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喝彩——在平凡的生活中感谢不平凡的自己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生活,却隐含着某种“不平凡”。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世界。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坚强地去面对挑战,勇敢地去拼搏进取,在困境中战胜磨难,在曲折中迎接光明。这样,我们就一定会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创造出一个个不平凡的业绩!

记住最艰难的时刻
本报记者  赵强

张钊

    临近军校毕业时,张钊所在的军校在800里太行山中组织毕业演习。埋锅造饭、安营扎寨自不必提,单是徒步行军一项,到结束时他所在的中队就有3人检查出足弓骨疲劳性骨折,其中辛苦可见一斑。
    有一次,跋涉到宿营地,人已经十分疲劳。扎营时张钊和另一名同学所用的双人帐篷因多次使用,顶部裂开一道大口子,偏偏又赶上天降小雨,避无可避,他俩只好身围被子,外披雨衣,蜷坐在破损的帐篷中,不多时,就保持坐姿沉沉睡去。之后发生的事,两人丝毫不觉,待到天明,才发现雨水已顺帐篷和雨衣的缝隙渗入,两人的被子早已浸透,稍微一拧就能拧出水,他俩居然在水中睡了一夜。
    毕业之后,张钊昔日同学便奔赴各地,谁料到几年之后,张钊与演习时的同学又辗转调到了同一个单位工作。回忆起当年光景,在心中又生出一种骄傲。那些共度的艰难时刻,竟也演化出一些自豪感。数年光阴,彼此都不再是曾经孑然一身的青年,业已成家生子,进入而立之年。现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当年相比,有时也会感到力不能支,惆怅不已。每当这时,张钊回忆起曾经在水中过夜的经历,便也觉得此刻的困难比之当初,还是不值一提。于是便又能振奋精神,攻坚克难,等到事情解决之后,再回头看,也就不过如此。
    始终记得自己最艰难的时刻,这种艰难并非所愿,但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那曾令自己无比踌躇的困难也就成为将来笑对人生的资历。有些时候,谈笑面对挫折,并不是因为心胸宽广,而是早习惯了伤痕累累。既然命运并不愿意每天都把阳光洒在我们头上,不妨用心去体会暴雨倾盆的感觉。要知道,大坎坷如同大幸运,在人生中也并不易得,更何况在燃烧生命换来的珍贵记忆,若是轻易抛诸脑后,再不愿想起,实在可惜。
    把曾经的艰难牢记在心,就像是给自己一个保证:凡此以下者,皆不足虑也。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必怨天尤人,不需长吁短叹,虽然记住从前的痛不会把未来的痛变少,但至少能让我们更加从容。更何况尽管有很多坎坷,是命运强加于我们,但毕竟也有很多困难,我们是为了收获更多的快乐,才会主动站出来选择面对。我要感谢平凡生活,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

