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模样——大国工匠篇

青春的模样——大国工匠篇


    青年充满朝气,青春饱含希望。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要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需要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当前,新时代新征程赋予青年更多机遇、更广舞台、更重使命,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广大青年必定大有可为。我们辽源的优秀青年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明城市创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全市中心工作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在各领域勇创佳绩、建功立业,把青春融入辽源发展大局,用朝气蓬勃、自强自信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展现出新时代辽源青年的风采与担当。即日起,本报将刊发“青春的模样”系列专刊,宣传报道我市各领域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展示他们作为新时代攀登者的风采,传递他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阳光能量。




为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倾力而为
——记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 丁进


    1986年9月出生的丁进,现任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2008年7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采煤机研发等相关工作。
    自工作以来,丁进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刻苦钻研技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曾先后主持、参与采煤机新产品研发10余种系列,升级改造项目20余项,技术攻关项目10余项,编写采煤机相关设计软件30余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国家级刊物论文2篇,多次获得“技术标兵”“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称号。工作中,他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同事们同甘共苦,经常加班延点工作,解决公司诸多技术难题,获得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丁进通过自学编程,将研发中复杂的计算编制成电脑程序供技术人员使用。多年来,累计编制齿轮、花键、摆线轮、轴及轴承、采煤机爬坡能力验算、液压密封计算、机械强度校核等30多种机械设计软件,方便技术人员高效、准确的设计,极大减少了人为失误。组织参与公司智能化办公项目,将机械开发过程中复杂的明细表制作、资料整改等工作纳入智能办公项目中,参与改进办公软件,提升软件效率和准确性。组织技术团队从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转变,利用三维软件,提前做好产品的干涉检验、强度校核、可视化安装、样品展示等工作,提高了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质量,方便了客户选型和对产品的深入了解。
    2021年,升级改造的MG460采煤机,优化采煤机各项参数,通过提升过煤空间、加大截割能力、降低机面高度、提高润滑效果等措施,增强了该机的市场竞争力,是公司品牌最有代表性的机型。
    2022年,研发的MG241采煤机,采用五齿驱动轮专利技术,使原本采煤机机面高度670mm降至580mm,且牵引力增大20%;该机是目前国内常规布置采煤机中,参数合理,采高下限最低0.7m的机型,目前已销往吉林、四川等地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2022年2月,通过吉林省职称评定。目前担任吉林省机械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研发中主任职务。
    2023年,研发的MG565采煤机,运用五项专利技术并具备智能化开采功能,在同等功率采煤机中,采煤下限高度全国最低,目前是公司的主打机型,当年形成销售收入1000多万,对半煤岩薄煤层的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开拓创新  勇毅前行
——记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汽车产品事业部运营总监 李宝


    1986年出生的李宝,2009年毕业于长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同年进入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前身)工作。经过半年实习后,定岗在技术开发部。
    自参加工作开始,李宝一直从事铝合金型材生产及相关材料、工艺的研发工作,涉及材料制备、工艺实验、设备改造、升级优化及研究开发等多个方面,同时承接了多项省级科技研发项目,还与吉林大学、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进行合作研究,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多次参加由中国有色金属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进行评审,同时讨论新标准的制定和编制。申报并承接了标准化试点的建设工作,梳理现行使用标准并进行标准化修改,同时推行标准的规范化使用,提高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2010年起,李宝在负责项目的同时,还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及试制工作。主要负责的项目有长客350km、[EMU250km]、西门子VRC、唐山380km、青岛庞巴迪CRH1、青岛BST807高速列车等项目。
    2011年初,比亚迪K9客车、一汽全新概念车等新能源汽车相继开始技术交流及生产研发工作,并在下半年成功生产出大部分型材,开始弯曲及焊接组装试制及工艺编制。
    2012年,李宝开始铝合金石油钻杆的研发工作。铝合金钻杆的制造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范畴,只有俄罗斯、美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在国内还属于空白。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了铝合金钻杆生产工具的安装调试、生产工艺编程及机器编程、工模具图纸设计及订购,并开始试运行生产程序及机器程序。
    2013年,应客户设计新型列车的要求,开始新型7系铝合金枕梁的研发工作。此枕梁采用无缝挤压技术,不仅进一步减轻了车体材料的重量,还提高了车体的整体安全系数,是降低高速列车成本的一大进步。新型7系铝合金枕梁属于异形不对称结构无缝型材,以普通无缝管的生产原理为基础进行试制。
    2016年初,开始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工作。目前复合材料的增强颗粒碳化硅表面处理试制基本完成,成功在碳化硅颗粒表面镀覆上单质铜及单质镍,包覆率达到100%,试制也由材料处理转为熔铸成型阶段。
    2019年初,开始新合金的试制工作。新合金生产速度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单位时间内产量提高到原来的5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为运输提供充裕的时间,可以选择费用较低的运输方式,减少了运输成本。
    参加工作的这几年,李宝不仅获得“辽源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十佳青年工匠”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包括铝合金钻杆与钢接头结合装配装置、铝管焊接反变形焊接装置9项国家专利。




