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浓浓的关东风情

皇家鹿苑一角

    赏田园风光、品农家小吃、体验民风民俗……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我市山庄经济近年来蓬勃发展。在辽源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山庄旅游产业正在崛起。一些景色优美、旅游资源品位较高、景观吸引力强、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旅游服务内容丰富,在当地具有代表性、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较高山庄一一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市山庄旅游将在统一包装,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走出去”推介营销,创新休闲山庄商业化运作模式;进一步开发辽源旅游地接线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辽源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本报刊登我市一些山庄报道,带大家一起去品味一下那里的味道。

鴜鹭湖的民俗和美景
本报记者  李 锋

    旅游能够让人领略到山川美景,能够让人品味到一个地方的浓浓人文情怀。
    走进鴜鹭湖风景区,这里的湖光山色让人顿感清新愉悦。这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浓烈的关东风情。
    在景区,一座关东人家小院显得独具特色。踏进小院,你好像瞬间走进了时光隧道。关东历史的记忆在这里得以重现,关东民俗风情的醇厚在这里得以体现。
    时光已经远去,靠什么串起我们的过往记忆?时代轮回变迁,靠什么凝结我们祖先走过的足迹?历史虽然在现代的潮流中越变越细,但是不会完全消失。那怕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留在各种历史遗迹中。一座复古的院落,一些老屋的陈设,几间手工作坊为游客建造了一个通向历史的走廊。
    走进关东人家小院,院墙旁边的鸡窝、用木头和枯草搭成的棚子下的马车和马套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个新鲜的东西,是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玩意。在这里,游客则可以近距离看到这些。走过院子,木头亭子和院子里整齐的菜地,游客能进入到关东老屋了。
    在进入老屋的那一刻,游客一定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所有的历史,都会在现代生活中留下痕迹。年轻的游客则会通过老屋里的老物件品味出昔日时光的滋味,上了年纪的人则能在这里找回很多心底的记忆。在来来往往的游客中,有一位游客说起了自己80多岁的父亲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形。那80多岁的老人一进门就激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回到了家,这里才有家的感觉。”老屋的陈设是按照过去关东人家的风格布置的。宽敞的火炕、炕上的炭火盆、煤油灯、老照片、土灶台、风箱、条桌、蝈蝈笼子、纺织用的线车子、老式钟表等等一些旧时寻常百姓家常用的老物件为游客带来暖暖的回忆,为游客揭开那段尘封的往事。
    走出老屋便是关东作坊。关东作坊走廊一旁的窗户上挂着漂亮精美的中国结、展现东北风情的窗花让人备感亲切。
    作坊内工作人员正在制作传统煎饼。在说话间,她们熟练地把大米、黄豆、花生调成的粉末放入锅内,不一会脆薄香甜的煎饼就好了。豆腐作坊内,游客可以全方位观看豆腐制作的过程,不但增长了见识,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东北的冬季异常寒冷,人们习惯于在这个时期过着“猫冬”生活,在农村生活的人们开始做一些耐寒、不易腐坏的食物贮存起来过冬。粘豆包就是他们钟爱的过冬食品之一。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在冬季里,自动同街坊邻里相邀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做粘豆包。在关东作坊,工作人员现场做这极具东北特色的粘豆包,让外地游客感觉到新鲜,也让东北游客回忆起那过往的乡村岁月。酿酒坊内,采用传统酿酒工艺酿出的粮食酒,散发出浓浓的醇香,酿酒师神情专注地在搅拌着将要封口发酵的酒料,这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鴜鹭湖:过足“地主瘾”
本报记者  李 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回归自然,在周末带着家人或是和朋友一起去乡下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是多么惬意啊!
    在鴜鹭湖,这样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走过蜿蜒的小路,一片菜地就会呈现在游客的眼前。这片菜地被扎栏分割成面积均等小块,每块大约60平方米。走进这片菜地,游客会看见这里的每一块小菜地都有自己主人起得独特的名字和菜地里种植各种不同的蔬菜。
    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块的菜地是按年出租给游客的,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可以来这里种种菜,放松下身心。这里的工作人员平时负责照看这些“地主”的菜地,并及时告知“地主”蔬菜的生长情况。总之,在这里,游客可以真的过足“地主瘾”。