病魔压不倒的“弱”女子
本报记者  王 超

    55岁的梁玉梅是我市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丈夫关爱有加,女儿漂亮孝顺,和睦的家庭让她幸福十足。每天早、晚,在公园里或是广场上健身的人群里都会有她的身影。看到她跳健身舞和健步走的步伐轻盈而优美,谁也想不到她在4年前是一个胃癌中期患者。记者央求再三,她才给记者讲起4年前从患病到康复的经过。
    梁玉梅说:“我50周岁那年夏天,有一段时间我总是食欲不振吃什么都感觉恶心,腹部特别不舒服。我自己偷偷地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问我家人来没来,我谎称自己独身,无论什么结果我都能承受,医生这才告诉我说我得了胃癌,是中期。听到这一噩耗,大脑一片空白,都不记得是怎么走出医院的。回家我和丈夫、女儿谎称要陪妹妹到乡下住几天,然后自己躲在宾馆里偷偷地哭了两天,静静地想了两夜。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退休手续才办完4个月,我的人生即将就此结束了吗?我的丈夫就要自己走过后半生,女儿就要没有妈妈了吗?我的母亲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吗?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凄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像电影片段一样在我脑海里不停地浮现。突然,我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到了方向,一下子想通了。医生告诉我是胃癌中期,并不是晚期;一辈子我没做过坏事,老天也一定眷顾我;我才50岁,我的后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呢;我的母亲、丈夫和女儿还等着我照顾呢。我一定得乐观地面对一切,积极地配合治疗,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医疗水平那么高,我一定要与病魔抗争到底。回家后,我把实情告诉了丈夫和女儿,他们开始也接受不了这个噩耗,但是看我若无其事的表情,而且还开导他们,他们也就振作起来了。在医院我积极乐观地配合医生治疗,手术很成功,我的胃虽然切除了2/3,但剩下的1/3完全可以保证身体‘工作’。术后第二天,虽然伤口是刺心的疼,但我仍陪着家人聊天,连医生都说,我的状态超常的好。术后第10天,医生告诉我可以出院回家休养,20天后来做‘化疗’。听说做‘化疗’头发会渐渐脱掉,我为了不让头发一块一块地掉,在化疗之前,到理发店将自己一头乌黑的头发梯了个精光。6个‘化疗’是一疗程,20天一次。虽说‘化疗’期间副作用痛不欲生,有时吃什么吐什么,但我仍然坚持着。就算吃了再吐,多少还是能吸收些营养。化疗全部做完出院至今,除了例行复查,我没再进过医院。癌症不只是医生治好的,我认为也是靠个人的心理能力战胜的。死于癌症的人多数都是被自己吓死的。人生苦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都得勇敢面对。有事儿说事儿,有病治病,人只有对自己负责任了,才能对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负责任。”
    面对癌症病魔的威胁,梁玉梅没有被压倒,面对生命的考验,她没有就此认输。人的意志力能战胜一切,是真的。

为了孩子而坚
本报记者  刘红娇

 韩影(右一)

    韩影,一个农村家庭的普通妈妈,今年28岁的她不像其他“辣妈”一样时尚、新潮,谈吐之间可以感觉到她明显比同龄人更加的成熟稳重。“养儿宝典”、“教育指南”更是张口就来,一套一套地会让所有的父母和准妈妈认同和信服。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普通妈妈化身成为如今连专业老师都称赞的“育家”? 
    这是因为韩影女儿的“与众不同”。在女儿刚刚十几个月大的时候,韩影在一次访友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女儿比起朋友家的孩子反应要慢一些。这让韩影的心里有些犯嘀咕,自己家的孩子明明比别人家孩子大,可反应能力却有些慢,该不会是有什么毛病吧?她回家后把自己的担心说给丈夫听,丈夫却并不相信。不放心的韩影自己带着孩子去长春的医院检查,可做了许多昂贵检查的结果是孩子没有问题。回到家的韩影还是不放心,她发现如果大声说话女儿能听到,小声说话女儿就没反应。韩影又与给孩子检查身体的教授联系,对方很无奈地表示检测的结果就是孩子没问题,如果她不相信又不怕花钱就再来看看吧。于是韩影又抱着孩子去了长春,本有些不耐烦的教授听了韩影的分析后重新翻找了孩子的检测单据,发现竟然漏查了一项专门检测听力的。经过检查判定韩影的女儿有听力障碍,当时医生就建议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费用下来要30多万元,韩影和丈夫的父母都是农民,哪里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给孩子做手术?韩影的婆婆跟她说:“头胎是个女孩,又是这个样子,你们两口子还是抓紧再生个男孩吧。”韩影明白婆婆的意思,可是没同意,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仅仅是听得不清楚,其他都和普通孩子一样,好好治一定能好的。韩影说:“我生的孩子我就要对她负责,我的女儿我就要把她教养好,让她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我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可我得让她能适应社会。”
    后来韩影听说邻村有户人家的孩子送到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现在已经能说话了。于是她拎着水果上门,在眼见为实之后立刻带着孩子到了市里。娘俩儿光是租房子就遇到过不少异样的眼光,可也遇到过许多的好心人。在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过程是辛苦中伴着幸福的。没钱买助听器,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帮着联系了北京的一个援助项目,免费为孩子挑选、购买助听器。刚开始,韩影的女儿倔强得不肯理人,拿起老师给的玩具就坐在桌子上玩,那样子就好像坐在自己家的炕头上。在康复中心的日子让韩影和女儿一起成长,女儿学会了如何“听”、“说”,韩影学会了如何与女儿沟通,知道了什么是感知能力训练、什么是“复述率”。 
    女儿要学的不仅仅是老师教导的部分,想要孩子将来能够享受正常的生活,韩影还要教会女儿去认知、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韩影第一次带着女儿去超市时,女儿拿起货架上的食品就吃,尴尬的她满脸通红。现在,韩影一有时间就带女儿到人多的地方,既是为了让女儿适应在嘈杂环境中的听力,也是为了让女儿习惯用语言与人交流。
    回想起刚发现孩子听力有问题时那段混乱的日子,韩影非常庆幸自己性格是如此的坚强和持之以恒,如果不是一味地坚持,也许女儿也就真的没有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她爱自己的女儿,是女儿让她知道遇到什么困难自己都可以坚持下来,因为她想伴着女儿走得更远。如今,女儿已经是康复中心老师和家长口中聪明、懂事的好学生,相信这样继续下去,她的女儿就可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去上学,并一步步地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走下去。

