驾驶汽车从未发生责任事故或车辆故障,安全行程达150多万公里。
卞春义时刻都严格遵循党章要求,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作出表率。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市发改委曾利范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仅用3年多时间,就为我市争得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社会养老等10个方面计划专项、33个项目,总投资达3.36亿元,获得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5亿元。
这组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那个整天兢兢业业,忙忙碌碌的人,就是一年365天中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要么跑基层单位调研、出点子,要么起早贪黑在办公室认真审核项目报告,要么一路急驰去省城争项目、要资金的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科长曾利范。
曾利范负责的社会发展科,负责综合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组织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民政等发展政策,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等工作。多年来,曾利范始终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热情为项目单位和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帮助项目单位依据国家和省里要求谋划项目,严格审核各类项目材料,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争取资金需要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划,她学习和掌握国家政策,第一时间将政策传递与项目单位,组织谋划相关项目材料,并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储备库,这对下一步项目争取赢得了最佳机遇。在我市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校舍建设改造中,先后有6个教育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11788万元,争取资金3160万元。
为了更好地谋划卫生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曾利范争取到市精神病医院改建项目、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市儿童医院改建项目、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项目、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项目等12个卫生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12104万元,争取资金8279万元。
曾利范带领本科室人员认真编报国家地市级“三馆”建设计划方案,结合我市文化基础设施的基础情况,使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项目、市图书馆项目、市电视发射台改扩建项目等5个文化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6278万元,争取资金1872万元。
在曾利范的努力下,市社会养老服务示范中心老年养护楼项目、市龙山区福阳社区服务站项目、市西安区先锋社区服务站项目等10个项目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总投资3389万元,争取资金1419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曾利范连续7年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两次。先后被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2012、2013全市民主评议科(处)长软环境工作活动中,均名列第二名。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检察院张岩峰
“反腐是一柄利剑,而我们就是利剑之刃”。抒胸中豪气时他常这样自励。从事检察工作17年,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本色,爱岗敬业,清廉奉献,“动如火掠,不动如山”。
他是反腐败查办大案要案的“冲锋者”。2009年底调入反渎部门工作后,每逢有重大案件,必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且战之能胜。久而久之,即成为领导心中必点之将。数年来,他很少有在家的时间。2010年参加办理吉林省检察院、吉林省公安厅“12·17”专案,2011年上半年参加办理市检察院农机系统渎职犯罪专案,下半年至2012年参加办理吉林省纪委、吉林省检察院“11·01”专案, 2013年7月至今,参加中纪委专案组相关专案的查办工作……他以过人的精力、敏锐的视角、扎实的证据获取能力去办理每一起案件。
他是以客观规律指导办案实践的“思考者”。在办案中,他不是盲目地冲锋陷阵,而是更注重对所办案件的规律进行总结,用以指导具体案件的查办。在办理东丰县农机系统系列渎职犯罪案件期间,他同其他人一样,承担了繁重的办案任务,同时将办案中的所思所得记入办案笔记。常常是才出审讯室,又进入写作状态,案件尚未侦结,一篇凝聚他无数个夜晚心血的《农机补贴领域渎职犯罪原因、特点及查办方法》一文撰写完成,吉林省检察院据此召开农机领域渎职犯罪辽源现场会,专题学习研究,随后在全省开展专项行动,当年全省查办此类案件数百件。这篇文章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反渎职侵权工作指导与参考》予以全文刊发,并被编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培训教材。
他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守望者”。身处矛盾凸显的当今社会,他从未将办案简单地视为办案,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在查办东丰县农机系统渎职犯罪系列案件中,由于涉及大量顶名农民证人,当时正值春耕时节,在取证的同时还考虑到维护稳定、确保春耕、控制舆情,为此他利用夜间深入数十户农民家中取证,宣讲案件政策,安抚顶名农民群众的情绪,使他们安心在家从事春耕生产。为了在夜间尽量控制影响,他常常将警车停在村外,摸黑步行,有时当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农民家中时,脚已经崴得肿了起来。农民群众看到这种情况也深受感动,感慨地说:“没想到你们工作这么辛苦,对我们还这么好,我们要不有啥说啥也对不起你们呀。”一句感慨的话语瞬间使他获得了巨大的满足。
