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映“夕阳” 情系“桑榆”慰“晚晴”
“红马甲”映“夕阳” 情系“桑榆”慰“晚晴”
西安区推出“志愿服务+养老”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茵
10月26日,西安区幸福家园小区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处聊天、打牌、晒太阳,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一边散发防电信诈骗宣传单、一边向老年人讲解以养老名义实施的各种骗术,通过真实诈骗案例引导老人提高防诈意识、清楚养老诈骗的惯用手法和危害。
积极引导和发挥志愿者、志愿队伍作用,将志愿服务融入养老服务中。近年来,西安区立足开拓养老助老新思路,推出“志愿服务+养老”新模式,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
手机装上APP 再也不怕钱被骗
居住在幸福家园小区、今年62岁的马业艳高兴地向记者炫耀起自己手机上新装的反诈APP:“志愿服务队上门帮我们下载的,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用。有了这个呀,心里可踏实多了。”
徐波,西安区安民社区党委副书记。据他介绍,幸福家园小区是2015年入住的棚改回迁小区,共31栋楼、4000多居民,半数以上是老年人,且多数不和儿女在一起。“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一些老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认知较弱等特点,采取各种手段骗取钱财。志愿服务队的到来可帮了我们大忙,经过他们手把手教、面对面讲,老人们的防范意识大大增强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好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的防骗意识和反诈骗能力,西安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骗反诈”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登门入户宣传指导,对不会使用手机微信和经常习惯在室外走动的老人,以生动的图文宣传资料,积极向老年人宣传讲解以养老名义实施的各种骗术,并发挥线上“信息联通”作用,常态化推送“反诈”信息,以真实诈骗案例引导老人提高防诈意识,让老年人清楚地知道养老诈骗的惯用手法和危害,守住“养老钱”。
暖心服务进了门 爱心飞进老人院
在西安区金伯乐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谢鹏飞告诉记者,不久前,志愿服务队刚刚来过,和院里的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过重阳节。
据随行的西安区委宣传部张智俊介绍,近年来,西安区坚持将志愿服务向群众身边延伸、向群众生活贴近,针对老年群体需求,重点打造了“情暖夕阳、大爱在西安”系列志愿服务项目,结合端午、重阳、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到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养老院等机构组织开展义诊、演出、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化传统节日意义的同时真正关心了解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与此同时,还创新打造了“智慧助老”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各项智能化服务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累计专项服务时长700余小时,获得了吉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二等奖。
文娱活动打捆送 老有所乐不孤单
西安区艺翔曲艺社是辖区内广受好评的休闲娱乐场所,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曲歌盛世、艺为人民”的志愿服务理念,形成了覆盖城乡社区、基层农村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用曲艺社负责人的话说,演出活动不是目的,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才是真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安区积极鼓励基层组织自发建立老年文艺演出队,结合自己的文艺所长,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平台开展活动,先后打造了“智慧助老”“情暖千家”“文艺骑兵”“艺翔曲艺、惠民演出”“文明实践走基层、志愿服务暖人心”“移风易俗”“助力创城、有你有我”等10余个志愿服务项目。其中“艺翔曲艺、惠民演出”项目、“情暖千家、真情送暖”项目和“文明实践走基层、志愿服务暖民心”项目分别获评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三届省级优秀服务项目。
为更好将养老与志愿服务结合在一起,西安区不断推陈出新, 对接社会资源,开展政策宣传,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在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过程中,广泛引导和发挥志愿者、志愿队伍的作用,较好地满足了全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