怡人山庄 胜似桃园

本报记者  李及肃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周末去乡下享受田园生活。


    社会大发展,城市大繁荣,生活条件好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从物质生活向精神生活逐渐的转变,远离城市喧嚣,减轻工作压力,便成为一些人所追逐的。座落于县城东北郊东丰镇太升村的东丰县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也许会给大家带来这份惬意。
    山庄风貌无程式之规,原生态自成一格,山水相依,屋舍俨然,古朴归真。身在其中,自有一种安享自在闲适的感觉。辗转山庄之内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身边绿草如织,眼界里水波荡漾,参天古树,依山傍水,令人心旷神怡。除却景致无限之外,更显匠心的是错落有致的休闲小木屋、随处可见的大小凉亭、还有水面上长达400米的交叉游览索道,种植的“樱桃长廊”、“葡萄长廊”、“葫芦长廊”……置身其中者自悟其趣,惶若世外之感油然而生。
    这里以“游乐观光”为本,重在休闲,自在放松身心,各取所爱,山上山下,水上庭院,皆可为筵中话题。
    这里创建了“恩泉农家文化大院”,投放了健身器材数余种,藏书万余册。长廊和餐厅里的装饰画都是本乡本土的农民画,置身之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
    “民以食为天”,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的佳肴美馔,源自原生态自产的无污染、绿色的农作物。各种特色菜,散养的家禽,新鲜的河鱼,应季的甜玉米、地瓜,野猪宴、烤全羊、蒙古酒……还有粗粮细作,更是给山庄锦上添花。各色精致的杂粮小吃,南北皆宜。
    “安得广厦千万间”,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之一绝在看似信手拈来的庭院化园林布局,开创了休闲娱乐的新情调。点缀在绿树鲜花中的小木屋,荷花池内游戏的观赏鱼,儿童乐园里悦耳的笑声,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居所若如此,心中哪里还藏的住那么多蜚短流长和凡尘杂念,俗人亦会沾些仙气。木屋中所置也顺其自然,进门上火炕小憩,再看看透过那工巧窗花的明媚阳光,这才知道就这么住一宿实在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这里的春天漫山的果树构成一片花海;夏天的山庄草木葱葱,景色迷人,特别凉快,是理想的避暑之地;秋天是山庄最美的季节,飘舞着红叶的山峦,斑斓多彩;山庄最壮观的季节是冬季,满眼的冰山雪岭构成一道天然的滑雪场,与人工湖的滑冰场相呼应,运动起来的人们使这银装素裹的季节也生机盎然。
    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不是教人避世,只不过,在这喧嚣的城市为世人有个清净之处尽一些本分,以休闲为本,为了放松每一位宾客的身心。这里有高人雅士偏好的古柳垂钓、登高望远、慿栏观鱼;亦有喜闻乐见的现代康娱、游泳健身、CS野战,儿童乐园。归到头来,山庄所能提供的一切,还是为了给大家一人一个好心情,一人一个好精神。一天玩下来,吃顿乡村菜,再爬上热炕头,美美睡一觉,第二天早起,深吸一口山庄的纯净空气,神清气爽,便又再上旅程了。只是从此会惦记着,东丰有个很美的恩泉原生态农业文化产业园。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里的“民族味道”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水上乐园

