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游子心 浓浓家乡情

悠悠游子心 浓浓家乡情


    辽源,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多年来,辽源籍各领域人才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生于辽源、长于辽源,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在东辽河水的滋养下,奋发图强,成为社会精英、国之栋梁。他们在不同领域对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虽然职业和身份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那颗时时念家、想家的游子心。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家乡辽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儿时的记忆,都是他们永远的乡愁。




离家四十载  始终走在家乡指引的道路上
——记辽宁省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音乐家协会主席 刘世虎


    1964年,刘世虎出生在西安区一户普通工人家庭。他自幼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唱歌、弹琴、表演……渴望学习与音乐有关的一切。1983年,他顺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系。1987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辽宁省大连市,先后在大连市师范学校、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任教。期间,他又到中央音乐学院深造。如今,他早已是国内较有名气的指挥家、作曲家、教育家。通过努力,他为自己开启了音乐之路,也将对音乐的理解和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学生。
    40年来,刘世虎在大连创办多个特色文化活动,并分别坚持连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同时,他为大连市甚至辽宁省的文化事业作出卓越的贡献。他两次荣获“大连市文学艺术界十个有影响人物”称号,他的学生获国内外大奖200余项,
    刘世虎上小学时,每次学校组织大型集体活动,音乐老师总是找机会让他到台上领唱。因此,逐渐增强了他的舞台自信,更使他坚定了将来走音乐道路的决心。高中时,辽源三中的王永福老师更是他音乐道路上的奠基人。
    儿时的刘世虎一直觉得辽源是座大城市。当时他心中的城市,除了北京就是辽源。尽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走过、看过的城市越来越多,但至今辽源在他心中的位置依然无法取代。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他的根。现在,他只要有机会回辽源,都会到东山公园、龙山公园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儿时的记忆。
    2007年,刘世虎个人音乐会在大连举行,辽源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他备受感动,至今难忘。刘世虎说:“每当想起家乡辽源,心里便会涌起温暖而幸福的旋律,就会化作一个个音符,越过龙首山、滑过鴜鹭湖、俯瞰福寿宫、眺望弥陀寺……阔别家乡四十载又回归故里,好像这四十年的时光从未跨越,故乡的黑土和白雪一直在40年前离开家乡上大学时走的山路上等着我、看着我、盼着我,可以像孩童般在雪地上撒欢、在田野里奔跑,任性地滚一个雪球、或者玩一把泥巴。这黑土和白雪如同钢琴上的黑白键,铺就了我四十年的音乐道路和艺术人生。人生能有几个四十年?其实,我一直没有远离家乡,因为我一直走在家乡指引给我的人生道路上。”




深圳企业高管 心系辽源家乡发展
——记深圳某外资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 祖力


    1960年出生的祖力是土生土长的辽源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辽源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祖力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是家中长子。儿时的祖力就是街坊邻里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的祖力,职业履历可谓豪华,人生之路亦是精彩。
    1981年,祖力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染化工程专业。1985年大学毕业,他回到家乡辽源,先后在辽源丝绸印染厂任技术厂长、政府部门干部。
    1992年,祖力来到了充满活力和挑战的深圳市。至今的30多年里,他先后任中外合资企业总经理、IT集团公司总裁、法国投资银行中国公司董事,现任香港某集团深圳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主持过大中型项目的策划、操作和管理,主持过国际上多边或双边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对多个企业项目提出过资本运作的建议或策划方案。
    祖力虽然已定居深圳,但他的心从未离开过辽源。这里有生他爱他的父母和亲人、有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有夏天东辽河的潺潺流水,也有冬天洁白浪漫的皑皑白雪。在工作或社交中,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向一些投资人推介家乡辽源以及辽源的好项目。今年,他借回家探亲的名义,带着外商朋友来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考察。
    祖力说:“近年来,家乡辽源飞速发展,每次回来都有新变化,新感受。辽源大力发展的汽车配套、新能源、铝材加工、医药以及纺织袜业等领域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对辽源未来发展和解决本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辽源红烛深圳发光
——记深圳市园岭小学校务中心主任 常洪