他是个人家庭生活的“负疚者”。工作上的巨大付出,相对应的是对家人的巨大愧疚。2010年至今,他每年都要被抽调在外办案半年以上,2013年7月初便被抽调至中纪委专案组办案,至今已近一年时间尚未结束。长年在外工作,对家庭留下了太多的愧疚,母亲生病住院无人照料,女儿从初中到高中,老师没有看见过他开过家长会,更不用提上学放学接送了,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本应承担家庭中最大的责任,可现实是每当遇到节假日,他只能默默地在异地为家人祝福,每当在电话中听到家人询问何时归家的话语,也只能无言以对。面对家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从来都选择闭口不谈,依然是坚决服从组织需要,没有任何怨言,一心扑在办案工作中。2014年,年过七旬的母亲住进了医院,老人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却将消息瞒了下来,只是后来出院后,对休假归家的他说:“孩子,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经历此情此景,他只想恸哭一场。
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市社会福利院姜兵
市社会福利院有一位日夜牵挂老人和孩子的“家长式”院长——姜兵。她坚守福利院27年,守护数百名供养人员,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社会敬老爱老及关心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事业上,堪称爱心助孤老的楷模。
“要倾尽所能帮助这些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孩子。”这是姜兵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一线护理服务工作时说的话。27年来,她始终如一地信守着自己的诺言,无论是在一线服务岗位上,还是在领导管理岗位上,她把自己对老人和孩子的深厚情感凝练于亲人般的关怀与照料中,把自己付出艰辛和努力的成效定格于老人和孩子的肯定和幸福的笑容中。办公桌里一张张红色的奖励证书无声地记录了姜兵的赤诚人生,福利院的爱心故事里也因有了姜兵而感人至深。
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能够置身在舒畅开心的生活氛围里,姜兵倾注爱心、任劳任怨,全力营造福利院的心灵家园。
姜兵是老人眼中的“好女儿”,她给了老人们膝下儿女绕的幸福晚年。在护理服务岗位上时,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的于桂兰老人因大小便失禁,弄得满裤子都是屎尿,老人不好意思地把脏了的裤子藏了起来,被姜兵查房时发现,要拿去清洗。于桂兰老人面带羞涩又眼含泪水地阻止她说:“丫啊,我自己洗吧,别麻烦你了!”姜兵笑着说:“怎么?平时都当我是你亲闺女,今天怎么就不认我了?洗屎尿裤不是我这个当闺女应该做的吗?”于大娘破涕为笑地搂着她说:“你这个死丫崽子啊!”由于于桂兰老人驼背严重,行动不便,每次洗澡都是姜兵领着她去,为她擦洗身体,回到房间后再为她修剪指甲、梳头理发,每当此时,于桂兰老人都感动地用手抚摸着她的头说:“丫啊,有了你,临老我还享了大福啦!”
姜兵不仅是老人的好女儿,更是孤残儿童的好妈妈。为了让孤残儿童体验家庭的温暖,帮助幼小心灵拾回童年的亲情梦,她经常将孩子们带回家像自家孩子一样照料,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姜妈妈”。逢年过节,“姜妈妈”自掏腰包、换新币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看联欢会,在孩子们身上她丝毫没吝啬过自己的关爱,她用自己浓浓的爱温暖着每一个孩子。福利院的孩子多为残疾病重者,姜兵想尽办法创造机会为孩子们治疗、康复,看到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经历对他们来说可怕的手术治疗,她心疼得不知流了多少眼泪。2009年,3岁的脑瘫患儿党思盼病情加重,姜兵亲自带着她去长春儿童医院看病,在医院静脉输液时她哭闹,只有姜兵抱着她才会安稳,一抱就是五六个小时,还要在走廊里溜达着走,姜兵的胳膊麻木僵硬了,被孩子吐的满身污秽物,也没舍得将孩子放下,一直坚持到孩子输液完毕才去换洗了衣服。
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满舒适的生活环境,姜兵勇于进取、竭诚奉献,精心营造福利院的物质家园。
为把福利院的“家底”积攒得厚实些,为让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能有如家般的归宿感,姜兵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开发并成功地创办了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经济实体。将盈余的资金全部用来弥补建院资金的不足,用来填补老人和孩子供养经费的缺口。
如今,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福利院,在5600平方米的主体综合楼里,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里,都体现出人性关怀的温暖,都浸透着姜兵的心血和汗水。
为了让“养员们”能够置身在轻松愉悦的精神世界里,姜兵奉献真诚、挥洒热情,倾心营造福利院的精神家园。
姜兵是残障养员的“好姐妹”,为了帮助身患绝症的女院民宋小霞走出患病阴霾,重新乐观面对生活。中秋节时,姜兵特意买来了月饼和水果看望宋小霞,在面对面的沟通、手拉手的交心中,帮助宋小霞敞开了心扉,将内心的恐惧和无助的处境向姜兵倾诉出来。从那以后姜兵每天陪宋小霞坐一会儿,同她道“家常”,为她解寂寞,日久天长,终于唤起了宋小霞好好活下去的勇气,两人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在福利院卫生所的积极治疗和姜兵亲人般的关心下,宋小霞的病情竟奇迹般地好转起来,有时还帮助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做些针线活儿,乐观幸福地在福利院生活了4年直至病逝。
在姜兵的爱心感召下,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士、慈善组织,关注着福利院的新变化,纷纷伸出援手,支持和帮扶福利院的发展。
姜兵同志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也没有显赫的丰功伟绩,但她坚守民政工作第一线,赤诚奉献27年,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她用平凡朴实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体现了价值,彰显了基层民政人最美的思想境界。
本版稿件由市直机关党工委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