“地主大院”内景

关东“大车店”用品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是一个集影视拍摄发行、民俗生态观光旅游、数字影视科技孵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
    顺着山路向上,走进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建在路边的“大车店”。现在很少有人听说过“大车店”了,其实那就是在过去交通不发达时,为那些赶车出门的行人准备的旅店。店外有放骡马的牲口棚,店里是“大通铺”和土灶台,这些古代式汽车旅馆,简单到仅能满足骡马和旅人基本需求。如今看起来十分简陋的“大车店”,却是老辈人们出门在外时最常选择的落脚之处。这里的每一样物件都留着年代的印记,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在辽源这片土地上讨生活的老辈人,日子过得是何等的朴实和艰难。
    从辽源人的生活习惯中,已经很难看出哪些是“老东北”的,哪些是“老满族”流传下来的。所以,那种夹杂着满族风情的地主大院,就成了感受辽源过去印记的首选。
    开阔的大门向两旁延伸出的高高院墙,围绕出整个地主大院。在大院四角还竖起了战争年代特有的建筑——炮楼。据相传这是因为当时东北的“胡子”多,像样的大地主家里为了安全都会组建自己的“安全部队”,也会在院墙建上炮楼,以震慑和抵御土匪。走进大院正对面的是一段矮墙和小门。两旁是账房和“下人房”等,在账房的旁边是小型粮仓,“下人房”旁设有水井。可以看出如果大院被围困,还是可以坚持上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墙、炮楼、水井和粮仓,都可以看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人们将人身安全和食物放在了首位。
    再向里走,穿过镂空砖砌的矮墙才算是进了正院,正对面采光良好的大厅,那里是专门接待贵客的地方。无论是桌椅摆设,还是墙上张贴的字画,都可以显现出主人家的品位和财富。正厅两侧,西面是传统样式的客房和餐厅,东面是主人家的住处。到这里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满族特色,首先是喜房,里面布置得喜庆甜蜜,完全按照满族人新婚习惯布置。与喜房对应的寿厅则是给新人的父母居住,里面有满族特有的炕琴柜,上面雕花的铜锁和柜面上的精美图案,都代表着吉祥的寓意。地上各套不同样式的桌椅和上面的各种小摆件,都充满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尤其一套以满族女性服饰样式制作的桌子和圆凳,优雅的线条中透着几分俏皮,让人见之莞尔。以喜、寿、福、禄命名的四套房间顺次排列,分别代表着孙、子、父、祖在家庭中的地位。每个主题的房屋都有着其所代表字的特色,细节之中见微妙,其中乐趣只有亲临方能体会一二。
    扎兰芬围的影视基城里,有仿照辽源老城区建的外景建筑,完全将伪满时期辽源古旧的大什街展现在人眼前。不少来这里参观的老辽源人,看到这些建筑后,感叹地讲述起自己以前生活过的辽源。位于盛京围场北侧沟谷深处。搭建地窨子、马架子、木搁楞房、干打垒房,反映女真部落及关东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影视基地为《关东药王》、《男左女右》、《七彩田野》等一系影视剧提供拍摄场景。
    以“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关东文化”、“满族风情”为特色,拥有多处仿古建筑、影视基地的扎兰芬围民俗园,可以让人在短短的一两天内,更加直观地了解辽源的历史、文化、风情、特产。

品味槐花
本报记者  陈兴权


槐树花开

    仲夏,一个让人留恋的唯美时节。温润的空气裹挟着一丝淡淡的清凉。
    在槐花盛开的季节。在花褪残红的晚春,洁白的槐树花则为绿色的大山绘就了“飞雪洒嫩枝”的意境。
    品味槐花香。想看槐花不用走得太远,城市周边随处可见,老龙头山就是最佳去处之一。
    老龙头山位于我市南部,距市区不过10公里。山上不仅有茂密的野生自然林,更有近百年的槐树。相传,一条龙在此饮水,后化作了大山。因其外形似龙头故称作“老龙头”。解放前,在老龙头山南侧山脚下,曾建有一座“关帝庙”,供奉着关老爷及其他诸神。如今,老龙头山下的关帝庙已然不再,但在山的东侧,傍梨树河,依老龙头山则建起了大拇指庄园。
    大拇指庄园景色宜人,观水、赏山皆可。在大拇指庄园看槐花,徒步走为最。幽深、宁静的林间小径;垂满槐花的山坡;弥漫着清甜味道的空气,对于喧嚣城市里的人们弥足珍贵。
    “庄园主”陆明是我市年轻的企业家,也是食品行业的知名人士,他向我们介绍了老龙头山槐树的分布情况,并带我们来到了槐树生长集中区域。此时,槐花正浓。素雅的清香沁人心脾。
    陆明告诉我们,在老龙头山,有近50亩的槐树林,因其年代久远,每年槐树花开都会吸引大批游人,有城里的赏花、拍照、游玩、野餐者,更有当地的“拾花”村民。
    据资料显示,槐花的吃法很多,通常为槐花饼、槐花汤、槐花鱼等,其淡淡的清香,比肩山珍海味。同时,槐花还有药用功效。
    目前,大拇指庄园已开设了“森林餐桌”,就餐者可到庄园划定的野外餐点就餐,也可自觅佳境,独享属于自己的那份惬意。
    清爽的森林之气,再加上满目的松翠欲滴,陶醉是自然的。