发扬“工匠精神”  做新时代“职教人”
——记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孟凡超


    1985年9月出生的孟凡超,现任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党支部书记、吉林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储备库成员。
    2008年,孟凡超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同年进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工作。
    15年的教育生涯,15年的钻研探索,他坚守党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以实际行动为国家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做好青年学子的引路人。
    潜心教书育人,关心关爱学生成长,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注重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严谨治学,在传授工程测量技术的同时,创造性地将理想信念教育、技术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养成、工匠精神传承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他主持建设的《数字测图技术》课程获批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和吉林省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
    为了把最新的技术与技能传递给学生,孟凡超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与训练,主动报名参加了无人机技术、Web GIS技术、倾斜摄影测量等学习班,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紧跟行业前沿。
    在教学岗位上,孟凡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钻研新技术、新工艺,能独立解决和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他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级课题7项,主持在研省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舰船科学技术》《北京测绘》《地理空间信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建设的《数字测图技术》课程获批吉林省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主持申报全国应急安全职业教育联盟首届教育教学成果奖。
    在专业建设方面,作为专业带头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先后被评定为吉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专业(群),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骨干专业,吉林省职业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他主持申报了无人机测绘技术专业、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两个新专业。为适应地理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对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组建了以工程测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测绘+”专业群,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主持申报1+X“不动产数据采集与建库”和1+X“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处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点,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在辽源这片热土,孟凡超以匠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坚持师道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凝聚时代发展力量,以匠人之心托起了千万学生成才之梦。




以青春无悔  护灯火万家
——记国网辽源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专责 付大龙


    1990年12月出生的付大龙,现任国网辽源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专责。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岗位。曾荣获“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十佳服务之星”“辽源青年五四奖章”“辽源好人”“最美国网人”、辽源市“百年百杰”十佳青年工匠等荣誉称号。
    百炼成钢、扎根一线,练就过硬本领。只要故障报修电话铃一响,无论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付大龙都会立即冲向抢修现场,克服各种困难,第一时间为居民抢修故障,恢复供电。在基层一线工作的9年里,他从默默跟着老师傅学艺、到成为部门负责人、再到作为安全员统筹全方位安全风险管控,始终在配电专业一线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他的抢修足迹遍布辽源的大街小巷。至今,他参与大大小小的故障抢修累计达5300余次。
    2020年10月份,他带领班组成员圆满完成了带电搭接跌落式熔断器上引线作业项目,实现负荷“零损失”、用户“零感知”和配电台区“零停电”,首开辽源地区配网不停电作业先河。
    多年来,他参与编写、修订配电运行规程17本,事故预案35个,应急处置预案46个,保供电方案62个,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积极贡献。
    求实创新、持之以恒,铸就岗位能手。付大龙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立足工作岗位,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技术革新工作。他全程参与的“低压旁路系统研究”成果,极大缩短了用户停电时间、减少了作业步骤,为低压临时电源接入提供了新方案。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减小用户停电时间8.712万小时/户,创造经济效益65.34万元。
    针对箱式设备内FN型开关存在的操作响应迟滞问题,他深入分析,研制的“FN型开关可靠闭合指示器”能够对FN型开关动作不可靠的不可见操作进行有效预判,极大地降低了作业安全风险。
    带领青年员工勤学慎思、攻坚克难,用一项项创新成果为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注入新动力,释放新动能。成果相继获得东北电力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银奖、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类突出贡献三等奖等荣誉。
    逐梦新篇、致智力行,不悔海阔扬帆。2022年7月,付大龙工作调动到辽源供电公司运检部负责配电专业管理。为全面提升配网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能力,他积极组织开展差异化运维工作,建立以“问题导向、工单驱动”的配网巡视、异常处理、项目储备等全过程管控机制,有效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运维水平。树障故障同比压降35%,外破故障同比压降67%,意见工单同比压降46.95%。
    付大龙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集体会给予我们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我们用奋斗为集体创造青春价值与力量。”