    深圳市园岭小学校务中心主任常洪,生长于教育世家,是辽源籍国内知名教育工作者。
    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他从小能歌善舞,是同学们眼中的智多星、老师心中的众望之才。常洪从小便立志长大要像父母一样做教书育人的红烛。天遂人愿。常洪17岁时,成为辽源市最年轻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辽源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颗明珠,素有“煤城”之称,他立足于振兴煤城,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他在无痕教育氛围中,产生心灵感悟,并将其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为,让自己成为引领孩子成长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2000年,年轻的常洪放弃了当时一片光明的发展仕途,奔赴了同样年轻的特区深圳,成为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在深圳,他同样展现了优秀的品格和不平凡的能力。从辽源到深圳,常洪对星星火炬的深情穿越时空,他的梦想和现实跟“红领巾”紧紧地系在了一起。
    2012年,经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教育局考核研究决定,成立深圳市第一个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深圳市少先队辅导员名师常洪工作室”。2014年,经基层推荐、材料审核、答辩评比等环节,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科院联合评审出7名深圳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主持人,常洪工作室入选。
    常洪从教30载,成绩斐然,硕果累累。1999年被评为吉林省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双“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园丁工程”国家级骨干教师;2005年,被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008年被评为深圳市第十一届“十大杰出优秀青年”; 2015年当选为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荣获吉林省第七批拔尖人才、吉林省体育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科技工作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少先队首批导师团中级导师、省功勋辅导员、深圳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017年被评为全国少先队名师,并被任命为全国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撰写的活动方案和论文以及个人先进事迹多次发表在《辅导员》《中国教育》《班主任之友》《少先队活动》等国家级刊物上。
    常洪说:“不忘初心是家训,为人师表是家风。无论走到哪里,辽源都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故土。那是我读书、成长的地方,离家20载,从未忘记。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带家人回去住上一段时间,与曾经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聚,我仿佛回到了从前,无比温暖。”




辽源老板 深圳淘金
——记深圳筑梦者太空舱酒店董事长 沈江


    1975年,沈江出生在东辽县建安镇忠实村的普通农家。他从小就是十足的淘小子。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他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天生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又不服输的他不甘心做农民,于是十六七岁时,他便开始走南闯北,开启了探索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去珲春打工、回辽源倒腾粮油、养大挂车搞运输……2006年,沈江来到深圳,并给自己定下赚到50万元就回家的目标。他在深圳华强北某手机市场打工一个月后,就自立门户,自己也租了一个当时炙手可热的柜台,经营手机及周边电子数码产品。虽然光租金每月就得1万元,但沈江凭借自己的能力,仅用了短短半年左右就赚到50万元。此时的沈江却没有打道回府,而是继续淘金。2009年,他在香港开拓了电子产品市场。随后,沈江的人生就像开了挂,手机城、典当行业、主题酒店、写字楼物业等多个领域均做得风生水起。这个东北农村汉子凭借能力在深圳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沈江说:“11月9日下午,吉林省党政代表团在深圳召开吉林省—深圳市招商引智座谈会上,省领导与深圳知名企业家和优秀吉林籍人才代表深入交流,诚挚邀请大家到吉林创新创业、投资兴业、携手发展。每当参加这类活动,我的内心都是激动和兴奋的,这是来自家乡的邀约。辽源正处在转型发展阶段,需要大力度招商引资。近年来,咱们省、市各级相关领导多次到深圳招商引资,多次邀请我们这些在外从商或工作的游子回家乡调研座谈,让我们感到温暖。十七年来,无论我身在何处、工作多忙,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家,为逝去的亲人扫墓。落叶终究要归根,游子佳节倍思亲;儿时成长系辽河,他日成人报母恩。虽然我身在深圳,但是辽源永远是我心里最美好的那部分。龙首山、大什街、八一水库、东辽河源头……都是印在我脑子里的最美景色,还有我永远吃不够的美食。”




对家乡充满希望
——记深圳概念投资公司合伙人 夏嘉坤


    1987年出生的夏嘉坤从小生长在我市一个双职工家庭,是家中独子。2006年6月从矿务局第一中学(现田家炳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北京现代管理大学广告学专业。2009年3月,夏嘉坤一路南下来到年轻人向往的大都市深圳,从事地产开发和运营工作。2013年7月在深圳光明新区成功交易市值1.2亿元的厂房。因此,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5年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此后,他打造运营过深圳机场航站楼的航空产业中心、深圳福永机器人产业园等项目。目前,他是深圳一家概念投资公司的合伙人。
    已逾而立之年的夏嘉坤虽然在事业上小有成就,但内心依然是一个大男孩。他对家乡辽源有着浓厚的感情,喜欢骑自行车,想念家乡的锅包肉,更想念儿时的小伙伴。前些年,他每年都会回家两三次;现在随着工作越来越忙,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来与家人和亲友团聚。
    夏嘉坤说:“辽源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父母和亲朋好友都在那里,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地方,我的心从未远离辽源家乡。近年来,东北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辽源更是倾力打造冰雪旅游项目,用我们得天独厚的季节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我打心眼里高兴,更希望家乡能早日迎来一个返乡潮。”
    夏嘉坤给多数人的印象是阳光开朗、社交牛人,但工作之余,他会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上网浏览辽源的时事新闻和发展变化;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区位和实景,因为他怕对家乡变得陌生。也许,这就是他内心深处对家乡最细腻的情感吧!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