“开眼”更“开胃”  畅游新体会

本报记者  季式学


    畅游“扎兰芬围”,来到“大车店”,坐在“知府椅”上,感受着曾经的满族与关东文化,龙纹茶壶、猎枪、炕柜、大皮鞭子、嘉庆年制大铜盆尽收眼底……伴随着时走时停的老式挂钟,我们仿佛穿越到了过去。看着炕柜上摆着的昔日的老式餐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看到了先人围坐在木头餐桌共饮美酒、共品美食那种惬意的生活,想象着盘中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你也许会问,曾经的“原汁原味”,如今还能品尝得到吗?   
    “民以食为先”,想留住游人的心,必要留住他们的胃,给前来饱眼福的游人,一个再想来的理由,就要让他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大饱口福。为了让更多游人了解辽源的特色文化,品尝到家乡的山珍野味,我们深入村屯,寻找关于“昔日美味”的点滴记忆和如今山村里的特色佳品。
    说来也巧,来到沙河镇,巧遇一位60多岁的老者,手拿小铲准备前去山间挖野菜,她得知我们来意后,表示愿意与我们同行,做我们的“向导”。跟随她的足迹,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感受着户外的每一份“意外惊喜”。老者时而弯腰,时而蹲下,将野菜根部的土磕掉,清理好后,放入袋中,看着老者挖野菜的熟练动作,便知她对山间的野菜 “了如指掌”。她每挖一种新鲜野菜,我都会前去询问,对野菜的“价值”做好笔录。同行久了,她对我们渐渐地产生了好感,也打开了话匣子:“这会儿你算来着了,春天这儿野菜最多,婆婆丁、芨芨菜、刺五加、猴腿蕨、刺老芽……啥样野菜都有。”她一面挖着,一面指着:“这是‘婆婆丁’,是我们这边最常见的野菜,吃着苦,但败火。前面那个是芨芨菜,味道清新,蘸点新熬出的农家笨酱,那味道老好了……”
    经历了1个多小时的挖山野菜之旅,我们跟随着“向导”回到了村里,村里人得知我们是记者,为宣传当地的人文美食而来,村民或是联想到近期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便纷纷不约而同的聊起了当地的特色!
    吃寒葱,过把“皇帝瘾”
    说起寒葱,可有很长的历史。寒葱顶山曾是清代“盛京围场”的中心区域,素有“皇家鹿苑”之称。因寒葱地处东丰县沙河镇,寒葱顶因盛产寒葱而得名。寒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早春寒冷时节即可生长,故称寒葱。
    寒葱味辛辣如葱,有止血、散淤、化痰、止痛的功效,药用价值极高,可与人参相媲美,仅在大、小寒葱顶生长。因此,寒葱曾是皇家贡品,为皇家御用。每年当地官员都要组织劳力上山采摘寒葱,用辽河源头河水洗清,然后通过驿站传送到京城。
    古时候皇帝吃的佳品,如今来扎兰芬围就可以品尝得到,带上你的家人和朋友一起来过过皇帝瘾。
    雷窝子:“劈”出来的蘑菇,有营养
    据当地村民讲,他们这有一种特殊的蘑菇,闪电击打出来,雪白的蘑菇就生出来了!于是这蘑菇俗名儿就叫做“雷窝子”。每到电闪雷鸣过后,当地的村民就会前去采摘。此蘑菇因气象而生,真是大自然的天然佳品。
    这种蘑菇可食用。属优良食菌。含有维生素C、B1、B2、PP等,经常食用可预防脚气病,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妇女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减少,还可以预防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出血,皮肤粗糙及各种贫血病症。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及降低血糖的作用。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夏天来这边游玩,或许你在大饱口福的同时,会亲眼目睹“雷窝子”的形成呢。
    春夏秋冬美食不断
    每到春、夏两季,在扎兰芬围景区,时常会看到老母鸡带着这一群小鸡满山觅食;山间野菜众生,刺老芽、猫爪子、婆婆丁、四叶菜,配上农家大酱,那叫一个原汁原味。夏天来这里,蘑菇管够,想吃什么蘑菇尽管说,榛蘑、蛋黄蘑、松树伞、猴头菇、粘团子、马粪包……采些新鲜的蘑菇,炖一只散养的小笨鸡,还未开锅,那味道早已十里飘香,让人垂涎欲滴。秋天的山野果更是这里的特色,吃着山葡萄,品着山野杏,嚼着草芒果,咬着山里红,那酸溜溜的味道让你在品味美食时先开开胃……到了冬季,你在雪地里常会看见一些稀奇古怪的脚印,那都是山间的野生动物出来觅食时留下的。如果运气好,看到在雪地里时而飞奔,时而飞起的野鸡,蹦跳着的山野兔,飞翔着的山鸽子绝不是问题……

关东八铺炕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李及肃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