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忙生产 颗粒归仓保丰收

抢抓农时忙生产 颗粒归仓保丰收


    今年以来,辽源地区普遍土壤墒情适宜、秋粮长势良好,秋粮生产形势基本向好。我市为做好秋收保障工作,抢农时、赶进度,抓好农机安全及运输安全等工作,多措并举确保今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
    时钟一刻不停,农人脚步不停。目前,我市广大农民正抢抓农时搞秋收,田间地头收割、搬运、贮藏,到处是丰收的喜人景象。农田里,各种类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将成熟的玉米、水稻、大豆收获,农民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他们共同期待着能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汗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扛稳粮食安全的责任 共建农业未来好风景


    又是一年丰收季。为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保障辽源地区粮食安全生产、做好今年秋收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部署、调度工作进展,实地调研指导粮食生产。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提升粮食产能,多措并举保生产、促秋收。2023年,预计辽源地区粮食产量33亿斤,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落实粮食面积340.7万亩,其中大豆面积11.5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指标,实现粮食播种面积五连增。适时组织春耕生产。农作物全部在适播期内完成播种,为全年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加强指导服务,发布《辽源市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推广粮食增产技术、品种,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100%。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2994万元,补贴农机2108台(套),农机保有量5.04万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5%。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4万亩,远小于常年同期(2021年5.46万亩、2022年受灾25.5万亩)。积极争取秋粮“一喷多促”政策。落实资金999万元,喷施生长调节剂46.8万亩,促进粮食作物灌浆成熟。分类推进秋收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分类、分区适时开展收获。




喜增产  盼增收 埋头收获劲头足


    近日,在辽河源镇英武村的一处坡地,一台小型玉米收割机正在快速作业。这是秋硕合作社种植的一片玉米田。据合作社的负责人邱国刚介绍,今年种植作物共有6.5万亩,种有玉米、大豆、高梁、水稻等农作物。其中,玉米5万亩,预计11月中旬全部收割完毕。今年风调雨顺,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品种优良、棒大轴细、籽粒饱满、灌浆足,每亩产量在1800斤左右,每亩能增产两三百斤。
    据了解,辽源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玉米是辽源的主要粮食作物。2023年玉米播种面积299.38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7.9%。近年来,我市着眼耕种管收各环节,选育良种、推广农机,加强科学种植知识的宣传和加大生产安全的监督。山水田间、广袤大地充满勃勃生机,不懈耕耘付出的汗水为五谷丰登浇灌了希望,在金秋十月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金色稻田收割忙 笑容满面话丰收


    近日,在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三队的一处水稻田里,种良大户孙桂仁开着水稻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忙碌着。据孙桂仁介绍,今年雨水调和、庄稼长势良好,是少见的大丰之年,无论是玉米、水稻,还是大豆、高粱的产量都有明显提升。其中,水稻增产可达20%。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丰收更让人高兴的了。从10月初开始,孙桂仁不仅及时完成了自家田地的收割,还以每亩150元的价格承接了其他农户的水稻收割业务。据他介绍,人工收割水稻的价格在每亩240元左右,而收割效率更是远远低于水稻收稻机,凭借着家里的农机,每年都能增加一笔不错的收入。 
    据了解,辽源也地处世界白金水稻带,现有稻田27.67万亩。近年来,我市把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作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抓手。坚持一手抓政策宣传落实、一手抓技术培训,调动广大农民运用机械化的积极性,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291家,新型经营主体52家。全市拖拉机5.05万台,配套农机具12.46万台套,播种机2.22万台。玉米收获机3565台,水稻插秧机321台,谷物联合收割机954台。今年,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将提高到94%。




