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黑土地上展现火热干劲
吉林:黑土地上展现火热干劲
新华社记者 薛钦峰
黑土地上,千里冰封。但在备耕生产的乡村里、制作预制菜的流水线上、加工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园里却热火朝天。从“猫冬”到繁忙,黑土地上展现火热干劲儿。
近年来,农业大省吉林以现代化大农业为发展方向,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为东北振兴增底气。
发力产能再提升
虽是“猫冬”时节,但在不少乡村,农民们已开始为来年春耕做准备。在吉林省长岭县流水村,滴灌带厂刚刚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宽大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接受培训,即将开始生产。
流水村合作社今年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每公顷玉米收获超3万斤,单产提升明显。流水村计划集约更多土地推广新技术。“滴灌带需求增加,自己生产节省一大笔费用。”该村党支部书记于长建说。
今年,吉林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新增“水肥一体化+密植”234万亩。仅此一项就可增产10亿斤粮食。
吉林省乾安县也正为明年实施2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忙碌着。当地农业部门正规划多个“水肥一体化+密植”示范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冯立国说,趁着备耕期加大技术指导,为明年春耕做好准备。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吉林是玉米主产区。这两年,吉林把玉米主食化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农业大市四平引导加工企业开发鲜食玉米、玉米面条等百余种玉米主食产品和预制食品,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该市产值过百亿元的支柱产业。
作为农业大省,吉林资源禀赋独特,是全国的“大粮仓”“大肉库”。吉林正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吉林农安不仅是全国产粮大县,也是肉牛养殖大县。在这个县巴吉垒镇的一家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存栏肉牛超4万头。在产品展示柜里,牛肉丸、炖牛肉等预制菜品琳琅满目。“从牛肉到牛肉制品,为消费者提供全链条牛肉食品。”该企业负责人宋广文说。
补链条、强供给,吉林省正推进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肉羊、禽蛋等产业集群建设,建设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
搭平台拓发展空间
多年品牌打造,长白山黑木耳名声在外。这一“山珍”正通过当地完善的电商服务走向全国。
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木耳产业示范园区,邮政公司的社会化服务中心可提供物流、惠农贷款等服务。在当地森百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忙着把黑木耳灌装、封装、打包。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服务,这家企业网络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过去,这里的商户靠对接经纪人销售木耳。现在,黄松甸镇建起了示范园区和12个村级、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聚集近百家电商企业,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这几年,吉林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业态丰富,企业抱团发展。
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一批批豆制品等农副食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这里聚集了粮食和畜禽加工等领域的50余家企业,年产值超30亿元。
搭平台、兴业态,今年吉林省新认定8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总量达19个,推动人参、梅花鹿等一批品牌成为所在县乡主导产业,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
(新华社长春12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