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引导农民应用“覆混耕作”新技术

黑土地保护又拓新路径
东辽引导农民应用“覆混耕作”新技术


    本报讯(记者 于淼 夏景明)日前,在东辽县平岗镇石咀村一组的覆混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一台大马力拖拉机牵引着松耙联合整地机正在田间实施“覆混耕作技术”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经过灭茬、混埋、深耕、平整等“一条龙”作业后,散落秸秆和茬子的地瞬间变成了一片黝黑色。
    “覆混耕作技术是通过将玉米秸秆与土壤混合的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它的深翻最深能达到25厘米左右。这个深度既不会影响来年种地,又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范旭辉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各农技推广员和各乡(镇)的示范户们介绍道。
    听着专家的介绍,再看着眼前的景象,大家议论着:“这大机械整地深度够用。地整得板正不说,土也更肥了。”“要用这种耕种技术的话,明年粮食稳产丰收就更有把握了。”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探索出了以深松、条耕、免耕播种、机械化植保、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持续加强黑土地保护。市农机总站站长蔡柯勇告诉记者说:“覆混耕作技术是目前最新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我们邀请专家来讲解并演示新技术,就是希望能将这一新技术推广出去。”
    覆混耕作技术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主推项目,覆混耕作技术及装备研制与示范项目是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和吉林省农科院共同申报的吉林省科技发展项目。范旭辉介绍说:“覆混耕作技术将免耕覆盖和秸秆翻扣到土壤中结合在一起。作业之后地表秸秆覆盖率能达30%以上,符合保护性耕作的要求,抗风蚀水蚀。混埋在土壤中的秸秆还能够提升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且覆混耕作技术是在秋天作业,秋冬季的雨雪会渗入并储藏在土壤中,不仅土壤的湿度会增加,在经过冻融的过程后,土壤表层的土块会变得非常疏松,有利于春耕。同时,它还有深松作用,能够打破土壤的犁底层和板结层,和传统的免耕相比,保守估计来年春天的地温能提高1—2摄氏度。”
    耕作再添新“利器”,黑土地保护有底气。蔡柯勇说:“此次邀请省内专家到现场进行新技术推广及指导,对东辽县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促进东辽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能推动覆混耕作技术在东辽的普及和应用,让东辽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