精心育良种 助农促振兴


    近日,市农业科学院的科研基地里迎来大丰收,3万个小区种植的共400亩的作物被收割后,进行脱粒拷种测产实验。来自不同课题组的研究员正各自围坐一团,细致地记录着各项数据,筛选出高产、优质、多抗性、广适应的优良玉米品种。
    我市持续围绕粮食安全需要,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辽源种业振兴。据了解,市农科院是我省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机构,拥有南繁和北育两个科研基地,种质资源库储存各类种质资源2万份以上。累计开发玉米新品种39个,其中国审品种5个,还有13个玉米品种参加国家和省级试验;开发水稻品种2个、蔬菜品种2个,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
    2023年,玉米新品种辽科636通过国家审定,辽科811特用糯玉米、辽科糯1通过省级审定。辽科玉8001参加国家东华北中早熟春玉米组生产试验;辽科820、辽科糯3等2个品种参加吉林省品种审定公益试验生产试验;辽科玉8002、辽科玉1508等5个品种参加国家品种审定试验区域试验;辽科玉1131、辽科玉150等17个玉米新品种参加吉林省品种审定公益试验区域试验1年试验;辽科玉6102、辽科玉6205等44个玉米新品种参加吉林省品种审定公益试验筛选试验。




守住安全线  平安伴秋收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村地区交通事故的发生,近日,东辽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组织警力深入农村地区开展“亮尾”行动,为农用车辆粘贴反光标识,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行动中,交警大队以辖区国省主干道、农村公路为主战场,结合务农“早出晚归”特点,增加清晨和夜间路面巡逻时间频次,对无反光标识、反光贴不清晰、老化、不完整的农用车、拖拉机,做到发现一辆、粘贴一辆。同时,他们向驾驶员讲解相关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反光标识在夜间、清晨、黄昏等能见度较低的条件下会增加行车的安全指数,降低事故发生率,并教育驾驶员杜绝农用车违法载人、超速、疲劳驾驶、酒驾等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安全有序出行。
    此次“亮尾行动”共为农机车粘贴反光贴70余贴,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为农民安全出行增添安全保障,夯实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基础。 




做好气象服务为秋收保驾护航


    按照气象为农服务“有计划、有预案、有措施”要求,市气象局于9月中旬启动秋收专项气象服务,以科技助秋收,为今年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市、县气象台成立农气服务小组,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各地区秋收进度,结合相关农业生产活动特点,每周制作《秋收气象服务专报》,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抖音、短信等渠道,向广大农户提供最新预报预警信息和农业生产建议。同时,农气服务人员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了解农作物成熟情况和气象服务需求,结合实际向农户提供精细化直通式气象服务,科学指导合理安排秋收工作。
    霜冻天气对秋收影响巨大。为进一步助力秋收工作的开展,市气象局精准预测初霜日和霜冻天气,同时联合农业部门分析霜冻对秋收的影响,结合今年大范围初霜日较常年偏晚的气候特点,发布专题服务材料,指导加快水稻、大豆的秋收进度,在严重霜冻来临前完成水稻、大豆收获工作,避免造成水稻折穗、大豆炸荚,并适当晚收玉米,进一步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品质。




安全宣传时时讲警钟长鸣记心上


    近日,在工农乡大良村,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农机大队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开展农机作业的农机操作员及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安全提醒。据工作人员介绍,9月份以来,全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执法机构全面开展了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在秋收期间深扎田间地头,每天巡查各乡(镇)的农机生产安全情况,为我市的秋收安全保驾护航。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交安委关于加强秋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机道路交通和生产事故,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专题会议,印发《辽源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加强“中秋节”“国庆节”及秋收期间安全生产工作通知》《辽源市保秋收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确保假期和秋收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保秋收农机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351人次,执法车辆92台次,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95台次,发放驾驶员操作规程宣传单2150余份,便民联系卡984张,警告(纠正)违章操作72起,为全市秋收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市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农机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秋收期间农机安全执法大检查系列行动,全力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市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科技资源优势,走村入户为农民群众讲解秋收粮食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自秋收工作开展以来,市气象局紧跟农事步伐,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全力以赴做好秋收气象服务工作,助力增产增收。


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为摸清土壤的属性,推动明年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抢抓节气,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土壤普查工作。


全市各地正抢抓时机,以机械化生产加快秋收进度。

随着农用机械的推广投入,秋收田间地头处处都有忙碌的“铁牛”身影。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李锋