情系“三农”献青春
——记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 李晓娜


    1990年1月出生的李晓娜,现任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来自美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2016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的她,选择来到辽源工作。如今,已经扎根辽源,在这里安家,她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汗水,努力为辽源的农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李晓娜曾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此项工作被市政府列入惠民实事之一,培训学员综合满意度超过95%。培育一批覆盖所有乡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吉林省第二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她以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高质高效完成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此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她曾荣获“吉林省辽源市第二次种植业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个人”荣誉称号;曾参与市农科院玉米第一课题组的育种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控方案》《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单倍体育种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以第二、三作者发表论文5篇《冬季野菜蒲公英大棚栽培模式研究》《浅谈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浅析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物联网的智慧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分析》。
    2023年4月,李晓娜被评为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并作为辽源市农业农村局青年文明号的集体号长,参加了辽源市青年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全体会议,获“2022-2023年度辽源市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
    2023年9月,李晓娜提拔为辽源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参与编制辽源市地方标准《菌物多糖蛋鸡无抗饲养技术规范》。作为主要育成人,参与育成玉米杂交种吉东1902;连续两年荣获市农业农村局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获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21年度“先进个人”称号;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她深知科技是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因此一直秉持着踏实朴素的工作作风,热爱三农工作,积极参与农业先进技术、科研成果推广工作,在提高生产率,增加社会效益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产品研发骨干  技术创新标兵
——记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事业部产品研发中心机油泵设计室主任 张浩然


    1991年12月出生的张浩然,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参加工作。现任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事业部产品研发中心机油泵设计室主任,兼职泵业事业部团委书记、研发规划党支部书记。参加工作的10年里,他进取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人际关系融洽,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
    在新产品试制车间担任工艺员期间,参与十余种新产品试生产加工、调试装配工作。其中包括:大众EA211 TSI齿轮式变量机油泵、MPI叶片式变量机油泵、奇瑞机油泵、大柴机油泵、一汽轿车二级变排量机油泵、长城系列油泵等。从事产品研发工作期间,参与墨西哥大众串联泵、大众EA211 MPI、TSI机油泵、红旗变量机油泵等十余种新产品开发的试验验证工作。其中,他参与开发的奇瑞内啮合转子机油泵项目,顺利通过奇瑞公司对该产品的OTS认可。通过该项目,公司获得了奇瑞公司B升A供应商的认可。他自主设计的众泰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获得一项专利。该产品的设计构思巧妙,设计过程结合了公司以往产品经验,借用六种批量供货零件,为公司节约近30万元的模具开发费用;设计开发的红旗叶片式变排量机油泵,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设计开发日野外啮合齿轮式商用车油泵,成功打入日本市场;设计开发的东风轻发变量机油泵,是目前首次温控阀在机油泵上应用的实例。
    2019年,公司致力于商用车市场的开拓,张浩然全身心地投入,与市场开拓室共同努力,经过2年多的努力,在解放、大柴、锡柴等市场遍地开花,尤其在潍柴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拿到了多项机油泵产品的配套权,并取得了潍柴研发共同体特权,为公司未来五年的经营创收奠定了有力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逐渐普及与新能源技术的日益成熟,作为一名汽车配件的研发人员,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公司新能源转型产品的开发,带领团队完成大众、奥迪、红旗、法士特等多款电动机油泵项目开发,是一个具有良好专业技术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他取得七项国家专利,2021年在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届双创项目大赛中荣获产品创新三等奖。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