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法治精神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张丽霞


    法者,治之端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难探索和浴血奋战,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法治建设新的开始。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确定国家的基本制度、人民的基本权利,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到1956年上半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随着生产资料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顺应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民法典、刑法典相继出台,法治建设迅速展开。1978年改革开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建设的加速,迎来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当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阐述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深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变,法治建设也随之恢复、丰富、发展到现在的深化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凸显了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一、坚持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如何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时曾说,法治是我们走出困境、走向明天的最佳选择,而且我们别无选择。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四个全面”之一的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的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二、坚持依法治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摆脱物质短缺、生产不足的状况,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摆脱了绝对贫困,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法治建设就是让全体公民感受到由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现代法治一个核心要义就是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防止在司法实践中,执法权、司法权这些国家公共权力不依法行使、不规范行使而对人民美好生活形成的巨大威胁,党的执政的宗旨就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依法治国,是经济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3679亿元,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达到121万亿元约占世界的1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的奇迹。随着经济的发展,法治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硬保障。企业要走出国门,在全世界有话语权,必须善于利用法治能力和法治思维,经济要健康发展,更要依赖于法治保驾护航。
    四、坚持依法治国,是推进高效社会治理的需要
    实现高效治理的前提是基本的社会诚信制度,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在回答“必不得已而去”时,最后保留了“民信之矣”。他说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是民信,就是政府和老百姓之间的互信、老百姓和老百姓之间的互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镇化率2022年末已达到65.22%,靠什么来构建一个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只能是严格的法治,对法律信任,才可能给其他不认识的人以信赖,这是一种制度化的信任,只有这样一种信任才能够减少社会治理的成本,营造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环境。   
    五、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国
    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当前改革发展的进程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体到法治领域,就是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建设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成为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重要内容。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既坚持党的领导,又深化依法治国,还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法治的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党领导立法、保障执法、支持司法,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成为法治建设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只有法治的观念和精神真正深入民心,我们的法治进程才有坚实的保障。让我们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踔厉奋发,矢志不渝,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