坚强、乐观的大学生吴迪
本报记者  季式学

吴迪(右)

    每个人的人生就如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一切看似相同却又不同。每个人的青春也是如此,有些人过得较为自在,有些人则过得有些沉重。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2011级高专小教班“90后”的吴迪,面对家庭的贫穷,化压力为动力,凭借自身努力,在平凡中越挫越勇,积极乐观地面对着自己“别样”的人生,一步步地实现着她的梦。
    吴迪家住九台市上河湾镇双河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父亲常年有病不能干重活,母亲患有心脏病、腰间盘突出,平日靠邻里帮忙,在集市上卖菜,维持日常所需。大哥做小本生意,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二哥患有胃癌,前些年做了手术,身体一直不好;三哥在长春打工。面对着家庭的现状, 23岁的吴迪选择了承担。在她看来,只有努力学习,踏实做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改变生活。吴迪常说:“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我得更努力些,这样家人就能多减轻一些负担。我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撑起这个家,让家人更幸福。”朴实的话语间,透露着这个“90后”女孩的坚强与执著。
    从2011年入学至今,她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班里的大事儿小情她都能顾及到。刚入校那年,班里一位心脏不好、且恐高的同学被分到了上铺,下铺偏偏又都被占用了,同宿舍里的人谁也不愿意让出位置。吴迪也是上铺,她想到了这位同学的难处,就主动联系舍务老师说明情况。在吴迪的帮助协调下,该同学被分到其它有下铺的寝室。由于品学兼优,吴迪被院学生会多个部门“相中”,可每班仅限两个名额,吴迪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当官”的机会,把机会让给了同学。不光是本班的同学有事儿她挺身而出,外班的同学吴迪也会主动帮忙。校秋季运动会时,其他班级的同学因为比赛摔伤。她主动上前,背着受伤同学去医务室,帮着处理伤口。她还积极参加校园的“绿丝带”活动。学校里处处都能看到她做好事儿的身影,她也被同学们亲切地誉为——校园里的“老好人”。
    院领导通过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她的情况,得知家庭有困难,便主动的帮助联系“活儿”,她在课余时间帮音乐楼打扫卫生,双休日的时候去琴行打工,每月都有一定的收入,也减轻了她的生活负担。吴迪是个懂事儿的女孩,在琴行工作的日子里,她总能按时上班,早早地去打扫卫生,帮着别人洗衣服。她还和老板学会了穿羽毛球拍,提高了店里的效益。闲暇的时候,和老板谈心,因为她的乐观,让琴行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她俨然成为了店里的开心果,老板的“小红人”。暑假,琴行老板兰春杰得知她家庭困难,想让她留在店里打工,可懂事儿的吴迪想到患病的家人,为了照顾辛苦操劳的母亲,她还是选择了回家……
    吴迪是一位普通的女孩,但是,她却用一次次行动展现着她的“不平凡”。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 鹰  赵 强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